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瑞岸电技术助力长江流域最大载重吨位电动货船首航
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2年03月18日 15:33 作者:丁圆圆 周成达
2022-03-18 15:33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丁圆圆 周成达

2月底,长江流域最大载重吨位的电动货船“船联1号”在南京江心洲码头连接上电动船舶岸基直流配电系统,仅用三小时,充电指示灯变绿,充电成功,“船联1号”缓缓驶离码头,开始“油改电”后的首航。

2月底,长江流域最大载重吨位的电动货船“船联1号”在南京江心洲码头连接上电动船舶岸基直流配电系统,仅用三小时,充电指示灯变绿,充电成功,“船联1号”缓缓驶离码头,开始“油改电”后的首航。

南京江心洲码头使用的电动船舶岸基直流配电系统由南瑞集团研制。这是南瑞继支撑长江干线主要港口码头实现岸电全覆盖、统一国内低压岸电接插件标准后,再次以岸电技术和装备为“长江大保护”和“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力量。

“船联1号”和它的“动力源泉”

“船联1号”主要作为短途货运用船,从南京龙潭港往返南钢码头运送煤炭。“船联1号”原总载重3000吨,拆除柴油动力系统后,更换了2组总重34吨的可移动磷酸铁锂电池。改造后,该船电池容量约为2200千瓦时,相当于30多台电动轿车的电池容量,满电状态下,可航行120公里以上,按年用电量65万千瓦时计算,总电费约41.71万元,大幅度降低用能成本。电能作为该船航行和船上各类生产生活用能的唯一能源,真正实现零排放、低噪音、无污染。“船联1号”为同类型燃油货船节能改造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

南瑞集团研制的针对电动船舶的直流配电系统为“船联1号”提供动力源泉。直流岸电技术是在电动船舶停靠码头时为其蓄电模块进行快速供电的技术,具有功率大、防护等级高、多接口协调并充、抗恶劣环境等特点,相比于传统交流供电方式,更加便利高效、经济环保。

在港口全面推广岸电技术是建设绿色港口的重要措施,也是改善港区、水域环境质量,协调港口与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岸电的“亲历者”

基于岸电领域长期技术积淀和丰富建设经验,南瑞集团组织配电公司、设计公司岸电领域技术骨干组成项目实施团队,支撑国网江苏电力开展南京江心洲码头电动船舶电能替代典型示范项目的岸电系统建设。

接到项目建设任务后,南瑞项目团队与船舶改造设计专家进行对接,了解纯电动货船的电气特性,搜集整理前沿技术资料,制定科学的研究开发计划。

同时,项目组奔赴岸电现场,完成现场踏勘和技术要求确认,结合码头水文状况、船只技术参数等实际,在系统功能和布局、设备选型、土建及安装工程等方面不断优化技术方案。项目组研发的直流岸电桩采用模块化设计,使用多功率模块协调工作,满足大功率、快充的需求,为“船联1号”顺利首行提供有力支撑。

此前,南瑞集团自主研发了港口岸电现场监控管理系统、岸电综合运营服务平台和岸电桩等一系列港口船舶岸基供电装备,攻克长江全流域各类复杂环境下岸电建设的世界性难题,支撑国网“两纵一横”岸电建设,完成三峡坝区岸电实验区、重庆朝天门码头、京杭运河互联互通等100余个岸电项目建设,全力支撑长江航运绿色发展。在不断积累岸电项目建设经验的同时,自行研制了覆盖从高压到低压的核心产品体系,并开发现场监控系统、岸电运行平台等配套软件,提供岸电从建设到运营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推进岸电标准制定工作,为岸电进一步推广使用提供有力保障。

下一阶段,南瑞集团将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决策部署,聚焦“一体四翼”发展布局,充分发挥能源行业岸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及秘书长挂靠单位行业影响力优势,持续开展技术攻关,不断优化岸电解决方案以及绿色高效港口能源综合解决方案,推进示范工程和推广项目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双碳”目标实现、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南瑞力量。


【责任编辑:刘澄谚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南瑞岸电技术助力长江流域最大载重吨位电动货船首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