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刘加军: 平凡的岗位也能创造精彩
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1年03月08日 16:17 作者:吴怿
2021-03-08 16:17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吴怿

我要求自己在党性修养、技术技能、积极工作、安全生产方面做到。认真落实中国能建安全生产。中国能建将加大在综合能源、新能源、储能、氢能等新业务发展力度。

中国能源报:作为一名来自电力能源建设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这一年您是如何履职的?

刘加军:作为一名来自电力能源建设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我心中充满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一名电力工人,我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带领生产一线员工做好自我防护,同时积极组织复工复产。为了保障武汉区域电力稳定供应,中国能建北京设备公司从领导到一线职工,加班加点投入生产,3天时间完成了3台电抗器的改装和试验,第一时间运往武汉。

近期,我们完成了公司研发的世界最大型号立磨制粉机的生产制造任务,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产品做精做优,助力我国能源装备转型升级。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2021年,我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关注行业发展,提高履职能力,在日常工作中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继续发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大力弘扬“三牛”精神,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继续苦干实干、开拓进取,为企业年度任务目标完成,为中国能建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能源报:您今年带来了哪些意见建议?

刘加军:作为一线代表,我一直关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支持,高技能人才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加大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技能队伍。

现在不少年轻人都不愿意进工厂当工人了,建议加大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对接与联合,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短缺,要从企业文化、待遇收入等方面入手,让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轻人进入企业,在生产一线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议对在生产工作中有绝活、绝技的高技能人才,提供更多诸如职称评定等方面政策支持、开辟绿色通道。

中国能源报:2021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年华诞。作为一名老党员,您是怎样给年轻党员做榜样的呢?

刘加军:100年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艰难险阻、探索救国图强,谱写了一曲催人奋进的长歌史诗,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我要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有着23年的党龄,时刻不忘初心使命,谨记入党时的誓言,矢志在各个方面为年轻党员和广大群众作表率。作为班长,平日工作中,我要求自己在党性修养、技术技能、积极工作、安全生产方面做到“四优”。党性修养方面:注重加强政治理论武装,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自觉做到学懂、弄通、做实,以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技术技能方面:生产工作中,积极发挥专业领域的“领头雁”作用,扎根生产一线,勤于钻研业务,勤于实践、善于思考、积累经验,并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积极参与岗位练兵,做好传帮带。积极工作方面:立足岗位勇挑重担,带头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争创党员先锋岗、争建红旗责任区,履行好岗位职责,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安全生产方面:认真落实中国能建安全生产“十二个到位”要求,对设备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

中国能源报:作为长期奋斗在一线的劳动者,您从一名普通“蓝领”成长为一位“工匠”级技师,是什么样的理想和信念让您一直保持奋斗的姿态呢?

刘加军:我在生产一线从事铆工工作已有38年,一辈子只从事了一个职业,干了一个工种,从普通“蓝领”成长为“工匠”级技师。38年来,我始终坚信“平凡的岗位也能创造精彩”,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把铆工当成一种事业,对本职工作尊重、虔诚、热爱,精益求精。生产过程中,我对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高标准、严要求,不厌其烦追求完美,百折不饶攻坚克难,努力打造优质产品。这个过程也是增长知识、磨砺意志的过程,更是推动自身专业水平上升到新高度的过程,让我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要继续保持昂扬的奋斗姿态,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更踏实的工作作风、更精细的工作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企业落地生根,影响和带领周围同事努力为中国能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为我国的能源事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能源报: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电力能源建设的主力军,您所在的企业“十四五”打算怎么干呢?

刘加军: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能建主动适应时代变革大势,顺应公司发展形势,制定了《关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加快高质量发展、深化系统改革和加强科学管理工作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全面擘画了中国能建“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高瞻远瞩地提出要大力实施“146”战略,即一个愿景——行业领先、世界一流;四个前列——在践行国家战略上走在前列(国家战略的践行者)、在推动能源革命上走在前列(能源革命的先行者)、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高质量发展的笃行者)、在建设美好生活上走在前列(美好生活的建设者);六个一流——一流的能源一体化方案解决商、一流的工程总承包商、一流的基础设施投资商、一流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商、一流的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商、一流的建材、工业产品和装备提供商,致力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今后五年是我所在的中国能建北京设备公司打造研发、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的国际能源装备公司的关键时期,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国能建“146”战略,坚持“五个导向”,努力加快培育适应新发展的动能,助推以产品制造为核心业务,以EPC成套、设备租赁等业务为辅的“一体两翼”经营布局形成,做强做优做大企业,以实现“十四五”“再造一个京电设备”的目标。

2021年,北京设备公司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践行中国能建《若干意见》,全面加快实施本企业的“1234567”总体方针、“一体两翼”经营布局及“三大三小三新三研”产品体系,紧盯“总体实现翻番,再造一个高质量发展的京电设备”目标,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开启研发、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的国际能源装备公司的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中国能源报: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攻坚之年、关键之年,您所在的企业如何贯彻落实行动方案,出台了哪些改革举措?

刘加军:中国能建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国务院国资委有关工作安排,为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持续推进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落实落地,推动公司改革工作走深走实,努力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结合公司《若干意见》和“十四五”战略规划编制,研究制定了《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

中国能建将围绕“三高两低三强”(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低风险,强党的领导、强创新驱动、强文化引领)目标,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增强企业整体功能、聚焦主责主业,以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战略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全面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和市场化改革,推进9大类重点任务举措,共计73项具体工作任务,使公司产业、市场、资本资源等布局结构更加优化,组织结构更加高效,企业功能定位更加清晰,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企业体制机制更新,企业活力效率更足,企业发展动能更强,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公司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经营规划和效益大突破、双提升,职工收入明显增加,实现做强做优做大,建设受人尊敬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中国能源报: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围绕落实这一目标,您所在的企业有着怎样的布局呢?

刘加军:作为我国能源电力建设的主力军和能源革命的先行者,中国能建认真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助力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通过不断提升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循环流化床等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助力我国煤电行业节能减排。推进水电技术施工、电网设计、核电常规岛建设等能源技术创新,开发建设的亚洲首个多技术开放国际碳捕集技术测试平台在广东海丰电厂投运,每年捕集二氧化碳能力达2万吨。编制完成并发布《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设计标准》《海上风力发电场设计标准》,以技术创新支撑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聚焦3060目标,中国能建将加大在综合能源、新能源、储能氢能等新业务发展力度,积极探索“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实施路径,加快推出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倾力打造智慧电厂、智慧电网、智慧能源、智慧城市。去年以来,已先后签订广西崇左风光水火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1000兆瓦风+5000兆瓦光储一体化项目、中电工程新疆巴州8000兆瓦风光水火储一体化项目投资开发框架协议,全力打造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国家能源转型发展新典范。

我所在的北京设备公司将大力开拓新能源市场,紧跟“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态势,快速切入新能源发电领域,力争在风光电站总承包、设备成套、集中光伏设备总包及运维业务上取得突破,并全力攻关生物质、垃圾电站市场,开拓新能源电站配套电池储能、智能配网、智慧城市市场。同时,探索成立新能源事业部、智能配网事业部、电能治理事业部,紧抓“十四五”电力发展趋势和中国能建发展新机遇,打造适应性组织,积极布局新市场,为“30·60”双碳目标实现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王长尧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刘加军: 平凡的岗位也能创造精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