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续能“海上田园”
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5年02月27日 10:56 作者:雷美容
2025-02-27 10:56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雷美容

海上田园,从蕉城区城澳码头乘船前往三都澳海域,凭海临风、一路清新:洁净的海面、通畅的航道,不时还可见一口口色彩鲜艳的新型塑胶渔排浮动海上,连绵成片、蔚为壮观。


海上田园。

从蕉城区城澳码头乘船前往三都澳海域,凭海临风、一路清新:洁净的海面、通畅的航道,不时还可见一口口色彩鲜艳的新型塑胶渔排浮动海上,连绵成片、蔚为壮观。

三都澳海域拥有全国最大的大黄鱼养殖基地,走进海域内的宁德市官井洋大黄鱼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区,只见屋顶上的5台垂直轴风力发电机正随着微风缓缓转动,1台常见的有长长叶片的水平轴风机因风小还静止不动。海面上8列128块光伏板组成了漂浮式光伏电站,平均每天发电165千瓦时。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配合,不仅可以为渔排实时供电,通过储能电池,还能让多出来的电能存储起来。

近年来,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宁德供电公司(简称“国网宁德供电公司”)结合宁德用电特点和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践,在宁德海上渔排、海岛多地建设“风、光、储、充、用”微电网示范项目,提升供电可靠性,服务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为位于三都澳的海上渔排微电网 。

“风、光、储、充、用”微电网项目是一套集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储能、数字能源管理系统为一体的智慧化项目,可实时监测各能源子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源网荷储优化协调控制、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和优化管控,实现海上渔排不间断供电。2021年6月,福建首个海上渔排风光储微电网示范项目在宁德投运。

微电网提升渔排用能 清洁性可靠性

宁德,依山面海,拥有海岸线1046千米,海域面积4.45万平方千米,均占福建省的三分之一,经略海洋前景广阔。其中,口小腹大、水深港阔的三都澳更是“世界不多、中国仅有”。

国网宁德供电公司调研显示,宁德全市共有养殖户近5万户,渔业养殖网箱约120万口。约30%的近岸养殖户通过从岸边拉电缆的方式进行供电,存在电缆投资及维护成本高、可靠性低和违规转供电加价和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约50%的养殖户使用“光伏+储能”的方式用电,使用的铅酸电池存在使用寿命短、体积大、输出功率小、安全隐患大、电池随意丢弃污染环境等问题;剩余20%的养殖户则为用柴油机发电或处于无电可用的情况。

此外,海上渔排的非标辅助渔船、饵料搅拌机都是以柴油机作为动力,不但运营成本高、噪音大,还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


图为国网宁德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巡检位于福鼎海域的微电网。

由于远离陆地,海上养殖渔排的用电是“老大难”问题。

2018年以来,宁德在全市范围大刀阔斧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改造传统养殖渔排、改善海洋生态环境、重建海上生产秩序,创新海上监管服务、海漂垃圾治理、海上能源应用等一系列模式,在“海上浮城”掀起了强劲改革新风。

2021年,宁德市政府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基于宁德资源禀赋、能源供需、产业基础等优势,提出打造东南沿海清洁能源基地的总体目标。国网宁德供电公司结合宁德加快建设更高水平“海上宁德”实际,探索建设多能互补工程,实现“风、光、储、充、用”等清洁新能源新技术在“海上田园”推广应用。

“‘风光储’多能互补示范是基于环三都澳湾区清洁能源禀赋、发展潜力和锂电产业的突出优势,优化清洁能源布局,深化电化学储能应用,示范建立电化学储能市场化体制机制,践行国网福建电力‘三大三先’建设路径的一个实践,项目的建成将大大提高海上供电能力及供电可靠性,助力宁德打造成为绿色低碳、宜业宜居的示范区。”国网宁德供电公司发展部副主任柳卫明表示。

“我们海上渔排用上了风电和光伏发电,有太阳就用光伏发电,没有太阳,有风照样也能发电。”宁德官井洋大黄鱼养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向国说,“渔排上生活办公用电一年大概需要4000至5000度,富余出来的5万多度电就可以供给生产用电。我们专门购买的电动搅料机已投入使用,生产成本将比使用燃油机下降60%以上。”

创新海上能源应用,打通海上渔排养殖通水通电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海上生产生活存在的实际问题,大大提升了海上渔民的生活便利度和幸福感,助力养殖业绿色低碳升级。

微电网助力 电动船舶海上启航

“风光储”的供电方式,不仅推动清洁能源走进“海上田园”,保障了海上养殖项目的可靠用电,结合电动船舶替代,还实现了清洁能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今年1月,基地有了第一艘电动船,同时,还安装了两个充电桩:一个家用慢充桩、一个快充桩。现在开电动船出行非常方便。”当地养殖户陈候桂说,电动船舶具有环保、节能、低噪声、成本低等优势。“同样行程,柴油船油费要花20多块钱,现在开电动船电费只要花五六块钱,还没有噪声,环保又省钱!我们打算再添置5艘电动船。”福建闽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候桂启动电动船舶,正准备前往渔排养殖基地。

