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落实双碳战略的思考
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2年11月25日 16:09 作者:王益华
2022-11-25 16:09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王益华

【摘要】本文是笔者于2021年5月-8月在中央党校学习时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思考与体会,从历史纬度、哲学维度、现实维度出发分析双碳目标的极端重要性;从问题角度出发评估实现双碳目标的挑战性;从务实态度出发找出实现3060双碳目标在思想、技术、机制、风险等方面的突破口;从中国实力出发坚定如期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信心。

【摘要】本文是笔者于2021年5月-8月在中央党校学习时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思考与体会。从历史纬度、哲学维度、现实维度出发分析双碳目标的极端重要性;从问题角度出发评估实现双碳目标的挑战性;从务实态度出发找出实现3060双碳目标在思想、技术、机制、风险等方面的突破口;从中国实力出发坚定如期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信心。

【关键词】3060双碳目标  重要性 挑战性 突破口 信心

工业革命冲击自然界原有碳循环平衡系统,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快速上升,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比尔盖茨在《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一书中预言“在下一个十年到二十年里,气候变化的危害将相当于每隔十年爆发一次疫情危机,到2100年其致命性甚至是新冠的五倍;气候灾难将成为人类未来半个世纪中必须持续关注的重大议题”。2020年他做出的“新冠肺炎很可怕,但气候变化可能更糟糕”预言开始得到应证,全球开始进入极端灾害多发期,包括我国的河南,欧洲的德、比、荷,美国西部的野火与遭受到120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加拿大的持续高温等。气候灾害是没有疫苗可治愈的,全球气候变化适应中心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克-韦尔库依詹讲得非常好:“我们是能够改变气候变化轨迹的最后一代人,却也是不得不面临气候变化造成结果的一代”。随着美国重返《巴黎协议》,强势推行气候外交,特使两次访华只谈气候,世界主要国家都围绕这个问题开展博弈,稍有不慎就有经济发展权危机。

气候变暖关乎人类生存,为此世界各国推动对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减排。中国提出,2030年前力争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简称为3060目标。我国是一个高排碳经济体,在全球气候变化的长期性和渐进性与我们短期利益的迫切性和现实性之间,在气候变化的整体性与治理气候的碎片性之间,在先发国家诉求环保与后发国家诉求生存之间,在我国资源禀赋与减排的结构性之间,在强国目标与排碳目标约束性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防止化解目标达成过程中风险确实是一个时代问题,同时也是影响未来百年走向的问题。

一、从不同维度出发认识3060目标的极端重要性

(一)从历史维度看,3060目标是中华民族回归强国过程中主导世界话语的不二法门。世界只有中华文明才称得上被历史证明过的、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文明,在几千年的进程中,至少形成天地人三条铁律。

一是天道规律,史圣司马迁在2000多年前就总结出了:天运三十年小变,百年中变,五百年大变。当下中国处在三变迭起而至的时代,小变在家,中变在国,大变在天下,从文艺复兴算起,世界处在五百年重构天下格局的历史机遇期,由此有“纵观社稷,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纵观道统,五百年必有贤者出”的中国历史现象。选择三个历史节点来观察大、中、小三变。小变:1919年五四思想运动到2009年90年有三个小变,即1949新中国建立、1979改革开放正式起航、2009中国GDP列世界第二;中变: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中国封建统治到2011年的100年间,我国工业生产总值已经位居世界首位,而最早现代化的美欧国家出现主权债务危机;大变:以明万历十五年的1587年为起点,中国历史走过了434年,现在已经到了五百年一大变的“东升西降”时代。

二是文化融合规律,每一次强国回归,均与“西学东进”息息相关,所谓西学东进就是西边的学问到东边来,改变东边的文化,形成一种新的适应时代的文化。如果把秦始皇统一中国视为第一次西学东进,佛教进入中国为第二次,那么马克思主义进中国就是第三次西学东进。每一次西学东进都是一次彻底的思想、文化的融合与解放,每一次西学东进就会造就一个强盛时代。没有西秦文化冲击就没有强汉的出现,没有佛教的影响就没有盛唐的产生,没有马克思主义熏陶就是没有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

