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浙江开展首次新型主体市场化电力响应,全省共19家虚拟电厂聚合265家二级用户参与,最大调节负荷29万千瓦,标志着浙江省内虚拟电厂开启常态化参与电力系统负荷调节新阶段。
新型主体是具备电力、电量调节能力且具有新技术特征、新运营模式的配电环节各类资源。虚拟电厂作为资源聚合类新型主体的典型代表,可有效聚合分布式电源、可调节负荷、储能等各类分散资源,协同参与电力系统优化和电力市场交易。
目前,浙江电力领域新型主体市场化响应主要包括需求确定、交易组织、基线认定、效果评估、费用结算等环节。此次浙江省电力交易中心提前向市场主体发布交易公告,需求为7月8日16:00至18:00,每半小时为一个交易时段,每个交易时段50万千瓦需求容量,吸引了19家虚拟电厂运营商参与,涉及二级用户265户。
浙江省电力负荷管理中心监测实时响应数据 黄臻/摄
“这是我们首次参与市场化电力响应,共响应了3.46万千瓦时电量,获取2.7万余元收益。”潮流科技虚拟电厂负责人梁兴表示,虚拟电厂从邀约型向市场型的转变,打通了新型主体常态化参与电力市场、获取收益的通道。
近年来,国网浙江电力积极畅通新型主体入市渠道,做好各类市场体系运作流程的有效融合衔接,推动新型主体平等、有序、规范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浙江省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浙江电力领域新型主体市场化响应实施细则(试行)》在今年迎峰度夏前夕先后出台。前者明确了虚拟电厂从注册接入到注销退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联调接入、注册申请、用户聚合、能力认证、参与市场五大环节,推动虚拟电厂进入规范化、常态化发展阶段。后者则发布了虚拟电厂参与市场、实现供需互动的规则,为虚拟电厂市场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土壤。
本次新型主体市场化电力响应正值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关键时期,利用市场化手段可充分调动虚拟电厂参与,有效挖掘负荷侧资源调节潜力,缓解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平衡压力,也为虚拟电厂参与市场机制提供了新思路、新解法、新实证。
后续,浙江将持续完善市场机制,拓宽分布式电源、储能等新型主体参与范围,并根据电网供需平衡情况,常态化启动新型主体市场化响应,进一步保障电力安全供应,有力支撑浙江打造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先行省。
【责任编辑:王少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