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国网白银供电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企战略,创新构建“硬件筑基、制度护航、过程管控、质效评估”四位一体教育培训体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筑牢培训根基 打造立体供给
国网白银供电公司聚焦培训资源供给侧改革,实施人才评价基地硬件资源建设专项计划,形成覆盖全面、功能互补的培训基地网络。
“1”个综合主基地。以该公司人才评价基地为核心,集成理论教学、实操演练、仿真考核等功能,年均承办各类培训、竞赛、集训项目超200期,成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3”大专业支撑。安全警示教育基地通过VR技术还原事故场景,强化员工安全意识;营销实训基地模拟客户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输配电实训基地设置无人机巡检等场地,助力技能升级。
“N”个拓展节点。各单位结合专业特色建设专项人才培养场所,如变电“双创”基地、劳模创新工作室、工匠创新工作室等,实现“一专业一基地、一单位一特色”。
“我们以人才评价基地为综合主基地,整合了公司最优质的培训资源。”该公司培训负责人介绍。在这里,员工不仅能系统学习理论知识,还能通过各类实操设备掌握最新技能。
完善制度体系 实现规范管理
培训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制度的保障。近年来,国网白银供电公司逐步修订完善了6大类教育培训制度,构建起全流程管理体系。细化《教育培训项目管理规定》,明确“需求调研-立项评审-实施监督-验收评估”四阶段22个关键节点,确保项目“从入口到出口”全程可控。在项目立项环节,实行“需求双轨调研”机制,既分析历史数据,又深入一线听取意见。在实施过程中,建立“双人负责制”,由项目负责人和质量督导员共同把关。对于外包培训,严格执行采购规定,确保合规透明。
“制度不是挂在墙上的,而是要落到实处的,过去培训资源分散,现在通过制度‘一张网’,我们实现了资源高效调配。”该公司培训负责人表示。
强化过程管控 确保培训实效
在今年的“配电自动化运维”专项培训班中,学员每日需完成学习任务打卡,培训教师实时跟踪学习进度,并根据数据反馈调整教学节奏。这是该公司加强培训过程管控的一个缩影。
国网白银供电公司创新实施“三强化”管理模式:强化储备管理,建立培训项目库;强化过程督导,开展中期检查;强化安全底线,确保实训零事故。这种精细化管理带来了显著成效,培训项目按期完成率达到92%,员工满意度提升至95%。
“现在的培训针对性更强了,老师会跟踪每个人的学习进度,确保真正掌握技能。”参加继电保护培训的青年员工杨宏伟说。
创新评估机制 激发学习动力
如何避免培训“走过场”?国网白银供电公司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估体系。
建立“培训质效评估模型”。从课程设计、师资水平、学员反馈、技能提升等维度进行评价,评估结果作为培训项目优化和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对评估结果不达标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暂停立项并限期整改。
在员工层面,全面建立“一人一档”培训档案,将培训情况考核成绩与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绩效奖励挂钩,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员工,优先推荐参加技能竞赛、人才评选等,激发全员学习热情。
“现在培训不仅是学知识,更是比能力。谁学得好、用得上,谁就脱颖而出。”一位参加培训的员工表示。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培训是人才成长的关键路径。国网白银供电公司将坚持以“四位一体”培训体系为抓手,探索实践与现代企业治理相匹配的教育培训改革,推动教育培训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从“被动灌输”向“主动赋能”升级,将培训从成本投入转变为人才发展的价值创造引擎,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责任编辑:刘澄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