三是朝代规律,中国2000多年的大一统郡县制政治制度,有两条规律,一个是周期率,没有一个朝代超过了300年,唐朝最长也只有289年。一个是国柞互补规律,每一个国柞较长的朝代前均有一个短命的王朝,秦之于汉,隋之于唐,五代十国之于宋,元之于明,大顺之于清。

历史规律昭示:一个久违强盛的中国再世与复兴不可逆,复兴就是重构天下格局与中国和平崛起。但是西方国家确实惧怕中国主导世界,基辛格说“美国打开中国大门的动机是为了走出越战的阵痛和冷战不详阴影,给美国人民展现一幅和平前景”,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开放,其他国家也愿意和中国分享资本、技术、管理,欢迎中国加入国际体系。西方国家欢迎中国加入世界是有和平演变的出发点,苏东巨变后,西方国家希望用“华盛顿共识”改变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但西方国家失算了,“华盛顿共识”式微,“北京共识”崛起,中国融入世界不仅没有变色,而且成为崛起大国。

现在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关于国家命运的辩论,这次国家命运辩论和清末的救国图存不同,那时是寻求如何不亡国灭种,现在是在赶超西方大背景下,确定与世界交往的方法和路径。美国也在辩论“历史会重演吗?”,一些评论家,以英德对抗史为例,认为这是21世纪中美对抗的预兆。中美对抗,一是资源的抢占,二是“普世价值”的争论,中国的成功会颠覆美国引以自豪的“普世价值”观。对于中国“不走一战时的德国和二战时的德国、日本依靠暴力掠夺资源、争夺霸权的老路,中国也不走冷战中大国争夺主导权的道路”的承诺不相信。他们认为“你现在低调,扮做老二,只因为你拳头不够硬。若不遏制你的发展,到你坐大时,你就会发恶”。

遏制中国是西方大国的一种本能选择,也是国际政治的规律性现象,在政治、军事遏制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就在经贸问题上实行“利益围堵”,文化交流中进行价值观渗透,“新冷战思维”针对中国的迹象明显。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世界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力量对比发生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西方大国和敌对势力不愿中国强大,尤其是世纪疫情的有效控制,让西方国家万分恐惧。他们组团对付中国,千方百计在战略上围堵、安全上威胁、发展上牵制、形象上丑化、主权上干涉、文化上渗透、思想上分化,这是中国必须面对的不利国际环境。惧怕与遏制中国的国际趋势,是不会以中国人民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会因中国人民美好的和平愿望而避免。如何化解与减缓对抗,找到共同语言,气候话题是一个不二法门。

(二)从现实维度看,3060目标是实现强国和平崛起的枢机命门。不管有无阴谋,气候问题是中国强国再世的枢机命门。我们四十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走完的路,取得巨大进步与惊天成就。同样四十年排的碳和西方国家几百年排的碳相当,世界排碳总量迅速抬高与累积,温室效应强烈。目前中国每年排碳在100亿吨左右,占了世界的30%,是世界最大的排碳经济体。我们的人均GDP只有1万美金,如果要达到2万美金与4万美金,在现有条件下,要排200亿吨与400亿吨碳,对人类的未来来说是灾难性的。按照巴黎气候宣言的要求,我国到2030只有8亿吨的空间,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与2020年的排放比,意味着未来十年中国碳排放仅有8%的提升空间,年均仅能增长0.77%,于此同时,GDP年化实际增速需要达到5%”,可见未来十年达峰之难。中国不可能不发展,发展必须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要考虑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如果不处理好人类社会关心的排碳问题,就会给我们和平崛起带来障碍。3060目标是落实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抓手,是我们的命门。

