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全国范围内高温天气频现,各地陆续启动2025年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面对复杂的迎峰度夏形势,相关部门超前部署,提前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夏季用能。从本期开始,本报推出“迎峰度夏能源保供”系列报道,从电网侧、电源侧、需求侧响应、发电燃料供应等不同角度展现能源行业促发展、保民生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我国煤炭供应量同比增长,但消费需求却持续不足。供大于求导致煤炭价格进一步下探,行业效益持续承压。伴随7月来临,全国即将进入用能高峰期,预计电力需求较去年同期增加,或改善供求关系、带动电煤产销,提升煤炭行业利润。为把握迎峰度夏机遇,煤炭企业在推进稳产保供的同时,也正加强上下游联动,推进“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进一步带动煤炭供需关系向平衡改善。
“错配”态势仍需破解
回看今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原煤产量19.9亿吨,同比增长6%。但在供应量增长的同时,煤炭消费需求持续下降,“供需错配”的态势逐渐明显。今年前4个月,全国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4.1%,粗钢产量同比增长0.4%、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1.7%,水泥产量、平板玻璃产量同比分别下降2.8%和4.8%,仅煤化工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供大于求状态下,全社会存煤处于历史高位,无论是用于发电的动力煤,还是用作炼钢的焦煤,价格均持续下降。6月9日,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市场参考价618元/吨,同比下跌239元/吨,较去年初下降324元/吨;山西临汾主焦精煤价格1240元/吨,同比下降770元/吨。煤价下行严重影响了煤炭行业效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煤炭采选业实现利润总额1026.8亿元,同比下降48.9%。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宋梅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供需宽松和效益下行背景下,预计二季度煤炭产量环比一季度将有所回落。港口及电厂库存仍处于中高位,市场供应充足。而从需求来看,二季度仍属于传统电煤需求淡季,但随着迎峰度夏临近,部分需求将在二季度末释放,但新能源替代效应仍将抑制电煤需求增长。”
截至今年5月底,火电占我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降至约40%,较年初下降约3%。尽管装机占比下降,火电的支撑作用依然重要。国家发改委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将同比增加约1亿千瓦。仍需加强煤炭、天然气稳产稳供和“产运需”衔接配合,保障发电用煤、用气需求。
夏季或迎“平衡”机遇
伴随近期高温天气增加和市场预期改善,国内用煤需求较今年前期有所提升,煤炭周转更加繁忙。“今年以来,梁山港每月集疏港量逐步提升,从4月份的326.66万吨提高到5月份的350万吨,6月份有望突破400万吨,创开港以来单月最高水平。”济宁港航梁山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兵预计,今年6—9月迎峰度夏期间,梁山港集疏港量将较去年同期提升200万吨以上。
▲在梁山港储煤棚内,自动化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每台每小时可堆取煤炭2500吨-3000吨,为煤炭转运提供有力保障,确保迎峰度夏。(图片来源:济宁能源发展集团)
王兵说,为应对即将到来的用能高峰,梁山港通过分析每日在途火车运力,推进请车结构性优化,精准接卸车辆结构体系,推动系统整体效能提升。“针对夏季航道水位下降,我们也提前谋划,通过补水提高水位、预排船运计划、疏通航道浅点、引导船只通行等方式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的‘黄金水道’畅通。”
市场供需关系改善、运输保障能力加强,近期动力煤价格也出现小幅回升,行业迎来效益改善机遇。准能集团相关负责人向《中国能源报》记者透露,5月,该集团生产商品煤550万吨,同比增加31万吨。预计今年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江苏大部、上海、浙江等地偏高1—2摄氏度,高温天气将导致用电负荷增加,进而带动煤炭销售,今年该集团迎峰度夏期间煤炭产量将较去年略有上浮。
另一方面,迎峰度夏带来用煤需求释放,也是促进煤炭供需关系向平衡转变的机遇。宋梅指出:“仍需健全煤炭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和煤炭市场交易规则,加强各环节衔接,规范和完善煤炭市场交易平台。同时,还需强化煤炭弹性产能机制,根据市场需求、能源消费季节性特征与区域供需结构的变化,科学灵活调整煤炭产能释放节奏与生产计划。”
精准匹配是重点
截至2024年底,国家能源集团煤电装机容量2.1亿千瓦、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煤电装机容量4775万千瓦、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电力装机容量突破5000万千瓦。在有力执行电煤中长期合同的同时,大型煤炭企业正积极提升自有装机量,通过煤电联营让电煤供需匹配更加高效。
▲国能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生产线现场 包文学/摄
准能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能源集团统一调度指挥下,煤炭产销有力结合。“夏季高温地区多属于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电厂的覆盖区域,在‘煤电路港航’‘产运销储用’一体化运营优势的加持下,我们能够实现矿井生产与终端电厂需求的动态联动。通过自上而下精准传导的每日、每周产量需求、煤种需求,我们持续优化生产和供给方案,避免供过于求导致煤炭过度积压或供需不匹配,进而造成某一煤种大量积存。”
港口在承担煤炭转运任务的同时,也在促进上下游联动方面起关键作用。
据山东融汇物产集团副总经理、煤焦事业部总经理马春晖介绍:“在资源端,我们深化与内蒙古汇能集团等大型煤企合作,通过汽运集港、站台前移模式,将煤矿库存转化为港口前置库存,实现陕蒙优质煤源向华东、华中市场的稳定输送。在运输端,我们优化港口联动机制,统筹多个节点港口功能分工,通过集装箱散改集、火车直达专列等标准化运输方案,降低物流成本。同时,依托科学请车体系,梁山港动态调控铁路发运结构,确保旺季日均7万吨的稳定转运能力,形成覆盖鲁西南、辐射长三角的煤炭物流走廊。”
针对下游需求侧分散化、个性化的需求,马春晖表示,“我们在跃进港、太平港、顺达港等节点布局各类终端客户,将港口转化为区域销售支点。在浙江、江西等消费集中区设立煤炭前置仓,实行轮库管理与政策扶持相结合,缩短交货周期,实现库存的高周转运营。”
文 | 本报记者 杨沐岩
【责任编辑:刘澄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