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小知识】奢侈至极,苏联时期用飞机运输天然气?
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0年09月27日 17:27 作者:王长尧 何艺伟
2020-09-27 17:27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王长尧 何艺伟

说到天然气运输,人们对此并不陌生,管道运输的天然气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可在苏联时期的天然气竟曾通过令人咋舌的方式运输的——轰炸机运输。

说到天然气运输,人们对此并不陌生,管道运输的天然气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可在苏联时期的天然气竟曾通过令人咋舌的方式运输的——轰炸机运输。

(莫斯科航展上的米亚-4气体运输机)

这个运输天然气的主角就是在1953年诞生的苏联第一架喷气式轰炸机米亚-4“野牛”,而在当时的冷战背景下,极重视航空业发展的苏联怎么会将战略战场上必不可少的轰炸机用于天然气运输呢?这岂不是暴殄天物?实际上,米亚-4最初并非为运输天然气而生产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轰炸机运输天然气实为苏联应对冷战“小心机”

生产之初,米亚-4也是架被寄予厚望的轰炸机,这点从生产背景和赫鲁晓夫的“小心机”就可以看得出。

米亚4的研制背景要追溯到1947年,那年冷战爆发,美国强大的核武器以及强大的战略航空兵对苏联构成了严重威胁。且美国和英国先后装备了更先进的后掠翼喷气式轰炸机——B-47轰炸机、3V轰炸机,这让苏联的轰炸机落后于对手。在表面风平浪静,背后剑拔弩张的冷战国际环境下,苏联必须建造出更强的轰炸机来与英美航空实力制衡。

1954年5月1日,在红场阅兵上,米亚-4首次公开亮相。当时,一架架巨大的米亚-4一遍遍地飞过红场上空,这极大地震慑了西方媒体,他们认为苏军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战略轰炸机,在当时是的形势下,这无疑给英美及其盟国造成巨大冲击。事实上,这是苏联玩的一个把戏。赫鲁晓夫下令仅有的几架米亚-4反复在红场上空飞行,造成苏军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战略轰炸机的错觉。

可见,在冷战背景下,航空实力储备已经成为北约和华约双方对垒的重要指标,米亚-4即是苏联的一剂及时的“救心丸”,可双方的竞争远不止储备航空实力这么简单,航空航天运输也是重要的竞争领域。当时最著名的运输机是波音747和安225,但是苏联当时尚不具备研制生产大型运输机和民航客机的能力,于是苏联便想出了用几架米亚4轰炸机改装成了天然气运输机(用驮载的方式运输天然气),在航空航天竞争领域“沽激虚名”,同时为将来运输航天飞机做准备。

现实需求——轰炸机运输天然气不是“空穴来风”

在苏联时期,由于东部地区人烟稀少、交通条件差,几架米亚4轰炸机被改装成了天然气运输机(用驮载的方式运输天然气)。这虽然听起来荒唐,但对具有强烈国防色彩,重工业发展特别迅速,高度集中和计划化的苏联工业化来说,却并不为过。

苏联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储量国,其天然气储量占世界天然气储量的一半,早在1937年,苏联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工业强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卫国战争爆发之前的1940年,苏联完成了工业化。

50年代初由于西西伯利亚天然气田的发现和开发,苏联的天然气储量及开采量迅速上升。1958年苏联成立了天然气工业部,加强了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

在全国高度集中大力发展工业的时期,苏联的天然气资源得到极大开发,东部地区也成为开发重点。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东部地区要得到开发就必须有能源支持,当时只有空运才能实现最快、最低成本(包括时间、物资、人力成本)的能源运输。可见轰炸机运输天然气是空穴来风的,是具有现实意义和发展意义的。

(苏联石油、煤、天然气开采情况)

不务正业——米亚-4实为苏联航空“后备军”

米亚-4轰炸机服役后,曾多次空临北约军舰上空,获取了很多情报;在苏联阿富汗战争时期也曾投入作战。要说米亚-4不务正业,是因为它用途比较广——80年代,米亚-4被改装成加油机;搭载过前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还充当运输机运输天然气。不想上战场的轰炸机不是好轰炸机,被迫“不务正业”的米亚-4也很无奈。

(搭载“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米亚-4)

由于短时间内仓促设计而成,米亚-4的后发力不足,并且一直存在包括材料在内的质量缺陷和发动机问题,以及航程和载弹量不够等重大问题。同时代的图-95熊式轰炸机携带大量炸弹的航程可以达到1万3000公里,而米亚-4不携带任何炸弹也只能飞9000多公里,米亚-4唯一的优势在于时速较快,每小时900多公里,但图-95熊的速度也可以达到每小时800多公里,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战斗力和性能都做不到轰炸机中的优等,米亚-4被归为“后备军”也是理所应当的。不过除了作为加油机、运载机,米亚-4还保留了“后备军”最后的倔强。它的最终型号是3MD型,是一款可以发射远程巡航导弹攻击敌军军舰的防区外导弹机,作战半径达到7000千米,还保留了挂载炸弹的能力,必要时可以用作前线轰炸机使用。

加油机、运载机、防区外导弹机……作为“后备军”的米亚-4各种变换身份,也算是尽己所能、物尽其用了。

出品丨《中国能源报》社新媒体中心

       策划丨高立萍 王长尧

执笔丨王长尧 何艺伟(实习生)

  校审丨王长尧


【责任编辑: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能源小知识】奢侈至极,苏联时期用飞机运输天然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