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能源集团:告别“能耗焦虑”→节能降耗出实招
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5年06月23日 15:21 作者:蒙媛
2025-06-23 15:21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蒙媛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内蒙古能源集团主动担当绿色低碳发展重任,聚焦聚力内部节能降耗管理,所属能源生产单位全面落实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通过施行一项项务实举措,将节能降耗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内蒙古能源集团主动担当绿色低碳发展重任,聚焦聚力内部节能降耗管理,所属能源生产单位全面落实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通过施行一项项务实举措,将节能降耗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清晨的阳光明朗地洒在集控室的显示屏上,运行值班员正仔细地记录着机组各项运行参数。“看,这个月一期引风机耗电率又降了0.17个百分点!”他指着电脑屏幕对同事说。这样的细节变化,正是金山热电公司今年以来扎实推进节能降耗管理工作的点滴成效。

年初,内蒙古能源集团下达年度生产指标目标值后,运行部迅速行动,将总体目标科学分解为月度计划,建立了“日跟踪、周分析、月对标”的动态管理机制。每月与行业标杆机组数据进行详细对比,技术人员通过“抽丝剥茧”式的分析查找差距,制定优化运行方案。其中,通过调整二期主机循环泵运行方式,实现耗电率同比降低0.12个百分点;针对给水泵运行效率问题,优化变频调节策略后,耗电率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

从数据看成效,从细节见真章。在上一个供热季结束后,该公司根据季节特点动态调整小指标评比方案,实时优化各项指标的奖惩比例,对节能降耗贡献突出的班组和个人加大奖励力度。这一举措有效调动了一线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截至5月份,一期全年供电煤耗完成266.67克/千瓦时,同比下降12.78克/千瓦时,综合厂用电率完成9.78%,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二期全年供电煤耗完成264.31克/千瓦时,同比下降14.63克/千瓦时,综合厂用电率稳定在5.95%。

兴安热电公司深入挖掘机组潜能,积极探索最优化的运行模式,在节水方面狠下功夫。重点梳理上一年度采暖期补水量情况,针对部分区域换热站补水量异常等问题,组织开展了管网查漏消缺工作。

为做到精准查找漏点,该公司根据首站补水量、放水量和回水压力曲线的统计与分析,结合管网布局特点,综合采取压力异常排查、温度变化监测及声音异常捕捉等多种技术手段,共检测供热一、二次管网长度约120公里,供热站30个,精准查出漏点并及时完成修复。此外,还针对老旧区域、新建区域及采暖率较低小区的具体情况,重点排查居民违规放水行为及地下管网隐蔽泄漏问题。

走进锡林热电公司2号机组控制室,一块实时跳动的能耗数据监测屏格外醒目——通过搭建“智慧能耗管理系统”,该公司将锅炉、汽机等300余个监测点数据进行联网,像“电子管家”一样实时预警能耗异常。

该公司继2024年完成1号机组乏汽余热升级、燃料智能化和液氨改尿素3项重大技改后,今年继续推进3、4号机组灵活性改造和电锅炉蓄热调峰项目,每年创效可达5000余万元,其中电锅炉蓄热调峰项目单年就能“储电生金”300余万元。

在燃料智能化管控中心,全流程闭环管理正在上演“数智革命”:通过“入厂-采样-制样-化验-存储”的智能操作,使车辆入厂效率提升了40%,煤样从采集到化验的全流程实现“人样分离”,让数字化管理贯穿燃料生命线。在胜利西三号露天煤矿,16台无人驾驶卡车正穿梭于2公里的作业专线,每小时1900吨的运输效率刷新着智慧矿山的产能纪录,这座今年3月入选自治区绿色矿山名录的矿区,正以“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实践释放着新质生产力。

从设备“微手术”到管理“全链条”,该公司近年来累计实施节能技改项目50余项,构建起“科技+管理”双轮驱动模式。截至目前,供电煤耗降至272.26克/千瓦时,同比降低6.24克/千瓦时;综合厂用电率9.02%,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更亮眼的是生产经营“进度条”:截至5月底,4台机组连续运行超198天,煤矿安全生产6436天,这些数字的背后,正是企业将每度电、每克煤的精打细算刻进创新发展全过程的最佳注脚。