(三)从哲学维度看,3060目标是强盛中国引领世界文明进程的希望之门。人类是被哲学框架所控制,一定的哲学框架下产生意识和欲望。文艺复兴使西方世界从神是自然主宰之哲学框架下解放出来,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产生了“人定胜天”的哲学框架,由此也实现欧洲的工业革命。在此框架下,人类由崇拜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轻视自然、破坏自然。康德主张“人为自然立法”,人类肩负“再造自然”的使命;亚当斯密在此基础上催生理性经济人假设,将人类对自然的获取视为理性行为,任其发展的结果是终结自然、终结人类。在这个哲学框架下,人类社会积累的财富是史诗级的,在人定胜天的工具理性下,300年的工业文明,只相当人类活动时间的百分之0.01的份额,却创造了99.99%的财富。

客观讲,近几百年的“西方中心”文明推行“工业主义”“技术主义”“民族主义”,推动了文明的进步,但是也带来了巨大灾难,以资本为支撑的民主政治的无限扩张,已经走到了“物极必反”的历史尽头,继续往前走肯定是走向反面。文艺复兴500年后的今天,人类在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的同时,也获得了压抑感与恐惧感。

要解决工业文明带来的世界难题,需要用中国“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必有仇,仇必和而解”的哲学思维,构建“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框架。这个哲学框架坚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用“人类命运共同体”哲学框架,践行“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共同综合、可持续安全,兼容并蓄、交流户鉴”政治韬略。3060是新哲学框架的具体体现,人民从工具理性主义的“人定胜天”哲学框架下解放出来,构建“尊重自然”、“天人合一”、“天下大同”、“协和万邦”“人类命运共同体”哲学框架。

二、从问题角度出发认识3060目标的极强挑战性

(一)从思想准备上看,缺乏深刻而准确的认识。

一是把碳达峰当作冲高峰,认为2030年前需要拿到更多的碳排放指标,仍然可以盲目发展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二是不顾客观条件、超越发展阶段,盲目提前冒进、搞层层加码,搞运动式减碳。三是没有认识到同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碳减排的难度,把3060当作轻轻松松可以自然实现的目标。四是就碳论碳,忽视了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存量与增量的关系。五是把碳减排当成只是能源行业“单打一”的事情,忽视了3060目标与工业体系、科学技术、金融资本、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对双碳目标是一场深刻的“人民战争”的思想认识不够。六是资本积累至上的经典市场观念远未改变,GDP迷思远未破除,经济社会并未发自内心的和谐生态,社会成本、环境成本没有内化在创造利润的过程中。七是在传统思维范式下,对3060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技术革命、文明革命、消费革命、治理革命缺乏认识。

(二)从技术储备上看,缺乏实现目标的杀手锏。

我国需要用比发达国家更短的时间实现碳中和,科技需要发挥重大作用,尤其是颠覆性技术。《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尚在研究制定中,没有储备技术,也没有成熟的技术。3060是气候治理,在技术上需要颠覆传统理念(技术服从利润积累)、传统工业逻辑(生产污染治理污染)。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灵活性技术,经济、低碳的储能、调峰技术,更加安全与环保的核能发电技术,节能节材与资源产品循环利用技术,建筑负荷柔性化技术,长途运输、远洋航海、航空低碳能源技术,以CO2为原料的化学品合成与原料替代技术,化石能源制氢+CCUS等“蓝氢”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化制氢等“绿氢”技术,氢能炼钢技术,增汇技术和负排放技术,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管控与减排技术,煤电热效率提高都亟待突破。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存有疑虑没有技术去消除,电网扰动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系统失稳的概率增大。如何增强在功角、电压发生扰动后,恢复平衡状态“自愈能力”缺少。随着大型火电机组的逐步退出,接入系统的新能源设备不能替补电力系统的“自愈能力”,保证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的同步与稳定技术还未成熟。

