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陇南供电公司:春日护航 电亮万家
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5年03月20日 16:09 作者:王美惠
2025-03-20 16:09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王美惠

春日的陇南,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次第绽放,樱花园里游人如织,田间地头的农人躬身播种,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幅春意盎然的画卷背后,有一群“电力守护者”穿梭于阡陌山岭之间,用责任与担当为陇南的春日经济、民生保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春日的陇南,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次第绽放,樱花园里游人如织,田间地头的农人躬身播种,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幅春意盎然的画卷背后,有一群“电力守护者”穿梭于阡陌山岭之间,用责任与担当为陇南的春日经济、民生保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国网陇南供电公司以“保春耕、护春游、稳春检”为主线,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景区园区、输电一线,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属于这个春天的温暖故事。

春耕正当时:电力赋能现代农业产业园

三月的文县尚德镇,千亩连片的文县即墨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智能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滴灌设备精准作业,绿油油的蔬菜苗在春日暖阳中舒展枝叶。3月13日清晨,国网文县供电公司马泉供电所马小云和任清文组成的共产党员服务队走进园区,开始了新一轮的春耕保电服务。

“滴灌系统对电压稳定性要求高,必须确保每个大棚的配电箱运行正常。”在园区核心区的蔬菜大棚旁,队员们手持红外测温仪,仔细检查灌溉泵站、温控设备的用电线路。他们发现一处水泵控制箱接线端子存在松动隐患,立即进行紧固处理。“多亏你们及时排查,不然灌溉系统突然断电,这批刚移栽的番茄苗就危险了!”园区负责人朱长军握着任清文的手连声道谢。

作为陇南市重点农业项目,文县即墨现代农业产业园集育苗、种植、加工于一体,年产值超400万元。今年春耕期间,国网文县供电公司为园区量身定制了“双电源+应急发电机”保供方案,并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每周一次上门巡检。“从育苗车间的恒温系统到冷链仓库的制冷设备,电力保障覆盖农业生产全链条。”朱长军介绍,供电所还组织农户开展安全用电培训,发放“春耕用电服务卡”,24小时响应用电需求。

在电力护航下,园区春耕进度较往年提前开展,58亩高标准农田全部实现智能化灌溉。“电足了,我们计划再扩建12个智慧大棚,带动周边152户村民增收!”朱长军站在新铺设的滴灌管网旁,对未来充满信心。

樱花树下:守护“赏花经济”的每一度电

武都区石家庄社区的千亩樱花园,每逢春日便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粉色海洋”。3月中旬,成片的樱花竞相绽放,慕名而来的游客穿梭于花海之中,附近的农家乐炊烟袅袅,田间地头的农户则忙着引水春灌,电力需求在赏花旺季陡然攀升。

“农家乐的厨房电路负荷大,要重点检查漏电保护器”“春耕的抽水泵临时接线必须规范”……3月12日上午9点,国网武都区供电公司城关供电所马旭东、石龙和队员们兵分两路,一组直奔樱花园周边的农家乐,另一组深入田间地头,为春耕农户排查用电隐患。

在“樱里人家”农家乐后厨,马旭东发现电蒸箱的线路接口存在过热现象,立即指导并协助店主更换了耐高温导线。“这几天游客特别多,从早到晚蒸野菜包子、热臊子面,多亏你们提前来检修!”店主王大姐擦着额头的汗珠感慨。而在不远处的麦田里,村民赵大伯正用电动抽水泵引水浇地,队员石龙蹲在地头帮他调整线路:“临时线不能横穿田埂,拖拉机一过容易压断,得沿着田垄边缘固定。”

电力保障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不容小觑。樱桃树作为石家庄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电力服务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村民的经济收入。如今武都区的“樱桃花经济”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实现了从“卖果子”到“卖风景”的转变,这一片樱桃产业既美了村庄,又富了乡亲。据统计,石家庄社区樱桃种植面积近1500亩,每户收益可达1.5万元左右。电力服务的优化,不仅保障了樱桃树的灌溉需求,还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就业。

铁塔银线间:科技巡检筑牢电网“生命线”

3月15日清晨,碧口镇何家湾社何家岭的山巅薄雾缭绕,110千伏1112何玉一线、1114何玉二线如银色巨龙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输电运检中心员工杨兆中和同事周海等人正在开展日常巡视,无人机螺旋桨的嗡鸣声打破了山林的寂静。

“绝缘子串未见异常,导线温度5℃正常。”随着无人机操控员的报告,地面巡检组立即在台账上做好记录。碧口片区共计18条输电线路,承担着整个文县地区20个乡镇,850余家企业的供电任务,这两条线路是碧口片区重要的输电通道。春季大风天气频发,加之山间竹木生长迅速造成对线路安全距离不足,线路运维面临严峻考验。

“传统人工巡检翻越一座山需要2小时,现在无人机10分钟就能完成全塔检查。”杨兆中指着屏幕上清晰可见的影像介绍,他们运用“无人机自主巡检+通道三维建模”技术,将线路缺陷识别效率提升60%。在AI算法支持下,系统能自动标记导线悬挂异物、绝缘子破损等隐患。

不过,科技手段并未完全取代“铁脚板”。在荆棘丛生的何玉一线002号塔基附近,巡检组发现一处新形成的滑坡体。“无人机看不清基础情况,必须实地查看。”队员们手脚并用攀下陡坡,用测距仪反复确认塔基与滑坡体的安全距离,最终排除了险情。

这样的“人机协同”已成为常态。今年以来,输电运检中心累计开展线路特巡32次,消除树障隐患126处,线路故障率同比下降30%。“每条线路都连着万家灯火,我们的脚步必须比春天的风雨更快。”杨兆中擦拭着安全帽上的露水说道。

电力服务不仅要“送上门”,更要“扎下根”。从阡陌纵横的农田到游人如织的景区,从智能巡检的输电塔到炊烟袅袅的农家小院,国网陇南供电公司用责任与创新编织起一张可靠的“春日保电网”。截至3月下旬,该公司累计出动春耕保电人员1250人次,巡视配电线路4256公里,服务农业用户368户,通过无人机巡检发现并处置线路缺陷1186处。未来,国网陇南供电公司将持续推进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深化“电力+文旅”融合服务,以数字化手段赋能电网运维,让每一度电都成为乡村振兴的动能。

【责任编辑:刘澄谚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国网陇南供电公司:春日护航 电亮万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