长城发电公司面对1号机组真空严密性不合格的难题,技术人员化身“设备侦探”,对设备展开细致排查,最终锁定低压缸防爆膜漏点。经过抹胶处理,成功使排汽温度下降2℃,背压降低1kPa,供电煤耗直降1.29克/千瓦时。同时,锅炉设备优化也取得突破,技术团队经过反复调试参数、升级设备,将排烟温度从105.66℃降至102.12℃,带动煤耗下降0.78克/千瓦时。

该公司针对生活水量超限问题,运行部出具改造方案,并组织人员对厂内厂外的管网展开“地毯式”的排查隔离,每日减少生活水耗约200吨,节约生产成本1500元。在固废处理领域,运行部创新资源化利用模式,截至5月底,已成功处理炉渣、脱硫石膏等固废16000多吨,实现降本增效34万元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彰显了企业在节能降耗日常管理中的深耕细作与创新突破。

新丰热电公司电气二次专业人员对生产现场的保护屏柜以及MT开关、MCC开关等全面进行“四核对”工作,通过核对设备运行参数、核对铭牌参数、核对现场接线、核对设备异动记录,确保新定值核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系统设备的节能经济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针对生产现场多台浆液循环泵并行运行的模式存在能耗浪费、设备闲置、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多个专业联合行动,围绕单台浆液循环泵的运行改造展开技术攻关,在备用浆液循环泵加装了盘车装置,经改造后的单台浆液循环泵成效显著,均匀的盘车转动避免了部件因长期静止产生的应力集中,让泵体在启动时能够平稳过渡,延长了整体使用寿命,并且设备能耗较改造前降低5%,运行稳定性、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此外,该公司持续开展空冷岛自主冲洗工作。经测算,通过多轮次的吹扫、冲洗等,机组背压每降低1千帕,发电煤耗可下降3.1克/千瓦时,全年节省标准煤总量非常可观。

杭锦发电公司根据电网负荷预测,精细调整配煤掺烧比例和锅炉燃烧参数。

“通过优化运行策略,我们现在能大量的掺烧性价比更高的市场煤,算下来,入炉标煤单价每吨能比计划低76元,燃料成本大幅下降。”值长指着实时曲线解释道。

面对新能源占比提高、火电机组调峰加深导致能耗上升的行业难题,该公司创新运行方式。在脱硫区域,单台氧化风机稳定运行。“像这样采用单台氧化风机、单台浆液循环泵运行模式,使厂用电率能下降0.15个百分点以上。”脱硫专工补充道。该公司还淘汰了10余台高耗能的引风机轴冷风机电机、冷渣器电机,完成了关键给水泵的变频改造,这些措施又使厂用电率降低了0.3个百分点。

在李家塔矿业公司,节能降耗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生产管理的精细活儿,设备运行“精打细算”,管网查漏“火眼金睛”,废旧物资“华丽转身”,该公司将节能理念渗透到每个环节,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按照生产计划,我们像排兵布阵一样安排设备运行班次,减少设备空转和待机时间。”机电队负责人介绍道。通过优化大型水泵、通风机等关键设备的启停策略和运行负荷,上半年综合电耗同比降低10%以上。

供水管网的“跑冒滴漏”曾是隐形成本。如今,每周至少2次的管网巡查雷打不动。“上周三发现一处暗漏点,从制定方案、准备材料到复查验收,48分钟内就修复了,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矿井水经过处理后实现循环利用,成为生产、降尘的宝贵水源。

面对成本攀升与绿色发展的双重挑战,内蒙古能源集团以“深挖内潜、降本增效”为核心,在技术创新、管理优化与全员参与中探索破局之道,精准切入节能降耗关键环节,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根基、注入强劲动能。

【责任编辑:王少晨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内蒙古能源集团:告别“能耗焦虑”→节能降耗出实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