(三)从机制完备上看,缺少促进目标达成的明确路径和市场体系。

碳排放是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最大外部性问题之一。落实碳减排责任需要国家主导,需用市场手段、需建市场机制、需与国际合作、需待全域参与。现阶段靠由上而下、层层分解任务、目标的行政手段来促进碳减排,碳减排成为市场自觉的体制机制还比较缺失,让碳减排成为人类的思想行动追求的氛围基本缺失。行政主导组织推动优点是短期内行动较快,达峰与中和具体路径与技术路线图的确定性有很高的要求。虽然中国科学院最近推出了《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报告,但包含未来能源消费总量预测、非碳能源占比阶段性提高途径、不可替代化石能源预测、非碳能源技术研发迭代需求,以及能源供应端、能源消费端、人为固碳端分阶段的“减碳、固碳”目标与路径等主要内容的碳中和框架路线图尚在研讨与修订过程中。在历经数十年的碳中和具体路径和技术路线图客观上存在不确定性甚至是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单一的行政手段,容易导致行业与部门之间的减排措施不协调、不同步、不配套,目标任务及其分解不科学、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具体。需要同时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作用,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全社会的创造力,靠政府来引导、靠市场来调整和选择具体的路径和技术路线。

能源电力行业的转型同样呼唤市场手段与机制。新能源还没有发展到其成本优势可以弥补其新增的电力系统成本的阶段。我国当前的辅助服务市场和现货市场对储能以及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的激励不足、调峰电源容量稀缺价值难以体现、碳交易市场流动性偏低,新能源富裕时段电力供过于求、负荷尖峰叠加新能源小发方式下电力短缺等问题都需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成本传导。

(四)从风险防备上看,缺乏守住能源安全底线的坚强保证。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随着新能源对煤炭、油气等化石能源的逐步替代,新能源发电将发挥着基础、主导和核心的作用。我国现有的西气(油)东送、北煤南运的能源,多需要通过加大在西北等地区新能源的开发并通过输电来解决。在规划设计好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的同时,需要用底线思维来守备极端情况下的能源供应安全。出现大面积停电事故的时候,后备能源是什么?输电线路出现故障时,负荷中心的电源支撑是什么?负荷高峰叠加新能源小发方式下由谁来充当调峰与备用电源?实时、跨日、跨周、跨季、跨区的储能、输送与调节,特别是能源的兜底保障,还是会需要多元的能源和供应方式来守备底线。

人们对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不确定性给电网安全带来的这种大概率且影响大的“灰犀牛”风险已有认知、正在攻关,但是对于一些小概率、影响大的“黑天鹅”事件的认识还不够。长时间、大范围出现极端天气引起负荷激增,叠加少风、阴雨导致风光发电出力陡降的概率还是存在的。今年2月天然气和风能资源非常丰富的美国德州,并不是在供需矛盾最紧张的夏季高峰时段,却因遭遇了罕见的极端寒冷天气引发了大范围、长时间的、十年来最大的停电、停水事故,就是典型的“黑天鹅”事件。如果能源安全得不到保障、没有守护好最为倚重的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这条底线,就会动摇如期实现3060目标的基础。

三、从务实态度出发找准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突破口

(一)思想认识的突破。

要把双碳约束上升到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高度来思考与布局,克服一蹴而就和畏难苟安以及押宝新能源的思想观点,既要看到我国面临着最艰巨的碳减排任务,更要善于主动挖掘和把握30年碳达峰、60年碳中和为我国的创新、引领与超越带来的战略机遇,既要看到新能源的友好性,也要看到其风险性。我国碳排放量占比超过全球的四分之一;单位能量碳排放最高的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中的占比高达56.8%;到2030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还存在10亿吨左右标煤的增长需求;不象一些欧美国家在自然状态下实现碳达峰后有50-60年的间隔来实现碳中和,我国只有30年的时间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需要比发达国家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付出更大的努力。我们对这些现状要有清醒认识,但不能因为能源技术突破的艰难性和不确定性,而对前沿技术优柔寡断、裹脚不前;更不能因为存在挑战而畏难苟安、无所作为。要充分认识到随着可再生能源成本的大幅下降和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越来越关注,主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是经济负担,而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要充分认识到人类的知识和智慧只认识到我们生存世界的5%,还有95%的未知世界等待我们去认识和突破。同时还要看到我国的很多需求还没有峰值,能为绿色产品创新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将有更大潜力和更多的机会,在实现低碳发展的同时建立起新的竞争优势,率先在未来环境气候友好型新经济中获得主导权。

