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证券近日发布半导体行业6月份月报:6月电子板块涨跌幅为8.86%,半导体板块涨跌幅为5.96%;6月底半导体估值处于历史5年分位数来看,PE为67.90%,PB为48.97%。申万31个行业中,申万电子行业涨跌幅为8.86%,其中半导体涨跌幅为5.96%,同期沪深300涨跌幅为2.50%。当前半导体在历史5年与10年分位数来看,PE分别是67.90%、59.57%,PS分别是56.60%、71.26%,PB分别是48.97%、65.56%。
以下为研究报告摘要:
投资要点:
2025年6月总结与7月观点展望:6月份半导体行业持续回暖,价格涨幅扩大,关注AI算力AIOT、半导体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等结构性机会。6月份全球半导体需求持续改善,手机、平板保持小幅增长,TWS耳机、可穿戴腕式设备、智能家居快速增长,AI服务器与新能源车保持高速增长,需求在7月或将继续复苏;供给端看,尽管短期供给仍相对充裕,企业库存水位较高,但整体价格仍延续上行态势且涨幅扩大,预计7月供需格局将继续向好。细分赛道看,6月以Meta、小米AI眼镜为代表的消费电子新品密集释出;AI积极信号不断释放,基础建设节奏持续加快,AI芯片、半导体设备材料等相关产业链有望长期收益;中美关税政策有一定程度的缓和,豁免期有所延长,但在部分技术密集型领域(如AI芯片、半导体设备关键零部件等)美国政策仍或保持高压,短期内外部政策下,部分依赖美国进口的产业成本高升,长期半导体国产化有望继续加速,建议逢低关注细分板块龙头标的。
6月电子板块涨跌幅为8.86%,半导体板块涨跌幅为5.96%;6月底半导体估值处于历史5年分位数来看,PE为67.90%,PB为48.97%。申万31个行业中,申万电子行业涨跌幅为8.86%,其中半导体涨跌幅为5.96%,同期沪深300涨跌幅为2.50%。当前半导体在历史5年与10年分位数来看,PE分别是67.90%、59.57%,PS分别是56.60%、71.26%,PB分别是48.97%、65.56%。
6月半导体需求持续回暖,整体价格涨幅扩大,7月份需求或将进一步增长。根据WSTS,全球半导体4月份销售额同比为22.68%,2025年1-4月累计同比为18.93%,体现出需求端的整体复苏。以存储价格为例,6月存储模组价格整体涨跌幅区间为0%-23.53%;存储芯片DRAM和NAND FLASH的价格涨跌幅区间为2.32%-109.97%,DDR4涨幅尤其明显,主要系在头部厂商逐渐停产DDR4转向DDR5的背景下,买方提前备货等市场需求增加推动价格高升。从全球龙头企业库存与库存周转天数看,2025Q1整体库存依然维持近几年高位,周转天数连续8个季度维持高水平震荡。供给端看,日本半导体设备5月出货额同比增长11.31%,1-5月累计出货额同比增长20.50%,或表示1-2年产能扩展较为积极。2025Q1晶圆价格小幅季节性下降,产能利用率维持较高水平,但整体相对充裕。
半导体下游需求中TWS耳机、可穿戴腕式设备、AI服务器、新能源车需求复苏较好,2025Q1受益于国补政策,整体需求逐步向好。全球半导体下游需求中手机、PC、平板、汽车、服务器、智能穿戴等占据80%以上,下游电子产品的每日销售均会影响上游半导体的需求变化。2025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为1.53%,中国大陆智能手机4月出货量同比为4.02%,1-4月累计出货量同比为3.52%;2025Q1全球PC出货量同比为4.98%,全球平板出货量同比为19.48%;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4月份同比为19.08%,2025年1-4月累计同比为25.49%,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5月份同比为36.86%,2025年1-5月累计同比为43.97%,新能源车依然保持高速渗透,对半导体需求带来较大驱动,但由于供给充足,功率、模拟、MCU等产品价格依然保持较低水平。全球智能穿戴2025Q1来看,TWS耳机同比增长18%,可穿戴腕式设备同比增长18%,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半导体需求稳步上升。
以AI眼镜为代表的消费电子新品密集释出,引领端侧AI创新热潮;AI基建节奏加快,ASIC市场有望持续扩容。(1)AI眼镜方面,本月Meta与依视路推出了全新的Oakley Meta HSTN智能眼镜,沿用Ray-Ban眼镜的核心功能,主要面向运动员;小米发布首款AI眼镜,搭载骁龙AR1芯片+低功耗处理平台,且出厂搭载超级小爱。此外,对比Meta Ray-Ban,小米AI眼镜重量更轻、续航更久、价格也更有优势。根据IDC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为1280万台,同比增长26%;其中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为275万台,同比增长107%,建议关注AI催化下的端侧可穿戴硬件设备创新机会。(2)其他消费电子方面,本月华为Pura80系列、小米MIX Flip2、vivo X Fold5等密集发布,苹果WWDC推出一系列系统更新,华为发布盘古大模型5.5、正式启动HarmonyOS6开发者Beta等,有望推动消费电子需求进一步复苏。(3)本月英伟达GTC大会宣布拟打造全球首个工业AI云,并配备1万个GPU在欧洲新建20座AI工厂,计划部署超过3000exaflops的Blackwell架构计算能力,显示AI基础建设节奏仍未放缓;Marvell预测未来AI芯片将从“通用GPU拼装”走向“高度定制的系统级协同”,并将2028年ASIC市场规模预期由750亿美元上调至940亿美元,体现出AI仍是未来半导体行业的主旋律之一。
投资建议:行业需求在缓慢复苏,价格有所回暖;海外压力下自主可控力度依然在不断加大,可逢低缓慢布局。建议关注:(1)受益海内外需求强劲AIOT领域的乐鑫科技、恒玄科技、瑞芯微。(2)AI创新驱动板块,算力芯片关注寒武纪、海光信息,光器件关注源杰科技、中际旭创、新易盛、光迅科技、天孚通信。(3)上游供应链国产替代预期的半导体设备、零组件、材料产业,关注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华海清科、富创精密、新莱应材、中船特气、华特气体、安集科技、鼎龙股份、晶瑞电材。(4)汽车电子受益于新能源车高增长与国产化机遇的板块。关注功率板块的新洁能、扬杰科技、斯达半导、宏微科技;MCU市场的国芯科技、兆易创新等;CIS的韦尔股份、思特威、格科微;存储的北京君正、江波龙、佰维存储;模拟芯片的圣邦股份、思瑞浦、纳芯微等。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风险;(2)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风险;(3)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东海证券 方霁)
【责任编辑:杨梓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