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减碳要与城市固废资源化有效协同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
来源:中国能源报 2021年06月15日 10:28 作者:张金梦
2021-06-15 10:28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张金梦

钢铁行业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30%。其被认为是真正实现低碳或无碳钢铁冶金的技术。钢铁行业构建绿色低碳产业生态链。

尤需强调的是,钢铁行业是典型的流程工业,1—2个颠覆性技术的应用,并不能解决整个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问题,针对钢铁行业全流程作业,须实现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的技术创新,进而实现全行业的节能减碳。 


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其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5%。

过去30年间,钢铁行业不断加快低碳转型步伐,单位能耗逐年下降,吨钢二氧化碳排放从3.87吨下降至1.89吨,下降幅度约50%,但与此同时,随着产能屡创新高,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碳强度控制仍面临重压。

面对《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初稿拟定的“2025年前,钢铁行业实现碳排放达峰;到2030年,钢铁行业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30%”目标,钢铁行业脱碳之路将面临哪些挑战?未来,钢铁行业发展应如何平衡经济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此,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

他强调,钢铁行业构建绿色低碳产业生态链,在优化产业布局的同时,需推进与化工、石化、建材等行业协同降碳,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从而实现冶金炉渣建材化、城市固废资源化与环境治理生态化。

产能屡创新高

结构亟待提升改进

《中国城市能源周刊》:作为“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的重点攻坚行业,钢铁行业推动碳减排难在哪?

毛新平:结合行业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生产总量居高不下,所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只增不减。尤其粗钢产量自1996年突破1亿吨后,已连续25年保持世界第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推动下,我国钢铁产能屡创新高,2020年,粗钢产量为10.65亿吨,约占全世界产量的56.8%,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8亿吨,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5%。

我国钢铁企业数量较多,具有冶炼能力的企业达500多家,但各企业结构、水平差异较大,产业集中度较低。按照十大钢铁企业粗钢累计产量计算,2019年,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低于37%,而韩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为89.2%、日本钢铁产业集中度为81.5%,在产业集中度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亟待提升改进。

与此同时,钢铁生产工艺落后也成为制约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我国钢铁制造多以高炉—转炉制造为主,这类长流程制造工艺二氧化碳排放相对较大,每生产一吨钢,约产生1.8吨二氧化碳;而发达国家废钢储备量较大,多以废钢为原料,采用电炉短流程制造生产钢铁,每生产一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仅在0.5吨左右。对标国际,我国电炉钢所占比重仍偏小,2018年,我国电炉钢比仅占11.6%,而世界平均水平为29%。

技术创新是关键

看好氢冶金

《中国城市能源周刊》:生产总量过高、产业集中度过低等难题制约下,在您看来,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毛新平:加快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突破钢铁行业减排核心技术是关键。

如在原料领域,可开发焦炉煤气富氢能源重整、生物质炼铁、蓄换热结合的新型节能焦炉等绿色、低碳创新工艺;在炼铁领域,则可创新采用高比例球团高炉炼铁技术、全氧富氢高炉低碳炼铁技术、氢基熔融还原炼铁技术等;而在炼钢及其他领域,可提高电炉短流程高效化技术应用。

在减排核心技术中,氢无疑是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选择。用氢气取代碳对铁矿石进行还原的氢冶金技术,可减少钢铁冶金过程中,由于碳还原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其被认为是真正实现低碳或无碳钢铁冶金的技术。若采用氢气对铁矿石进行还原,加之电炉工艺,其二氧化碳排放仅为传统高炉—转炉制造流程的20%,减排效果十分显著。

尤为需要强调的是,钢铁行业是典型的流程工业,1—2个颠覆性技术的应用,并不能解决整个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问题,针对钢铁行业全流程作业,须实现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的技术创新,进而实现全行业的节能减碳。 

优化产业布局与约束机制

力促协同降碳

《中国城市能源周刊》:未来,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应着重从哪几方面推进,钢铁行业碳中和路线图应如何规划?

毛新平: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首要任务就是控制钢铁行业产能产量、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依据的存量约束机制,提高钢铁行业总能效。

其次,应不断优化用能和流程结构,大比例使用包括风能、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同时进一步优化流程结构,尽可能推广应用热效率高、综合能耗低、碳排放较低的短流程电炉工艺,推动绿色、低碳制造技术的使用。 

第三,要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绿色低碳产业生态链。需推进钢铁行业与化工、石化、建材等行业协同降碳,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互为供给,互为补充,从而实现冶金炉渣建材化、城市固废资源化、环境治理生态化,助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其快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相关,这就要求钢铁工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还需平衡社会经济发展与钢铁行业减碳之间矛盾,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推进。


【责任编辑:王长尧 】

投稿与新闻线索: 李先生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钢铁减碳要与城市固废资源化有效协同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