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正当时

发布日期:2023-09-07· 中国能源网 李慧

随着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绿色低碳转型在全球范围内已是势在必行,如何找到可行的路径,统筹协调推动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各国关切的问题。

随着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绿色低碳转型在全球范围内已是势在必行。如何找到可行的路径,统筹协调推动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各国关切的问题。

近日,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就如何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新的思考。

新形势提出新挑战

邹骥指出,近年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总体处于一种低迷状态。 “从更长的时间段来看,这实际上源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的问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全球处于需求不足的状态。”邹骥表示,“如何应对需求不足、恢复经济正常运转,成为当前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地缘政治关系近年来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邹骥认为,地缘政治关系的深刻变化也给全球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地缘政治复杂多变,各国的战略互信水平明显下降。”邹骥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各国间缺乏基本的政治信任,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互信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导致世界范围内贸易交易成本不断上升,令各国的相关产业发展承压。这是当前出现的新局面,同时也是目前全球面临的新挑战。”

绿色发展成为新动能

邹骥强调,改变上述现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可能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复苏是当前全球最关注的话题,但同时,其他全球性议题,如应对气候变化等也仍然摆在我们面前。如果按照传统思维考虑,可能会将应对气候变化与恢复发展经济相对立,但实际上,随着发展需求的改变,绿色低碳与经济发展已经可以实现协同发展。”

邹骥认为,当前的经济增长应该是可持续的增长、高质量的增长,而支撑这种增长的动能有两个:一个是数字经济,另一个就是绿色经济。“可以说,数字化和绿色化是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新内容和新动能。以中国为例,根据测算,“十四五”规划期间低碳领域的投资潜力平均每年约达9万亿元,这相当于202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6。太阳能面板、电池、电动汽车更是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的驱动力,同时也为国际市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合作共赢仍是最优解

针对当前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进程,邹骥认为,在经贸、能源转型等方面加强合作仍是各国普遍的意愿。通过合作,全球可以更好发展相关绿色产业,从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刚刚在印尼参加会议回来,通过我在当地的所见所闻、与东盟成员国能源部门负责人的交流,可以深刻感受到,大家对于合作发展的意愿是十分强烈的。”邹骥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由此可见,各国都有意愿共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全球共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邹骥以中国与美国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合作潜力为例指出,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两国各自的优势非常明显,同时互补性很强。

“比如,美国有许多国家实验室和大学设立的实验室,他们在可再生能源相关技术研发方面具备很强的实力,也有丰富的研发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而我国的优势则在于,通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制造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产业链完整,同时具有相当的市场规模,这在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二者能够很好地结合,将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强进动力。”

文 | 中国能源报记者 李慧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报官方网站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于中国能源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下一篇

“绿色低碳”是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在9月5日举行的服贸会第二届中国生态环保产业服务“双碳”战略院士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说,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已成为绿色经济中的重要力量,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09-06 10:39

24小时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