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工业创新暨煤矸石高值利用项目发展大会在山西高平市举行,大会主题为“勇于作为 破局发展”。来自国家部委、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及领军企业的500余位嘉宾齐聚炎帝故里,围绕煤矸石高值利用展开深度探讨,共商“双碳”目标下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新路径。此次会议由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主办,山西恒通投资发展集团承办。
此次发展大会,不仅搭建了一个展示煤矸石高值化利用的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的专业平台,而且推动了煤矸石高值化利用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吸引了政府部门、企业及社会各界对煤矸石高值化利用产业的关注。为全国煤炭产区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方案,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据了解,我国煤矸石年排放量高达8亿吨,综合利用率甚微。长期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资源,更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此外,其重金属及有害物质渗漏威胁土壤与水体安全,后期治理成本高昂。煤矸石的高效治理与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以及对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视,煤矸石高值化利用成为煤炭行业绿色转型的关键方向。山西高平市作为山西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近些年积极探索煤炭行业绿色转型发展。据悉,高平市2024年原煤产量为4185.5万吨,洗煤量3725.3万吨。作为高平市属一级国有企业的山西恒通投资发展集团,与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和试验平台合作,采用“脱硫—脱碳—分级分质”三级处理工艺,实现了煤矸石的开发利用,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其旗下建筑砂浆、地聚物水泥、土壤修复剂等核心产品,均搭载了自主研发的“煤矸石活性激发技术”专利群,产品性能经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检测,多项指标全面达到GB/T 25181-2019(预拌砂浆)标准要求。其中,聚合物防水砂浆、瓷砖胶等特种砂浆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产品”认证,相关技术填补了国内煤矸石基建材领域的多项空白,构建起从固废处理到产品转化的全链条技术壁垒。
大会上,中国企业发展规划院院长王克讲到,从“黑色包袱”到“绿色金矿”,从“环境之殇”到“生命之源”。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而智慧是点石成金的密钥。站在这片曾经被煤矸石覆盖的土地上,我仿佛听见大地的呼吸:它不再是被碾压的呻吟,而是新生土壤的脉动;它不再是被污染的泪水,而是绿意萌发的欢歌。在这里,我为高平经开区、为恒通集团喝彩;也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内心感谢他们对于国家做出的贡献。这个项目的意义,功在当代却更利千秋。它让矿工的儿子不必再背井离乡,让荒芜的矸石山开出“生态花”;它让建筑工地告别河砂滥采,让每一块砖都承载着循环再生的尊严。更让人动容的是,这里的技术标准必将走向全国,当我们为这个项目喝彩时,其实是在致敬一种精神:那是对自然的敬畏,对创新的执着,对生命的礼赞。煤矸石的蜕变告诉我们:没有绝对的废物,只有未被唤醒的资源;没有不可逾越的困境,只有不敢破局的勇气。
面对煤矸石堆存与低效利用的行业困局,山西恒通投资发展集团董事长赵向荣表示,集团以“企业主导、院所攻坚”的创新跨越,联合中科院、理工大等顶尖机构,贯通“基础突破-技术开发-场景应用”一条龙,攻克煤矸石脱硫提纯、分级分质等核心技术。推动煤矸石从“黑色包袱”到“绿色财富”的华丽转身。每一吨煤矸石的转化,都是对绿水青山的庄严承诺。恒通之志,立于责任担当;恒通之诺,成于行胜于言;恒通之果,源于创新协同!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就是要把煤矸石变废为宝;就是要让煤矸石固疾发芽;就是要将煤矸石吃干榨净。让我们以创新协同开辟新局,以责任担当筑牢基础,以实干担当跨越前行,共同缔造煤矸石跃变“新建材资源”的行业传奇!
【责任编辑:王少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