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年味叫团圆,还有一种年味叫坚守。新春伊始,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人在岗位上默默坚守着,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只为灯长明,家更暖,心更安。近日,在国能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的生产现场,笔者走近在岗位上默默坚守的他们,聆听奋斗者的声音,感受奋进的力量。
国能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采掘队运行一班电铲司机王树明正在操作电铲进行岩石剥离 王贺 /摄
沿着电铲的梯子,笔者小心翼翼地登上了WK55电铲。在驾驶室内,见到了国能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采掘队运行一班电铲司机王树明。他正全神贯注操纵着这台“巨无霸”,只见装满岩石的铲斗慢慢提升,电铲主令控制器在他精准的控制下,接近60立方米的岩石从铲斗倾泻到卡车厢斗内……重复3次这样的操作后,即可装满整个厢斗。8个小时的班次内,从挖掘到装车的工作循环,王树明要重复操作近400次。
在露天煤矿,电铲司机属于艰苦的一线岗位。而王树明入行以来一直和这些钢铁“巨无霸”打交道,每次能源保供期间,他都坚守岗位,保障生产不停歇、不断档。王树明今年52岁,对于拥有30多年工龄的他来说,早已适应了煤矿没有节假日的特殊性。
笔者:这是您坚守岗位的第几年了?您老家是哪儿的?
王树明:30多年都在这个岗位上,咱们露天矿以开采煤炭为主,过年的时候也需要保供,确切地说是,不能回老家过年,因为我老家是赤峰的,回老家要好几天,影响的时间太长了。其实在哪儿过年都是为了团聚,保供也是为了团聚。
国能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采掘队运行一班电铲司机刘建荣正在操作电铲进行采煤作业 王贺/ 摄
刘建荣也是国能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采掘队运行一班的一名电铲司机,今年是他上班的第11年了。因为家就在薛家湾,所以每年春节的时候,刘建荣都主动要求留在岗位上值班。
刘建荣说,过年的时候也会想家,但是因为他家在本地,平时和家人团聚的时间比较多,外地的同事和家人团聚的时候少,就把这个机会留给他们。
虽然电铲上只留一个人值守,可是对于刘建荣来说,春节意味着更多的操作和更大的责任,肩负着保供任务的他,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任何操作都升级管控,不能有丝毫差错。
“虽然是我一个人在铲上,但是,想到能守护万家灯火,也觉得很幸福很值得。”刘建荣说。
国能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供电队电工吉磊正在铺设电缆 王贺/摄
离开电铲,笔者来到1075平盘的作业现场,见到了国能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供电队的职工吉磊,他正和班组的其他同事一起铺设挡墙电缆,为402钻机准备打眼的位置。天气寒冷,我们在现场站了一会儿就觉得寒风刺骨。吉磊和同事们也冻得脸颊通红,但是他们没有停歇,都在紧张有序地完成工作。
笔者:我看今天这么冷,咱们冬季工作是不是很辛苦?
吉磊:冬季工作确实比较辛苦,就像我们供电队一般都在户外干活,今天天气还比较好,没有那么冷,如果下雪以后,气温降到零下20℃以下,但只要有生产任务,我们还会坚守在一线。
参加工作3年的吉磊,在供电队算是新人,家在乌兰察布的他,今年选择在岗位上度过春节,这也是他第一次过年不回家。
笔者:你不回家过年,想家吗?
吉磊:有点想吧,毕竟是第一年不回家过年,但家里人很支持我的工作。就像我们单位的一些老员工,他们可能10年、20年都坚守在岗位上,春节也都不回家,只要单位有需要他们就一直在,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对于像王树明、刘建荣和吉磊这样的准能人来说,春节和其他365个日日夜夜没有区别,要做的唯一工作就是保障能源供应。这份工作看似平凡,其实也不平凡,是他们将坚守岗位的精神一代代的传承,才能绘就万家灯火的美好图景。
最后,王树明、刘建荣和吉磊都有个心愿,就是跟自己的家人说句话。
王树明:媳妇儿,你这些年跟着我受苦了,新的一年希望你快乐健康;姑娘,希望你早日成家立业。
刘建荣:爸爸、妈妈、媳妇、儿子,这一年的春节又不能陪你们过了,明年假期一定按照约定带你们出去旅游,带你们去散散心。
吉磊:爸爸、妈妈,我今年就不回去陪你们过年了,我和师傅们一起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等节后,我利用休假时间再回家和你们一起吃个团圆饭。
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奋斗者,每个人都很了不起。这个春节,准能人以奋斗者的勇毅和奔跑者的勤奋坚守岗位,全力以赴做能源保供的冲锋者。
【责任编辑:慕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