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改善

发布日期:2023-05-09·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刘毅

2000年以来4次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结果表明 记者日前从生态环境部获悉,2000年以来的4次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结果表明,总体上,全国生态状况稳中向好,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质量持续改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记者日前从生态环境部获悉,2000年以来的4次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结果表明,总体上,全国生态状况稳中向好,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质量持续改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王志斌介绍,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是一项生态国情基础调查重要制度。目标是通过定期“把脉”生态系统,掌握全国生态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时空分布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推动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历次调查评估成果对国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政策制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0年以来,生态环境部联合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部门,完成了3次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正在开展的第4次调查评估也已基本完成。

王志斌说,本次调查评估取得积极进展。对标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率先完成黄河流域近20年生态变化遥感调查评估,发现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绿线”向西移动约300公里,彰显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目前,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已完成划定并发布。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覆盖的国土面积不低于300万平方公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覆盖面积不低于15万平方公里。

据介绍,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项目近日完成验收,投入业务运行。平台边建设边应用,综合利用30余颗国内外卫星资源,聚焦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自动化扫描和识别地表的局部变化,及时监测预警生态破坏风险。累计发现各类人类活动图斑3万余个,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黄河长江警示片拍摄等重大任务提供生态破坏问题线索2000余条,对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等重要生态空间基本实现全覆盖,形成了支撑和服务全国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的卫星“天眼”。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报官方网站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于中国能源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下一篇

文| 王林 随着全球海运贸易快速发展,船舶排放已成为航线区域和港口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环保需求和严苛监管催生出了诸多变化和不确定性,海运业不得不加速向清洁燃料过渡,这使得低碳发展路径、燃料替代性技术研发,以及绿色船用燃料选择变得多种多样。

2023-05-05 17:44

24小时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