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提示:远离网络购物陷阱
来源:经济日报客户端 2025年03月05日 08:22
2025-03-05 08:22 来源:经济日报客户端

随着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各类新型消费陷阱时有发生,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中国消费者协会结合近期投诉热点,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网络购物需牢记“三不原则”:不轻信夸大宣传、不点击不明链接、不脱离平台交易。

随着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各类新型消费陷阱时有发生。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中国消费者协会结合近期投诉热点,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网络购物需牢记“三不原则”:不轻信夸大宣传、不点击不明链接、不脱离平台交易。 

一是谨慎识别促销活动真实性,警惕价格欺诈。部分商家通过虚构原价、夸大折扣(如“原价999元,限时特惠99元”)、设置“限时秒杀”倒计时等方式诱导消费。此类行为涉嫌违反《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明码标价和禁止虚假宣传的规定。 建议消费者使用正规比价工具或平台历史价格查询功能,核实商品真实价格波动情况;理性对待“限时”“限量”营销话术,避免因冲动下单造成经济损失;留存商品促销页面截图、商家承诺记录等证据,便于后续维权。  

二是严把商品质量关,防范假冒伪劣风险。网络平台存在部分商家以“低价清仓”“工厂直销”为名销售假冒品牌商品,或通过仿冒商标、模糊描述(如“某品牌同款”“正品代购”)误导消费者的情况 。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品牌官方旗舰店或平台认证的自营店铺,查验店铺公示的营业执照等资质;收到商品后仔细核对品牌标识、防伪码、产品批次等信息,发现异常立即拒收;保留购物凭证、商品详情页及聊天记录,作为维权依据。  

三是警惕新型诈骗手段,保护财产安全。近期频发“冒充客服退款”“快递丢失理赔”等电信诈骗案件。不法分子通过非法获取消费者订单信息,诱导点击钓鱼链接、提供短信验证码或下载不明软件,导致消费者资金被盗。 建议消费者切勿轻信陌生电话、短信,所有售后问题都应通过平台官方渠道联系客服;拒绝向他人透露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谨防“屏幕共享”操作,避免远程操控导致账户失控;谨记正规网购平台的退款、赔付款都是从顾客支付账户原路返回,没有所谓的“退款链接”,也无需下载其他APP,要求另行下载APP或扫码入群等大概率是骗子。

四是强化个人信息保护,防范隐私泄露。部分商家违规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人脸数据),或通过快递面单非法收集、买卖用户地址、电话,导致骚扰电话、诈骗风险增加。 建议消费者非必要不提供详细住址,可填写代收点或快递柜地址;丢弃快递包装前,务必清除或涂抹面单上的个人信息 ;谨慎授权APP获取通讯录、定位等权限,定期清理缓存数据。

五是依法主动维权,共建诚信消费环境。当消费者遭遇虚假宣传、商品质量缺陷、拒不退换货等问题时,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 第九条、《电子商务法》第五十九条等规定维护自身权益。维权途径可依次选择协商解决、平台介入、投诉举报、司法诉讼。先通过平台客服发起投诉,要求商家履行退换货或赔偿义务;若协商未果,可申请交易平台介入处理;平台处理不佳可通过“消协315”投诉平台或者热线电话向消协组织投诉,也可以向有关监管部门举报;如果涉及金额较大、情节严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济日报记者 李思雨)


【责任编辑:肖洁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中消协提示:远离网络购物陷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