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报记者 韩逸飞
截至目前,大亚湾石化园区和新兴产业园内各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派生机勃勃。今年1-9月,大亚湾区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战疫情、扩投资、保供应、稳经济,全区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运行态势。其中石化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人民币393.9亿元,增长18.4%,保持稳定增长。
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壳牌”)自2006年正式投产以来,一直把能效提升,可持续发展作为公司运营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起了三级能源管理机构(公司/部门/班组),公司总裁/副总裁直接指导并督促各项能源管理工作。并大力推进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中心、能效对标的“三能”体系建设,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相互融合,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水平。这些年,他们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节能路。
四个维度强化节能管理
惠州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政府高级雇员王斌表示,节能降耗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对此,我市上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把能耗管理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形成能源、发改、工信、生态等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对具有延链强链补链的、打破国外垄断的优质石化、化工等项目,大力支持节能审查,推动了一大批项目加快建设,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能耗要素保障。为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我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强化考核评价,坚决落实能耗双控目标责任,同时强化政策支持,加强节能法规和制度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全市节能降耗工作。
对此,中海壳牌能源总监康俊焘告诉记者,为响应惠州市的节能工作,公司从四个方面强化节能管理工作,首先是落实责任;其次是加强宣传、提高意识;再次是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最后是纵横对比、挖掘潜力等。做到了从“原料优化”“产能最大化”“系统/设备能效提升”“余热余压回收”“操作优化&高级工艺控制”“改善能源结构”“跨厂区及炼油化工协同”等7个技术维度方面推动各项节能工作。
“十四五”开始了节能降碳新征程, 公司把节能提效、绿色低碳作为持续发展的主要抓手,“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立足现在,谋划长远,制定了各项新举措。他表示,2007至2021年,公司累计投资重点节能项目人民币8.1亿元,乙烯单位产品能耗下降15%,单位产品碳排放下降33%,节能66.5万吨标准煤。“在新制定的领先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公司把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及节能,碳减排和塑料废物解决方案作为重要抓手,在战略上把节能、减碳当作发展机会和工作重点。从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从公司经营目标到部门及个人绩效考核,与节能、减碳紧紧关联。”
不仅是节能还做到了减排
中海壳牌乙烯装置2015-2017年连续三年取得广东省石化协会评选的“能效标杆”荣誉称号;高压聚乙烯装置2015-2021年连续7年取得广东省石化协会评选的“能效标杆”荣誉称号。2017年9月公司获得首批工信部评选的“绿色工厂”示范企业荣誉称号。
对此,中海壳牌工艺技术主任平江表示,在双碳目标背景下,2021年开始碳排放指标列入公司记分卡“关键控制指标”。2022年公司发布《项目碳排放计算指南》,把碳排放指标纳入新项目审批条件。中海壳牌参与中海油石化基地降碳方案研究,与壳牌专家举办降碳研讨会,打造多种多样的的降碳策略工具箱,形成公司降碳路线图和初步降碳方案。极大提升了全体员工降碳理念和降碳知识,明确指导当前和未来公司降碳方向和降碳项目优先级。
资料显示,自2006年投产以来,中海壳牌一直致力于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采用自产低硫低氮燃料油、燃料气或外购天然气,尽量降低外购燃料使用,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不断进行环保投资升级改造环保设施,对化工一期自备电厂锅炉实施脱硝脱硫改造,完成污水处理场加盖尾气回收,在全厂实施泄漏检测及维修技术等。化工一期自投产以来,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分别降低了90%和70%以上,公司连续13年被评为广东省环境信用绿牌企业。
中海壳牌重大项目交付副总监赵明昌说,新建三期项目将应用先进节能降碳理念,在设计阶段使用新技术替代常规技术实现节能降碳。比如热集成、先进工艺控制等提高能效措施、利用低碳燃料、绿电替代、主要驱动电气化、蓝氢燃料、CO2外售利用以及碳捕集等等,其中裂解装置的三台大压缩机中的两台由常规的蒸汽驱动,设计为绿电驱动,属于国内乙烯行业的大胆降碳实践。碳酸脂项目中,把上游装置的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实现工艺路线碳减排。
还在探索绿电生产的道路
惠州市为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全面支持惠州“双碳”目标的实现,正在以能源资源禀赋为基础,大力推动清洁能源、新能源发展,加快建设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据惠州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王斌介绍,2022年,惠州市清洁能源装机总量预计达990万千瓦,约占全市总装机的73%。“十四五”期间,惠州市还将因地制宜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安全高质推进核电和抽水蓄能建设,稳步推进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开展氢能产业发展分析,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国领先的地级市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发挥电网在现代能源体系中的平台和枢纽作用,支撑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力争在2025年全市新能源消纳能力达到100%,清洁能源电量占比达到88%以上,助力惠州能源生产和消费绿色转型升级。
对于中海壳牌来说,最大化使用绿电是公司降碳路线图之一,公司从积极采购绿电、内部用能设施电气化改造、在新项目最大电气化等手段,密切跟踪社会绿电可用量,未来持续加大绿电采购力度。
中海壳牌能源总监康俊焘表示,2021年12月16日,中海壳牌与中国海油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海油电投”)签署首笔100万千瓦时绿色电力(“绿电”)交易合同,标志着中海壳牌在绿色低碳的征程上迈出了新的一步。本次合同签署是惠州首笔绿电交易,约占2021年12月当月广东市场绿电总成交量的17%。南方区域绿色电力交易首批绿证颁发仪式在广州举行,中海壳牌荣幸成为首批绿证获得者之一。不仅如此,在2022年绿电使用量1200万千瓦的基础上,2023年中海壳牌的绿色采购计划成倍增长。
【 广告 】
【责任编辑:刘澄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