图为国网宁德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监控微电网运行情况。

“我们公司在长屿海域有50亩养殖基地,主要繁育和养殖鲈鱼。”陈候桂说,饲料搅拌机离不开电,育苗场需要24小时供氧,更是少不了电。停电半小时就会造成鱼苗缺氧死亡,产生无法挽回的损失。

陈候桂所在的养殖基地内,也建设有一套“风、光、储、充、用”微电网,一个漂浮式光伏电站,由11列共109块功率58.88千瓦的光伏发电板组成。电站旁的水上小木屋里安置着储能柜。陈候桂介绍道:“基地早期由海底电缆供电,遇上台风天气供电不稳定,只能依靠备用发电机发电。现在,供电公司建设了光伏电站,基地用上了光伏电,用不完的电还能储存起来。储能柜里有7组电池,可以储存100千瓦时的电,再也不担心停电了!”

在打造“风、光、储、充、用”微电网中,储能系统充当着能量平衡的关键角色。无论是海上穿梭的电动船,还是漂浮式光伏电站的储能柜,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宁德时代”。2011年,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宁德时代)成立,10年后,宁德时代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企业。近年来,宁德时代通过微电网项目应用,开发出适用于离网场景下的户用储能系统,为全球推广海岛离网场景或高端户用场景奠定了基础。同时,宁德时代开发海洋船舶动力电池系统。至今,在国内各水域合计约有200艘实船应用,开启了纯电船舶的“宁德时代”。

“与企业同频,在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电力必先行。”宁德时代高级电力工程师耿张斌表示,电动船舶、储能柜的场景应用仍需多方合力,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链和生态圈。

电网助力企业发展,企业促进电网发展。在“海上宁德”和船舶电动化的实践中,双方共同为人类水上新能源事业添砖加瓦。

微电网赋能 “海上宁德”建设

随着整治的不断深入,闽东海域由表及里发生着变化,曾经满眼白色泡沫浮球、海漂垃圾的污染之境摇身一变成为蔚蓝“海上牧场”。三都澳海上渔排现代化养殖更加绿色、生态、安全,大黄鱼产量、质量以及渔民人均收入均大幅提高,碧海清波拂面来。

好生态带来好效益,借势再发力,渔民通过渔旅融合吃起休闲渔业的“旅游饭”。霞浦七星渔排、福鼎佳阳“海之梦”、福安宁海村“蓝海渔歌”等一批渔旅融合示范点崛起海上,八方游客纷至沓来,畅享蔚蓝。

“我们村借助海上微电网建设的契机,走渔旅结合道路,整合宁海村多彩渔村的渔产品、渔文化资源,推出了颇有吸引力的‘蓝海渔歌’渔旅融合项目,增加了我们村集体的经济收入。”福安市宁海村党支部书记龚先亮说。

图为西洋岛上的微电网。

“该项目充分展现了电网企业立足能源强国战略,创新思路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实现了引领示范。”2022年8月,全国“十四五”渔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农业农村部考察组对三都澳海上渔排“风光储充用”微电网项目给予高度认可。

国网宁德供电公司持续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配-微电网+储能”融合发展,通过加快开展海上渔排“风、光、储、充、用”技术应用试点,结合电动船舶替代,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在海上渔排管理房屋顶、航道布置光伏板和风力发电机组,整合了电动船舶充电、分布式能源、储能系统等元素,将船舶充电需求、储能系统及分布式能源组合起来,充分发挥光伏和风力资源的绿色优势,实现多能互补,提高能源消纳能力,直接减少了柴油等污染物排放。预计每年可消纳清洁能源36万千瓦时,通过电能替代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345.6吨。”三都澳海上渔排“风、光、储、充、用”微电网项目负责人陈思伟表示。

截至目前,宁德三都澳、霞浦七星、福鼎闽威实业、福鼎海之梦等中心渔排养殖区域共完成288.49千瓦光伏系统、11千瓦风力发电机组、5套储能及控制管理系统、一套淡水系统和9台双枪直流快充桩建设,单台充电桩一次可满足2艘电动船舶同时充电,每艘电动船舶每年预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吨。用户侧可在电气化的基础上每年降低柴油成本支出2~5万元。此外,还可大量发展电动船舶和渔排绞料机电动化,实现海上5G基站、海上营业厅、海上气象站等接驳运行。

图为国网宁德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巡视微电网。

“躬耕”万顷碧波,“放牧”蔚蓝家园。电力赋能新蓝海,放眼当下闽东海域,新时代海洋牧场的壮阔图景正在这里渐次展开。

【责任编辑:刘澄谚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清洁能源续能“海上田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