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转型谁领跑? 这些区域最新气候行动亮成效
来源:能源高质量发展 2023年07月03日 11:07 作者:慕悦
2023-07-03 11:07 来源:能源高质量发展 作者:慕悦

2021年9月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并陆续发布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文件,为我国的“双碳”行动制定了顶层设计。

2021年9月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并陆续发布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文件,为我国的“双碳”行动制定了顶层设计。

经济发展需要“火车头”带动,“双碳”工作的推动也需要引领者。正如《行动方案》所提出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要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作用,率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6月30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与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发布《中国三大重点区域气候行动力评估——2023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最新低碳转型成效解读》研究报告。研究通过搭建“区域低碳转型行动力指数”评估体系,从低碳发展水平、低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双碳”目标和政策、能力建设和保障四个基础维度,和区域协同一个附加亮点维度,全面系统评估了三大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成效。

三大区域各有“长短板”

研究评估结果显示,三大区域尽管同属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区域,但在低碳转型行动力的现状与潜力上均存在“长短版”。

作为中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和低碳政策试点的重要落脚点,长三角区域在区域协同与低碳产业基础维度最为领先。这得益于长三角在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等制度和政策协同的积极尝试,例如,绿色金融一体化便是长三角一体化探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三省一市特别是江苏省良好的绿色低碳产业布局。据统计,江苏省是目前三大区域中新能源企业总部落户最多的省份,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基地数量最多的省份。

作为国家政治中心以及区域协同发展的改革引领区,京津冀区域在“双碳”目标和政策、能力建设和保障维度表现最为突出,这特别表现在其最具雄心能源低碳转型目标和政策之上,在全国起到政策引领和示范作用。京津冀地区由于出台的“1+N”文件、“双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较多,设定的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目标为三个区域中最高,还拥有三大区域中最为严格的煤炭和煤电控制目标,和“十四五”以来重大项目清单能源项目中最大的低碳投资力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地区加强了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产业对接协作,以钢铁产业为代表的高耗能产业升级取得较大进展。

得益于其良好的能源与产业低碳化水平和走在全国前列的区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方面,粤港澳区域的低碳发展水平在三大区域中领先。粤港澳的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碳强度)和人均碳排放均为三个区域中最低。广东省在能源和产业结构转型方面也有亮眼表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2020年达到30%)以及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明显优于其他两个区域。值得一提的是,南方电网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电网和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建设,现已初步建成“源网荷储”协同的大湾区综合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研究同时发现,三大区域也均存在着亟待进一步提升的部分。粤港澳亟需深化基础设施、产业和市场方面的协同发展;京津冀在科技创新协同、产业低碳化方面和另外两个区域有一定差距,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仍需进一步优化;长三角在能源低碳化、“双碳”政策出台方面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争相加码绿色低碳产业

绿色低碳发展和转型不只有成本和代价,也是做加法的过程,因为转型本身也会为省市和区域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创造新产业发展模式和动能。研究发现,尽管存在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方面的差异,但为实现社会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增强区域与地方竞争力,近年来,三大区域大部分省市都选择了绿色低碳产业这一热门“赛道”,加码对于光伏、新能源汽车、储能、动力电池等绿色低碳产业的支持,发展以新能源为核心的产业链,作为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心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同时,面对欧美重点国家纷纷出台目标和政策支持清洁产业发展,三大区域在加速实现净零目标的同时,也意在加强本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地方政府对于绿色低碳产业的关注与投入,不仅锻造了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绿色低碳产业也成为投资、外贸和消费的新增长点。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研究发现,目前,三大区域各省市均已拥有较为良好的布局基础: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基地方面,除江苏拥有42个制造基地领跑全国外,浙江、广东、安徽三省均拥有超过20个制造基地,北京、天津、河北也各有超过10个制造基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方面,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以全国约45%的GDP占比,贡献了全国55.2%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截至2022年底,三大区域中的广东、浙江和上海包揽了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前三。在产业规划和目标方面,三大区域多省市已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十四五”规划与行动方案,制定了颇具雄心的产业发展目标。

对此,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资深项目主任谢雯雯表示:“各大省市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划,可以预见,未来,江苏、浙江、广东等重点省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竞速,将从产业规划和目标之争走向更微观的产业、科技和人才激励政策之争。”

能源转型是社会经济低碳转型中的关键任务,而能源转型并非一蹴而就,也无法孤立进行,需要化石能源消费控制、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能源体系系统性革新多管齐下,既需要政策目标引导,又需要产业发展与资金投入支撑。为此,三个区域都结合自身能源禀赋,设定了差异化的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据研究统计分析,京津冀对于低碳能源类重大项目投资力度较大。在能源低碳转型雄心和投资力度的支持下,三个区域新增新能源装机逐渐成为当地新增发电装机主体,三大区域各省市的能源电力政策正随着电力供应紧张问题悄然转变。

进一步深化“火车头”作用

“双碳”目标为国内高质量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指明了方向,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疫情后的绿色复苏增添了强劲动力。然而,基于现实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尽管我国在发展和治理能力上有了系统提升,且正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但实现上述目标并非易事。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与统筹协调,挑战是系统性的,目前尚无发展中大国的成熟转型经验可资借鉴,具体实现路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完善。

当前,我国并无完善、统一和权威的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和转型指标评价体系,无法对不同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和转型成效进行评价和比较。因此,研究建议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一套全面、权威的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和转型指标评价体系,推动区域绿色低碳协同发展与制度创新,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和区域重大战略。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增长极和政策先行先试、机制体制改革创新的高地,三大重点区域应进一步深化其在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作用。 “一方面,可通过强化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气候立法与政策、绿色金融发展等抓手,着力加强各省市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三大区域也要继续强化区域协同发展,将气候行动、低碳转型与区域重大战略良性结合,促进共同富裕和区域公平性发展。”谢雯雯指出。

具体而言,三大重点区域应深化低碳转型先进经验的互相借鉴与参考,在地方“双碳”行动中坚持锻长板与补短板结合。长三角应借鉴粤港澳南方电网的经验,深化区域绿色低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支撑地区能源电力安全供应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应借鉴长三角和广东省的优良经验,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抓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粤港澳特别是广东省应进一步强化区域“双碳”战略和工作协同,创新绿色低碳发展重大制度。

与此同时,研究建议,江苏、浙江、广东、上海等地应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产业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着力破除当地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瓶颈,在产业发展中锻造本地区在国内、国际的新竞争优势。

【责任编辑:陶青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低碳转型谁领跑? 这些区域最新气候行动亮成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