(二)关键技术的突破。

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不能象西方国家一样靠产业转移,我们的命门在技术上革命,要有颠覆性技术创新。要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推动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关键技术、海上风力发电技术、动力电池与储能技术、高效减碳煤电技术、CCUS技术、核电技术、氢能技术、减污降碳技术等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加快解决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的安全约束与电力电量平衡问题;加快实现绿色能源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的融合;加快解决化石能源在退出过程中的节能减排问题;加快解决长途运输领域的低碳能源应用的经济性问题;加快解决钢铁、化工、建材以及电解铝等工业领域生产过程中的脱碳技术难题;加快解决新能源的经济性问题。从我国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出发,解决好化石能源尤其是备受争议的煤电有序退出过程中的能源电力安全问题。在煤电技术上的突破,世界不是不要煤电,而要高效、低碳的煤电,在中国更不能不要煤电,要让更高效、更灵活、更低碳的煤电在保障我国能源电力供应和电网安全中发挥好兜底作用。要统筹煤电提质增效、灵活性改造与应用CCUS负碳技术,利用好化石能源行业已经形成的投资与产能,承担起调频、调峰和电力保供的责任,结合采用抽水蓄能、气电调峰、储能电站等其他调节手段,降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综合成本[1]。

(三)政策与机制的突破。

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法律、制度、政策和市场体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

碳交易市场体系方面:按照《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启动的全国碳交易市场,将逐步推进强制性减排和配额交易制度,落实减排主体责任和新能源消纳责任。要通过市场定价机制形成合理碳价和国际碳定价权,发挥挥碳交易市场机制在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过程中配置资源、合理分担减排责任的决定性作用。

绿色金融方面:在进一步加大推进绿色贷款、绿色基金、绿色证券和创新型碳金融产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完善差异化融资支持政策和市场化绿色投资激励约束机制的同时,赋能有资质的大型能源企业自主开展绿色金融服务,通过绿色金融带动绿色发展实现产融结合,助力绿色转型。通过金融工具调动全民的“金融剩余”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支持,从而形成全民共识与全民运动。

电力体制改革方面:要调动电力行业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妥善解决电网自然垄断特性下产生的一系列阻碍目标达成的思想保守、观念滞后、市场藩篱、技术障碍、利益固化、要挟社会的不良现象。合理设计中长期电力市场、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容量市场等,不断完善成本传导、电价形成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发电企业摈弃靠传统煤电大机组来实现规模化快速发展的思维,使各种电源都能在市场交易中实现其经济价值,将不同电源的多元价值显性化,促进电源发展的合理匹配,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科学、合理的电力交易价格。

健全低碳绿色生活的消费机制。鼓励低碳生活,居民是工业品的最终端,居民生活排碳有两两部分,一是直接的能源消耗,一是消费和购买的服务形成的间接消费。据测算,我国居民生活排碳量占总排量的40%,因此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养成绿色消费习惯、改善现有的消费行为,用市场方式推动绿色低碳生活。

(四)重点排碳大户的率先突破。

能源燃烧占我国现阶段全部二氧化碳排放的88%左右,电力行业排放约占能源行业排放的41%, 未来我国95%左右的非化石能源主要通过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2025、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0%、25%左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30%、35%以上。电力行业是排碳大户,是关系到整个双碳目标能否成功实现的关键与核心,抓住了电力就相当于抓住了达成3060目标的“牛鼻子”,需要并且可以率先取得突破。

