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源大数据中心的“双碳”监测与分析
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1年12月06日 15:07
2021-12-06 15:07 来源:中国能源网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作为桥梁和纽带,向上促进能源供给清洁化,向下推动能源消费电气化,同时电力大数据更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四川公司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智慧能源大脑,实现碳足迹监测追踪:以“横向互核,纵向推演”的模式,汇聚整合各类数据资源,结合专家系统、特征工程等建模方法,构建“能-电-碳模型”以及“电碳监测指数模型”,利用动态排放系数,实现“能电碳”数据的多维度转换与分析,精确掌握电碳结构演变态势,实时追踪区域、行业的碳排放。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作为桥梁和纽带,向上促进能源供给清洁化,向下推动能源消费电气化,同时电力大数据更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四川公司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智慧能源大脑,实现碳足迹监测追踪:以“横向互核,纵向推演”的模式,汇聚整合各类数据资源,结合专家系统、特征工程等建模方法,构建“能-电-碳模型”以及“电碳监测指数模型”,利用动态排放系数,实现“能电碳”数据的多维度转换与分析,精确掌握电碳结构演变态势,实时追踪区域、行业的碳排放。

绘制能耗双控制度发展“路线图”,明确能耗双控制度的总体安排、工作原则和任务举措,通过打造省侧能源供给消耗分析应用、省侧能耗双控监测分析应用、铝业能耗监测服务应用、企业能耗监测服务应用、节能项目能耗监测应用,提供全省能源供需平衡性、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能源加工转换、清洁能源发展等多项分析,推动全省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与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打造合作共享生态,推动低碳互惠体系:推动电碳普惠和电碳信用激励机制,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碳减排,建立企业气候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打造能源电碳互联生态圈。

案例详细介绍

一、构建基于能源数据的碳排放监测体系

构建微观碳排放监控体系,打造“碳达峰与碳中和”能源智慧大脑及其配套项目,以电力数据实时测算碳排放情况,降低碳排放核算成本,提高碳排放核算的时效性,实现微观碳排放监测,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一是开展能源数据中心基础平台建设,建成一套容器云平台、大数据平台和网络安全的能源大数据中心,获取储存区域与行业的能耗数据和政府侧能耗数据(能源平衡表、统计年鉴等关键数据),支撑“碳达峰与碳中和”能源智慧大脑数据分析;二是构建基于能源数据的“能源-电力-碳排放”基础模型,建立电力与分品种能源消费量、分品种能源碳排放的直接决定关系,利用电力数据实时性强的优势实现碳排放数据实时监测。基于“能源-电力-碳排放”基础模型构建碳达峰、碳中和、电能替代等高级模型,服务政府科学研判“碳达峰”拐点和“碳中和”具体目标,实现追踪碳足迹、分析碳排放、服务碳中和。三是全国首创电碳监测、碳达峰预测等10项模型算法,借助模型计算数据构建能源、电力、碳排放的关联关系,通过电力数据对企业、行业、区域的碳排放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实现基于能源视角的“碳足迹”实时监测和分析。后续获取基于水、电、气、油、煤等其他行业数据,最终实现“碳足迹”的全面监测。

建设成果:建成“碳达峰、碳中和”智慧能源大脑系统,为政府部门制定监管措施提供决策支撑。结合能源供给侧、能源消费侧两方面数据,构建碳排放实时监测体系与碳足迹全过程追踪系统,有利于加强政府监管,辅助政府决策,支持区域率先达峰,支撑区域智慧绿色新城的建设。

图1 “碳达峰、碳中和”智慧能源大脑平台

根据成都市2015年-2018年能耗数据,训练能电碳模型,测算出2019年成都市碳排放总量为4852.07万吨,与2019年成都市实际能耗数据折算的碳排放量4531.93万吨相比,测算数据偏差为7%。根据《中国碳情速报(CCW)方法与实证研究》,从测算结果来看,测算数据误差在-12%到11%之间,均属可接受误差范围。基于成都市2015-2019年能耗数据和能电碳模型,可测算成都市2020年、2021年的碳排放量分别为5242.8万吨、5295.28万吨。

二、创新开展碳卫星数据综合分析应用

一是完成成都天府新区碳卫星监测数据的动态更新和分析。与四川大学合作,开展碳卫星数据综合分析应用。基于CO2多卫星遥感技术,接入成都区域内碳卫星遥感遥测每日变化数据,采用人工智能算法,融合多源环境大数据,构建连续的长时空CO2浓度分布,生成成都1km网格CO2日均浓度数据集,呈现区域内CO2浓度变化情况。二是建立天地一体的碳排放监测网络。开展碳卫星监测数据与地面基于能源数据监测碳排放的数据融合,重点开展碳排放时空变化规律分析,开展基于碳卫星和地面监测数据的重点排放源识别、排放趋势异常变化等的研究。

建设成果:四川公司联合四川大学对全省2015-2021年CO2浓度进行分析,计算得到每日1km网格的CO2浓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全省总体CO2水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不同区域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对各市州的CO2浓度时空分布展开深入分析,识别高浓度点位及较快增长区,克服了当前区域碳排放监测手段缺乏的困难,为统筹降低碳排放、研判碳达峰时间节点提供基础数据。

图2. 成都地区碳卫星监测数据

三、开展“能耗双控”监测分析

一是打造省侧能源供给消耗分析应用,依托能源大数据中心数据,描绘全省资源分布、储量、开发量,基于历史能源生产消费情况,分析全省能源供需平衡性、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能源加工转换、清洁能源发展等多项分析,推动全省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与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二是打造省侧能耗双控监测分析应用,针对性的服务全省双控指标(能耗总量和能耗强度)的监测、预警、管控体系,通过省级的能源消费与产值数据的接入,通过科学模型进行全省及各地市能耗双控监测、预测,辅助政府制定科学有效的能耗管理办法,助力企业绿色高效发展。三是打造铝业能耗监测服务应用,从用电情况、实时碳排放情况、产值能耗、产量能耗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帮助电解铝产业低碳高质量发展,铝业实时感知的能耗监测服务、帮助电解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是打造企业能耗监测服务应用,基于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能耗“双控”监测分析管理应用,以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数据为核心,打造大数据应用的典型范例,为能源局等相关部门分析重点企业用能现状、规划节能措施提供能源数据支撑,实现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落实节能降耗打下坚实基础。五是打造节能项目能耗监测应用,通过节能项目的建设能耗、运行能耗等数据实时监测分析能耗趋势、能耗占比、超限预警等指标,实现节能项目的能耗跟踪,辅助政府研判量化设计能耗以及能耗管控。

建设成效:一是根据能源局需求,对全省611高能耗企业进行能耗管控;二是选择全省6家电解铝企业作为试点,监测铝业试点企业的能耗情况;三是根据发改委需求,对全省2016年以来的节能审查项目进行能耗监控;四是通过能耗数据的接入,结合电力数据的实时性,将能耗预测分解到日度。

 图3 能耗双控分析体系


【责任编辑:王长尧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基于能源大数据中心的“双碳”监测与分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