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陇南供电:高山峻岭中背包客的“飞行轨迹”
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4年04月17日 23:19 作者:贾小蕊
2024-04-17 23:19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贾小蕊

陇南多峻岭,山高且沟深,打开中国山脉分布图,秦岭由东向西绵延而来,横断山的岷山山脉由南向北逶迤,拥抱着“陇南山区”,“一脚跨南北”的地理位置,完美地将西北粗犷和江南婉约融为一体,境内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依次分布,错落相间。

陇南多峻岭,山高且沟深。打开中国山脉分布图,秦岭由东向西绵延而来,横断山的岷山山脉由南向北逶迤,拥抱着“陇南山区”。“一脚跨南北”的地理位置,完美地将西北粗犷和江南婉约融为一体,境内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依次分布,错落相间。独具特色、错综复杂的壮美景观背后,也给陇南电网建设及运行维护工作带来了挑战。

4月10日,笔者跟随国网陇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无人机作业班的“飞手”,来到330千伏江伴随着螺旋桨的轰隆声,一架小巧的无人机从陡峭山崖边的平地升起,避开高空障碍物,对输电线路进行巡检并拍照。

从“迈开双腿”到“智慧巡检”

当天,蜿蜒曲折的山路上,一辆越野车载着几位身穿国家电网工作服的年轻人来到桔柑镇石垭子村公路的尽头,将一大三小几个箱子搬出来,沿着田埂前行不远,便到了他们要巡视的330千伏输电铁塔处。随后,他们开始对线路进行巡视工作。

  “现阶段,我们已经建立输电全景智慧管控平台,将各种监测影像及数据汇聚于同一平台,并利用瑞巡APP或大疆司空2平台,将无人机巡检视频实时传送到监控终端,使管理人员能随时掌握现场情况,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大大提升了应急抢修指挥能力和效率。”无人机作业班班长周虹辰说。该输电中心共安装了605套可视化监控装置、76套在线监测装置,实现了输电运维各类数据的集约化和规范化管理。

“传统的人工巡检要迈开双腿翻越沟壑,甚至人工攀爬几十米的铁塔排查,陇南多高山,铁塔更是架设在山上,每次从铁塔上下来,感觉腿都在抖。”回忆起无人机未普及使用前的巡线方式,周虹辰感慨道,自从2020年无人机实现了从“人工机巡”向“自主机巡”的突破后,每基杆塔的精细化巡视只需要十分钟左右便能完成,不仅极大提高了运维效率,也减轻了巡视人员的工作量。

从“手提肩扛”到“定点投运”

大山之脊,那是离太阳和光明最近的地方。

当笔者跟随无人机班爬至山顶,来到基塔前时,眼下的基塔向着蓝天白云魏然挺立,几根输电线路横跨山沟直连对面山头的铁塔,在一基基铁塔的 “接力”下,电能不断延伸至远方,抵达一座座城镇、一个个村庄、一户户人家……

陇南地处秦巴山区,输电线路大多沿高山架设,特殊的地理地貌给日常的运维检修工作带来较大的工作强度。检修人员经常需要带着沉重的检修物料和工器具在山林灌木间穿梭跋涉,往往人刚到作业杆塔就已相当疲惫,体能的不充沛会给之后的检修作业带来安全风险。

“今天我们巡视用到的是御3T和M300这两种无人机机型,这是我们日常巡视常用到的机器,像平时带电作业或检修时我们会用到大疆运30重载无人机,能直接将检修工具及材料运送到作业处……”无人机班最年轻的“飞手”赵耀杰介绍。

今年1月17日,国网陇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作业人员运用大疆运30重载无人机成功将模拟检修材料和工器具运送至山顶上的试飞作业点,开启了输电线路检修材料运输的新篇章。

无人机作业班积极探索无人机深化应用场景,主动与公司对接沟通,引进30公斤级大载重无人机,搭载先进的4G图传及稳定的飞控系统,能够实现检修物料在山区内快速输送及精准投放,5分钟左右就能把物资运达指定杆塔,不仅将现场检修作业人员从繁重的搬运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其更能够专注于检修工作,还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我们投入使用的载重无人机,载重量达到60斤,运送输电线路检修物资都不成问题。通过无人机运输输电检修材料和工器具,大大提高了我们山区输电线路工作效率,减轻了一线运输物资的压力。”班员任重阳说。

从“一张白纸”到“独当一面” 

“会飞无人机和能精细化巡视是两码事,要想拍清楚铁塔上花生米大小的销钉等部件,对无人机驾驶员的经验有极高的要求。”午饭时间,周虹辰对其他三个班员说。此时,他们4人正围坐在地上,啃着干面包就着矿泉水,吃得津津有味。

4个人、一个班、80多条线路共2430多公里,巡视覆盖全陇南110千伏及以上的线路,他们几乎全年无休。

国网陇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自2020年成立无人机班组到现在,无人机数量从0架到50架,无人机飞手从0人到22人,一年巡视杆塔从0基到12000多基,无人机巡视杆塔覆盖率达到100%,从默默无闻到甘肃省工人先锋号班组,这个班组就像高山深林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散发出自己的光芒。

 作为班长的周虹辰不仅自己执着于钻研创新,还带动了更多员工沉下心来钻研技术。他采取“手把手”教、“一对一”带、“点对点”帮等方式,根据班员的性格安排他们学习掌握不同的专业技能,实现4人掌握班组的全部业务及专业技能,让他们“各有所长”的同时,也能“全面发展”。同时,他帮助班组成员提高处理设备缺陷、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在他的带领下,班组成员成功解决了无人机图传信号差等诸多技术难题,有效保障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忙的时候,我们4个人分工明确,一辆车一个人两架无人机,再带15套电池,就各自开展巡视工作,早上上山直到晚上才下山,早就习惯不吃午饭了。”飞手刘刚介绍,班组秉承着“当日事当日毕”的原则,白天出去飞,晚上在办公室进行复测,第二天一早便要拿出前一天的工作数据报告。

如何将无人机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逐步替代输电线路精细化巡视、通道巡视、故障巡视?是班长周虹辰及他的班员为之努力的方向。山不再高、巡线之路不再,便是他们的初心及目标。

当日,在做好最后一基杆塔的巡视记录后,巡视任务才完成,此时已是下午6时20分。伴着夕阳,车子载着满车的欢声笑语缓缓踏上返程路。回头望去,铁塔、线路和田间小道上的足迹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愈发耀眼。

这是无人机作业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最为平常的一日。他们巡线的足迹犹如一座座铁塔,而手中操控的无人机则坚定地托举着条条银线,向远方延伸,将源源不断的电能输送至千家万户,而城市中的彩灯霓虹、偏僻山村的点点星火,便是他们汗水最具象化的体现。

 

【责任编辑:刘澄谚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国网陇南供电:高山峻岭中背包客的“飞行轨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