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达峰”不需太多研究,关键是如何“中和”
来源:能源高质量发展 2021年06月18日 15:11 作者:贾科华
2021-06-18 15:11 来源:能源高质量发展 作者:贾科华

我国实现碳中和比其他国家更加困难。我国实现碳中和比其他国家更加困难。我国碳中和该如何推进。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七届学术年会全体院士学术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着重提出了我国碳中和的紧迫性。他介绍,如果把全球各地按照人均碳排放量划分阶段的话,美、英、法目前已经处于达峰后的下降阶段,正在走向中和;印度则处在排放增长阶段,是刚刚启动,其排放水平大约相当于我国上世纪60年代,排放还未真正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世界上其他很多国家还是农业国家,仍处于“未启动”阶段;而我国在2013年已进入平台期。

丁仲礼指出,碳达峰没有“天花板”,并未设置具体限值,我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不太难,但有两种选择:一是高峰值,二是尽量压低峰值。“我个人认为,出于空气质量考虑,我国无疑要追求尽量压低峰值。因此,如何‘达峰’不需要太多研究,关键是如何‘中和’。”

“我国实现碳中和比其他国家更加困难。”

丁仲礼指出,目前全球每年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其中的46%会留在大气中,23%会被海洋吸收,31%会被陆地吸收。“这些数据并非特别准确,但近年基本上都是遵循这样的碳循环规律。”他说,“碳中和就是要通过人为努力把留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掉。”

丁仲礼表示,预计在人为排放逐渐下降的背景下,到206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压会降低,届时,海洋碳吸收会相应降低,但降低幅度暂时难以预测。但碱性土壤固碳和沉积固碳会继续发挥作用,甚至有可能会加强。“对于那些‘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则需要通过生态建设、工程封存等去除。”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生产端人均碳排放量为7.28吨,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远低于美国的16.1吨。“因为我国是出口大国,所以消费端人均水平会低一些,为每年6.41吨。但最核心的是看人均累计碳排放。”丁仲礼说,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同人均累计碳排放有着密切关系,“1900—2019年,全球人均累计碳排放量是209.62吨,美国是1218.71吨,英国是920.33吨,而我国仅为157.39吨,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也意味着,我国实现碳中和比其他国家更加困难。”

“西部的风、光资源,是我们实现碳中和的最大底气。”

那么,我国碳中和该如何推进?结合中科院学部碳中和咨询项目,丁仲礼介绍了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的最新进展和他的一些看法。

据他介绍,中科院学部碳中和咨询项目主要包括排放端、固碳端、政策和法规推动三个方面,目标是设定初步路线图,可供研讨、修订、完善;同时,在如何落实“路线图”上,提出操作层面的建议。咨询项目共设置了9个专题。

其中,第一个专题是《未来能源消费总量预测》。拟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不同时间节点(面向2060年),我国居民生活、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的能源需求及全社会能源总需求。该专题的主要边界条件包括:2035年GDP翻番、2060年再翻番,也就是达到人均4万美元;生活水准与相应发展阶段相当;产业结构逐渐向中高端发展;人口变动如少子化、老龄化等。“该专题还要建立预测模型,希望提供‘高、中、低’三种可供参考的预测。”丁仲礼表示。

第二个专题是《非碳能源占比阶段性提高途径》,拟解决的核心问题包括:根据碳中和要求以及能源需求预测(分行业及总量),主要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未来不同阶段应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新型能源供应系统,即如何逐步增加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核能等非碳能源的占比?同时,要重点回答的是,我国西部地区丰富的风、光资源,如何从发电、储能、转化、输电、消纳等环节协调发力,得到有效充分利用?如何解决风、光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而保证稳定输出问题?这需要哪些基础设施建设?该专题还需要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或能源供应系统”列出技术需求清单。

“预将阅读全文,请订阅《能源高质量发展》杂志,订阅电话010--56002752”


【责任编辑:刘澄谚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达峰”不需太多研究,关键是如何“中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