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面临五大问题
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2年04月12日 14:23 作者:林轩
2022-04-12 14:23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林轩

2022年4月10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能源蓝皮书:中国能源发展前沿报告(2021)》(下称“蓝皮书”)。

2022年4月10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能源蓝皮书:中国能源发展前沿报告(2021)》(下称“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十四五”时期,随着经济增长的恢复,能源需求将有所增长。在新冠肺炎疫情延续和“双碳”目标等因素影响下,我国能源发展将面临区域性能源供需矛盾、能源转型存在技术短板、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任务艰巨、能源安全风险多元化、能源供应和转型成本持续增高等问题。

经济增长逐步恢复,能源区域性供需矛盾将持续存在

我国经济恢复预期良好,能源需求预计会较快增长。2021年,能源消费预期增长2%,能源供需总体平衡,但局部地区季节性和阶段性的失衡仍存在。2020年,疫情冲击下经济持续低迷,能源需求断崖式下跌,供过于求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一度出现负油价的失衡状态。2021年,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经济强劲复苏推动能源需求快速反弹,而受疫情冲击的部分能源产品供给不能快速满足需求变化,导致供不应求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我国局部地区某些时段出现了用能用电紧张的状况,其中湖南、四川、重庆缺电问题较为严峻。“十四五”时期,这种局部地区局部时段的电力短缺与全国电力装机利用率下降、煤炭有效产能不足等现象将会并存。

能源科技竞争日益加剧,我国能源转型存在技术短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应对温室气体变化行动加速,能源产业发展进入新一轮革命周期。为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争夺主导权,大国之间的科技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从能源领域来看,能源科技竞争主要集中在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能源区块链技术、电池储能技术、5G与能源深度融合技术、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等领域。

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些核心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靠进口,一些核心技术仍掌握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手中,在能源细分产业的多个环节仍存在“卡脖子”技术问题。“十四五”时期,从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来看,我国在电力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智能电网、先进核电、智慧矿山、煤炭清洁利用和新能源核心技术研发等重点领域仍存在薄弱环节,在氢能产业链关键技术和装备、天然气上游勘探开发、现代煤化工(技术、装备和催化剂)等方面需要加强技术攻关,解决技术短板问题。

高碳能源占比高,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任务艰巨

当前全球大多数国家能源结构已转向以油气为主,大多数发达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时,经济发展已过了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期,而我国是少数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在生产部门,我国工业用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高达60%,钢铁、煤炭、化工、建材等高能耗行业的能源需求仍在增长。由于经济发展处于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碳排放上升的阶段,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难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要如期完成“双碳”目标,我国需在“十四五”时期完成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同时构建绿色低碳新型电力系统。

“十四五”时期,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保持增长,“三北”地区大规模风光基地、西南地区水电基地和东部沿海地区海上风电基地将大规模入网,迫切需要加快电力系统灵活性和智能性改造,加快推动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商业化应用,消除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的隐患,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目前,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在技术成熟度和商业运用成本方面面临一些难题。在能源生产格局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存量优化、增量布局、环境影响等因素,推动能源供应体系实现多能互补及与经济社会系统实现整体优化,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供给保障;在能源需求方面,要加强需求管理,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的,通过市场化和智能化等多种手段,以更低的经济和环境成本来满足能源消费需求;在能源体制机制与能源市场建设方面,需要让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环境、规划引导、绿色低碳等方面的监管、调控和引导作用。上述若干方面涉及一系列的技术、体制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解决的难题,也是“十四五”时期能源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能源供需缺口不容忽视,安全风险呈现多样化

我国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呈现明显的逆向分布特征:油气、煤电和水电资源都集中在西部地区,风光等新能源都集中在“三北”地区,而能源需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一些内陆省份。“十四五”时期,随着我国能源资源的生产力逐渐向优势资源地集中,能源供需不匹配的格局会进一步显现,如果不加以系统协调,在用能高峰季节,能源资源匮乏且负荷需求高的地区有可能出现缺煤缺电等问题,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正常运行。

我国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70%和45%,高度依赖油气进口成为我国保障能源安全的短板。“十四五”时期,油气发展仍面临对外依存度会有所升高、储备和调峰能力不足等问题。目前我国储气能力约为年消费量的5.7%,远低于12%-15%的世界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间,天然气管道建设的总里程与《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中的规划目标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从目前的基础和建设能力来看,实现“十四五”时期建设目标的难度仍然很大。“十四五”时期,煤炭、石油、天然气仍将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其中,石油、天然气由于对外依存度较高而存在传统性安全风险;风电和光伏发电的不稳定和电力网络性特征,使其存在有别于传统能源安全的风险,这些风险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和隐蔽性。风险的多样性使得我国能源安全面临较大的挑战。

原材料价格高企,能源供应和转型成本增加

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疫情加剧了供需结构短期失衡,使得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为了恢复经济,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如美国拜登政府实施了2.3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全球宽松的货币流动性促进了煤炭、石油、钢材、铁矿石、铜矿石、硅、钴、锂、稀土等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加上经济快速恢复出现的供不应求失衡矛盾的推动,使得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飙升。其中,煤炭、石油、光伏原材料硅等价格涨幅较大。

在“双碳”目标的政策导向下,全球正在加快推进能源低碳转型,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需求大幅增长,供应紧张的局面将会长期存在。煤炭和石油也进入了涨价的快车道。在能源生产成本升高的情况下,能源行业发展的经济效益有所下降,在能源转型过程中能源价格上涨趋势会较为明显,同时能源转型的难度和市场选择的余地也有所增加。对于能源需求规模巨大的中国,在以煤为主体能源的基础上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承诺,不仅需要承担上涨的能源供应成本,还需要承担可再生能源大规模上网的技术成本、经济成本和制度成本。


【责任编辑:刘澄谚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面临五大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