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价值因“碳”跃升
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1年06月18日 15:20 作者:郭云高
2021-06-18 15:20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郭云高

我国能源领域的碳达峰目标完全可以通过节能工作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经明确。节能降低单位能量生产的化石能源消耗。

现今,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经明确,碳交易市场即将鸣锣开市。从当前形式来看,“碳”的锣鼓之声已经“敲醒”了大多数传统化石能源产业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也刺激了零碳低碳产业发展的雄心,更推动了敏感资本的逐利洪流。而一些节能从业者认为,节能产业将因“碳”而生出三重推力,因“碳”而率先被点燃,因“碳”而再现其在能源高质量发展工作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然前行的不竭动力。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会因为“双碳”目标而放缓。从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看,经济高质量发展仍将是我国在相当长时间内所追求的目标。这就要求我国的生产供给能力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而在“双碳”目标约束下要保障能源生产供给能力不降反增,最可及、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节能。

节能降本,本小则利润大。节能可让单位化石能源产生更多的生产生活用能,可有效降低能量供应企业的成本。从当前的国际油价和国内煤炭价格发展趋势来看,追逐碳达峰、碳中和很可能会提升化石能源的价格。所以,无论对企业还是全社会来说,节约化石能源使用量,收益也将大幅提升,节能带来的巨大利益将更加明显体现。

从2019年燃煤发电行业的统计数据看,优秀机组的供电煤耗约为285克/千瓦时,而行业平均煤耗约为300克/千瓦时。发电项目供电基数较大,以供电20亿千瓦时,煤价为800元/吨计算,节煤收益可达2400万元。实际上,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能源生产和能量使用领域一直存在比较严重的隐性能源品位浪费和设计环节“大马拉小车”浪费等问题。例如,普遍存在的天然气能级不匹配利用,大量工业余热无法梯级综合利用,甚至为防治污染而广泛开展的以电代煤也是经不起综合效率推敲的,这些问题也恰好为热电联产和能量梯级综合利用等节能工作的开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

节能减污,污少则形象好。节能可减少单位能量生产所需的化石能源消耗,可有效降低单位能量生产的污染物排放,让化石能源消耗企业在污染物排放方面形象更好。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已经纲举目张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这种大背景下,社会公众形象对能源环境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逐步提升,排污标准已经普遍进入两位数甚至个位数的时代,许多地方已经开始用排放总量来评判项目的“去留”了。从防污、控污的角度看,节能的减污效果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产生,而不是通过耗能费钱的污染防治设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是防患于未然不生病而不是“治病救人药伤身”。节能减污,污少则形象好,形象好则“颜值高”。

追求“高颜值”已经成为环保治污领域的一种“刚需”。生态环境部执法局局长曹立平在2021年4月28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在“十三五”开展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在线实时管控成功探索非现场执法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非现场执法,着力提升监督执法的精细化、科学化。在线环境监管执法将成为趋势,严格监管将彻底掐灭排污企业的侥幸心理和堵死违规排污企业生存的空间。节能减污是源头减污,既可节约治污成本,又可达到环保的目的。

节能减碳,碳低则配额宽。节能降低单位能量生产的化石能源消耗,可有效减少碳排放,使碳排放低于配额碳,从配额碳的交易中获得收益。以首批参与碳交易的燃煤发电行业为例,根据碳配额计算方案(供电基准×供电量×系数+供热基准×供热量)来看,只要考核项目的实际供电(热)效率低于供电(热)基准,该项目运行的碳排放结果一定会大于碳配额量,且项目供电(热)量越大,超排量越多。反之,实际供电(热)效率越高,则项目运行的碳排放结果一定会低于碳配额量,且项目供电(热)量越大,减碳量越多。可以看出,碳配额的这种设计机制,会让高效项目运行越多减碳量越多,而低效项目则是运行越多超排量越多,辅以碳配额清缴产生的收益与成本,“碳”目标的本质是鼓励节能。

如果我们把碳达峰、碳中和视为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那么化石能源的节约与替代就是实现“碳”目标的底层逻辑,而早期阶段则主要是节能。节能可以降本、减污、减碳,当“碳”目标叠加污染防治攻坚和化石能源价格上涨后,节能产业将借助三重推力飞速发展。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节能的价值不容小觑。我国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30%左右,工业余热的回收利用率仅为35%左右,每年约有4.6亿吨标准煤当量的能量以各种形式的余热被直接废弃排放。2020年,我国能源总量约49.8亿吨标煤,对标国际先进能效水平,我国有不低于10亿吨标煤的巨大节能空间。有乐观的预测甚至认为,如果节能工作到位,按照当前的用能规模及节能空间,我国能源领域的碳达峰目标完全可以通过节能工作实现。


(本文作者郭云高系中华环保联合会废弃物发电专委会秘书长)


【责任编辑:王长尧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节能价值因“碳”跃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