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壁的葱、郑壁的蒜、南营的莲菜不用看”。要说起山西临汾洪洞县秦壁村的“鞭杆葱”在山西可谓有口皆碑,也成为了该村的代名词。如今,随着新农村电网网架的完善和加强,以及科技逐渐融入百姓的生活,秦壁村走上了新型农业发展的道路,在“鞭杆葱”金标签的印象下,秦壁村将如何创造新的辉煌呢?
千亩大棚平地起 转型生态产业园
“大家都知道秦壁村的葱不一般,光葱白就半米长,可很少有人看到秦壁背后的发展机遇。”来自浙江的王立伟道出了他跨越一千三百公里来此搞农业种植的原因。洪洞县是传统农作物种植大县,境内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拥有天然的农作物种植条件。加之洪洞县秦壁村是山西经济转型发展走农业现代化的典范,有着当地政府及供电公司支持的良好发展基础。面对难得的机遇,王立伟和妻子承包了四千多平米土地做为紫黑色特色番茄的实验基地。
紫黑色番茄是太空育种,含有较高的花青素营养价值较高。但番茄的种植对于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的要求非常高。王立伟介绍说:“大棚屋顶内外安装了两层卷扬帘,夏日内层遮阳,冬季外层保暖。在湿度控制方面我们采用的办法更智能化。”说着他拿出手机调出大棚管理界面,随着手指轻触,种植房四周8台通风机和取暖鼓风机便“呼呼”地转动起来,“还有半个月番茄就成熟了,果实是否饱满、甘甜全靠这些机器的控温、控湿。科技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中离了电是啥也干不成的。”
秦壁村转型生态产业园后用电需求激增,国网山西临汾供电公司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根据该村发展规划组织员工开展农网改造升级,新建、改造20个台区,总容量2875千伏安,架设10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10.8千米,实现全村范围内导线绝缘化,切实保障居民及农业生态园区的安全稳定用电。
高透光的玻璃种植房内6千株番茄苗已有半米高,枝蔓沿着直挂屋顶的细绳向上蓬勃生长。王立伟来年还将新增10座种植大棚,在跟前来进行用电检查的临汾供电公司员工郭晋强了解了申请专用变压器的事宜后,他开心的说:“有了供电公司的鼎力支持,让身处异乡创业的我信心十足,这条路子是走对了!”
如今,秦壁村新型农业生态园已初具规模,这里除了“鞭杆葱”外,紫色番茄、多肉植物、奶油草莓等多种特色蔬果更被人们所熟知。
沼气循环绿能链 夏季发电冬供暖
在新型农村发展的道路上,秦壁村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抓手,使发展与环保相得益彰。
山西晋丰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秦壁村村南,是一家有机肥生产及沼气能源利用企业,厂内两座单体容积达1500立方米的厌氧发酵罐正“轰隆隆”的运转着,经过发酵后的牲畜粪便可产生大量的沼气。该厂职工焦翔打趣道:“我们厂既是热力公司又是发电厂。”在11月供暖季来临时,该厂产生的沼气通过管道源源不断的供给到秦壁农村新城小区,小区通过自备沼气锅炉燃烧供暖。到了来年4月份暑气渐升时,该厂将沼气、空气混合在气缸中压缩燃烧,然后连接发电机组摇身一变化为滚滚电流并入电网。
临汾公司供电员工张三红介绍说:“为了积极扶持地方发展,保证环保企业尽快投产,我们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增容报装流程,在最短的时间为沼气厂新建400千伏安配变1台,10千伏线路0.6千米。在并网电价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政策,并有专责客户经理一对一上门服务,实时了解企业发展状况提供最优用电方案,还定期进行用电检查。”
“我们村现在是绿色能源循环的现代化新农村,牲畜粪便都拉到沼气厂沤制沼气,剩余的残渣加工成有机肥后还免费送给我们村民。家家户户也都是电器化,环保又省心,咱村里人的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喽!”秦壁村村民高吉亮开怀大笑道。
充足的电力供应擎起了秦壁村绿色转型发展的新道路,该村将依托产业生态园以户外拓展、采摘等新娱乐项目发展旅游业,让更多的人认可“鞭杆葱”村的新变化。
近几年,临汾公司加大农网投资比重,投资38215万元,新建及改造10kV及以下线路1016.825千米,配变455台,有力地支持了新农村建设发展。(范晋宁 崔菁 杨吉中)
【责任编辑:王长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