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气三厂紧密围绕当前工艺实际状况,应对生产过程中的难点,明确了以绿色低碳、提质增效、智能化为三大核心攻关方向,强化技术攻关,精准技术供给,加快产学研用融合步伐。
该厂实施了17项科研攻关项目,涵盖了采集输工艺技术攻关、新能源评价、腐蚀防护、智能AI识别技术等多个领域,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视为转型升级的利器,为气田开发增添新动力。
面对气井积液问题,该厂实施气井全生命周期的精细管理策略,持续优化排采技术体系,构建了涵盖“三项主体技术、四项配套措施、五类复产方案、六类挖潜策略”的全方位增产技术系列。聚焦低产井的综合治理与积液井、水淹井的复产工作,采气工艺技术迭代升级,提出了“多轮次快速复产+维护措施辅助”的积液井复产技术路线,排水采气措施的有效率为95.7%,连续6年增产气量超5亿立方米。
该厂按照“先重点后全面,先试点再推广”的工作思路,以“一规、三则、四手册”为指导,深化管道和站场“三全”管理,Ⅰ、Ⅱ类管道持续保持零失效,集输管道检测修复完成率100%,阴极保护有效率95%。同时,建成气田首个含水区块无泄漏示范区——苏48无泄漏示范区,开展DN100采气管道电磁涡流内检测。将非金属管道纳入管理对象,开展采出水光纤泄露监测复合软管试验、微波检测、双色标识桩等技术应用,形成非金属管道管控技术系列,推进完整性全领域覆盖。
该厂瞄准生产需求,秉持“业务全覆盖,数据应采尽采”的理念,围绕数据“采、存、管、找、看、用、智”的全周期主线,将生产全覆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把握气井、集气站、处理厂数智化发展的趋势规律,推进业务数据化、数据标准化。按照气田生产全流程,通过数智化技术升级,实现气井全面覆盖、智能管控,集气站无人值守、智能操控,处理厂少人值守、无人巡检,管网空天一体、智能巡护。同时,重点开展完善基础配套、深化智能应用、优化组织架构、推进运维管理工作,加速信息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用数智赋能激活发展新动能。
该厂建成分布式光伏电站16座,累计发电1076万度,累计节约费用441万元。开展电网安全评价研究,从光伏并网仿真模拟、系统稳定性分析、安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对电网安全性进行评价。以示范工程和优质项目为引领,带动新能源技术发展和生产模式转变。组织开展第三处理厂零化石能源消耗示范工程前期工作,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1.2亿度,节约天然气3748万立方米,新能源利用率90%以上,使清洁替代、绿色转型迈上快车道。
【责任编辑:刘澄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