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向全世界庄严承诺了“双碳”目标,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引擎,为能源电力行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如何清晰把握“双碳”目标到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目的,以及如何把握电网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内涵,特别是建立数字化转型驱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路径,已经成为当前能源界关心的焦点问题。
“双碳”目标下的变革:数字化转型的十字路口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转型”,转型不是为了数字化而转,而是为能够应对能源电力发展的现实挑战。
挑战一: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随着电力系统的电力电子化程度、高比例新能源接入越来越高,加之对监管透明化、经济效益等新要求不断提升,传统模式越来越难以同时兼顾安全、经济和绿色发展等多方诉求(即能源电力发展的“不可能三角”),对电力系统内外部各方成本的可观、可控以及利益的协调一致均面临挑战。
挑战二:新型电力系统的转型升级问题。源网荷储互动不足,服务经济社会的方式、机制、场景有待突破。其中对新型电力系统的讨论较多,这里只提两点认识:一是应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两者衔接之处需要数字化润滑;二是新能源发展不仅需要规模增长上的量变,还需要质变,即新能源机组对电力系统调频、惯量应有贡献。
挑战三:生产要素盘活与融合创新问题。电网作为平台枢纽,要能够充分利用各类生产要素,将传统电网基础设施与数字新型基础设施融合,成为输出“电力”“算力”“智力”的能源新型基础设施,电网发展须充分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
数字化转型框架: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五大破解思路
电网数字化转型包含电网企业转型与电网功能形态转型,是助推新型电力系统跨越上述三大挑战的必由之路。我们认为,电网数字化转型不能走进“唯技术论”“速胜论”的误区,而是要深刻认识其必然性、全局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既要提高站位、解决当务之急,又要立足长远、谋定后动。概括来看,要以电网业务数字化为核心,以算力电力基础设施为底座,融入数据、技术、机制、市场等多元创新赋能要素,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其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预将阅读全文,请订阅《能源高质量发展》杂志,订阅电话010--56002752”
【责任编辑:刘澄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