海宁市袁花镇彭墩村,屋顶布满了光伏发电板,这是海宁居民屋顶光伏最密集的村庄。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供图
浙江海宁作为我国新能源发展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在分布式光伏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部分光伏企业淘汰出局造成一些居民屋顶光伏电站无人管理,成为“孤儿电站”(无人运维的居民屋顶光伏电站)。此外,居民屋顶光伏潜在问题逐渐暴露,使得新增用户信心不足。同时,光伏组件正常损耗即将到期,运维问题将集中出现。
针对以上问题,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以共建、共管、共赢为理念,引入正泰、恒发等光伏企业、政府主管部门、村委社区等组织,成立“孤儿电站”治理联盟,共同参与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治理,为分布式光伏产业生态健康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通过以增量带动存量治理、多渠道发现运维问题等方式,为居民屋顶光伏提供获得光伏电站排查、识别、沟通、运维、治理一条龙服务。
“孤儿电站”治理联盟为用户更换光伏逆变器。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供图
一、背景分析
中国提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长三角地区面临经济发展所需大量新增能源供应的压力,又受限于稀缺的土地和空间资源而无法大规模发展集中式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因而分布式光伏蓬勃发展。但分布式光伏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显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部分光伏企业淘汰出局,光伏电站无人管理
前几年光伏热潮时期,一些企业扎推进入光伏行业,然而由于存在缺乏核心技术、抗风险能力薄弱、市场战略布局欠妥等问题,在市场的“物竞天择”中失去竞争力,最终被淘汰出局。但这些企业负责安装运维的光伏电站却散落在用户屋顶,成为无人监管运维的“孤儿电站”。
2.居民屋顶光伏潜在问题暴露,新增用户信心不足
随着居民屋顶光伏发展至一定阶段,原先出台的居民屋顶光伏补贴政策不再施行,没有政策推动新用户的安装,居民屋顶光伏安装形势陷入低迷。同时,居民屋顶光伏不规范安装造成的屋顶漏水、安全隐患问题逐步暴露且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导致用户望而却步。
3.光伏组件正常损耗到期,运维问题集中出现
光伏组件在使用中难免会有损耗,未来几年长三角地区首批安装的光伏电站应该会集中出现一些需要运维问题。“孤儿电站”一旦出现问题,不仅影响发电量、用户收入,还可能对安全和电网稳定造成隐患。
二、绿色方向
“孤儿电站”治理问题是光伏行业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为打消用户对分布式光伏后期运维的担忧,维护分布式光伏产业生态,促进光伏产业蓬勃发展,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创新提出“孤儿电站”治理联盟服务模式,联合政府主管部门、光伏企业、村委社区,有序开展当地“孤儿电站”(无人运维的居民屋顶光伏电站)治理、运维、安装工作,推动居民屋顶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助力居民增收降碳。
三、创新方法
1.以增量带动存量治理
海宁市人民政府发布《“万户光伏 绿色共富”行动实施方案》,以“政府出资、居民免费用电”的方式,以乡镇为单位,统一安装屋顶光伏。依托该方案,将建档的存量“孤儿电站”运维责任按地域明确划分给中标的光伏企业,让该光伏企业与投资地域范围内的“孤儿电站”业主形成结对长效运维关系。
2.实现数字化实时监测电站运行
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依托新型电力系统“控制大脑”,监测居民屋顶光伏发电量指标,一旦识别一周连续发电量为0或同比上月减少80%,自动触发异常数据报警,就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通过短信或者电话联系村民,告知电站异常尽快运维。
3.成立“孤儿电站”治理联盟长效运维
“孤儿电站”治理联盟是一个光伏相关方的资源平台,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光伏企业、供电公司、村委社区多方,本着“服务零收费,产品成本价”的原则,协同解决曾经光伏发展中留下的社会问题。安装光伏电站的村民可通过村委、供电公司等途径联络“孤儿电站”治理联盟的光伏企业,获得光伏电站排查、识别、沟通、运维、治理一条龙服务。
四、循环模式
1.居民屋顶光伏“治存量,保增量”
2.“孤儿电站”联盟共赢模式
五、案例成效
1.经济效益
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以及“孤儿电站”治理联盟的积极努力下,已成功治理“孤儿电站”210座,额外增发电量60多万度,增加居民光伏经济收入约26.58万元。
2.环境效益
在“孤儿电站”治理联盟的有效运维下,全市居民屋顶光伏数量实现大幅增长,清洁用能大幅增加,清洁用能正成为主流。截止目前,全市居民屋顶光伏安装数达到5344户,装机容量39394千瓦,并实现了100%并网,减少年碳排放量2.4万吨。
3.社会效益
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提升。经过对海宁市5344户光伏发电用户一年的发电量、用电量情况跟踪统计,结果为每户年均发电量8088.83千瓦时,户均增加收益3300元。
六、雄心目标
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希望未来能够搭建一个线上平台,实现“一键报送、一键接单”,供电所或村民报送“孤儿电站”故障后,可快速报送至联盟,联盟内的光伏企业就可以在线上“接单”,派人去治理,让安装居民屋顶光伏电站无后顾之忧,助力海宁市“万户光伏计划”、浙江省“风光倍增计划”尽早实现,推动农村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慕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