如果有了将煤机效率从40%提高到60%的颠覆性技术,就意味着减排20亿吨二氧化碳。我们不应局限于现有的技术放弃对大幅提高煤机效率、实现超大规模减排的追求。要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强系统调节能力建设的同时,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煤电效率只有40%左右等关键问题进行技术革命。

在持续改革电力体制的基础上,清晰地描绘出新型电力系统的目标架构、蓝图与实现路径,明确光伏、风电、水电、核电、煤电、气电等不同电源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定位、容量目标和空间布局,做好大型新能源基地、海上风电基地、综合能源基地、风光储一体化能源基地、负荷中心支撑电源和储能电站等的系统规划和时空匹配,率先构建起能够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确保电网稳定运行、低成本消纳输送新能源发电的、能为实现3060目标提供保障并起到示范作用的新型电力系统。

四、从中国实力出发坚定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信心

(一)我国风电技术可开发量达到35亿千瓦以上,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达到50亿千瓦以上。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更能保障我国能源独立与安全。

据OurWorldInData数据显示,1750年至2019年,我国能源累计碳排放2100亿吨,只占全球总量的13%,是美国的52%、欧洲的39%。人均能源累计碳排放149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72%、美国的12%、欧洲的22%。3060双碳目标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我国目前单位GDP能源消耗4.1吨标煤/万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9倍。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节能降耗有实现3060目标的减排空间。

(二)从2030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碳排放降至峰值的10%实现深度低碳、再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三个阶段的目标任务正层层分解、初步明确并加以落实。

电力行业着力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核电、煤电、气电规划装机容量初步明确,电力行业将在2028年左右基本实现碳达峰。各行各业加快节能减排和提高电气化水平。2030、2060年,工业电气化率分别达到34%、70%,交通电气化率分别提高到50%、90%,建筑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80%。到2060年,电能消费比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清洁能源发电比重将超过70%、80%、90%。辅之以碳汇、二氧化碳捕捉利用(CCUS)等负碳技术,2060年碳中和目标将如期实现[1]。

(三)虽然离世界最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但我国双碳相关行业的产业规模、整体技术已经在世界上形成超越、引领的态势。

我国有世界最大的陆上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和全球领先的风光全产业链,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正在提速;动力电池、电动汽车、新型储能率先进入市场驱动阶段,引领行业规模化发展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三代核电技术实现自主化和超越;第四代核电本质安全的技术,经过十七年的产学研联合攻关,今年可以发出第一度电。绿色制氢与应用正在加速布局;二氧化碳捕捉利用CCUS等负碳技术已为保留一定规模火电托底、保供做好了技术储备;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在大规模远距离输电能力、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等领域世界领先。整体上具备了引领世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技术和产业能力。

(四)中国展现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软实力与执行力。

1、全民共识与党中央战略决策、国家意志高度统一。

面对新冠疫情、中美关系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双碳目标在中国广泛而深入地热议之后,中国人民在正视我国的碳减排任务最重、挑战最大、需要平衡的因素最多的基础上,深刻地认识到: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将为全世界社会经济的增长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迈入生态文明而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全民共识与党中央深思熟虑、主动做出的战略决策和庄严承若高度一致。

2、全国上下对双碳目标充满信心与期待,共识、担当、信心与期待迅速形成执行力。

根据初步形成的共识和方案,人们对我国通过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来摆脱70%以上的油气对外依存度、更好地保障能源安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在绿色低碳新时代实现超越和引领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担当社会同时发力,双碳目标层层落实;绿色低碳政策体系、绿色金融体系、碳交易市场体系等日趋完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蓝图日渐清晰;绿色低碳生活正在成为全民参与的新时尚。初步展现出中国在全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领导作用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总之,我坚信:3060双碳目标一定会如期实现!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主动作为、加快制定各行各业各地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举措和行动方案并通过创新加以落实。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要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积极发展绿色金融;要倡导、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要提升生态碳汇能力;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扎实推进3060战略决策,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 舒印彪.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八点建议


【责任编辑:刘澄谚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关于落实双碳战略的思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