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扶持开启接棒模式,CCUS行业发展前景可期
来源:能源高质量发展 2022年05月06日 15:01
2022-05-06 15:01 来源:能源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需要近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相结合、政策与技术共同推动,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CCUS既是世界各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加强气候治理、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也是我国传统行业实现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

编者按: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需要近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相结合、政策与技术共同推动。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CCUS既是世界各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加强气候治理、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也是我国传统行业实现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CCUS行业发展日益活跃,通过示范项目,积累了集成运行的经验,虽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但还处于工业化示范阶段,大规模的推广与应用面临政策、技术、机制等多方面的挑战,与主要发达国家在技术发展水平和政策有效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发达国家的政策布局与CCUS技术发展已呈现出良好的互动效应,技术示范和规模化应用取得显著成效,而我国的政策布局尤其是激励政策布局,与CCUS技术互动作用仍然较弱。

2021年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强碳CCUS政策顶层设计,规范CCUS相关行业技术标准,不断加大对CCUS技术研发和储备,鼓励和支持CCUS大型项目的建设和示范推广,广泛开展CCUS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务实合作,推进绿色金融与CCUS结合以及CCUS商业化部署。

“十四五”时期将是我国加快气候行动的关键期,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气候政策部署刻不容缓。利好消息一棒接一棒,我国推动CCUS行业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下发的政策、作出的部署、安排的行动、拟定的措施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等,让整个行业时刻体会到紧迫感与使命感。

中央支持

2021年 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建设全流程、集成化、规模化CCUS示范项目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深挖节能减碳潜力,鼓励钢化联产,探索开展氢冶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等试点示范,推动低品位余热供暖发展。

聚焦化石能源绿色智能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新型电力系统、节能、氢能、储能、动力电池、CCUS等重点,深化应用基础研究。

集中力量开展低成本CCUS等技术创新,加快碳纤维、气凝胶、特种钢材等基础材料研发,补齐关键零部件、元器件、软件等短板。建设全流程、集成化、规模化CCUS示范项目。

加大绿色技术合作力度,推动开发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CCUS等领域科研合作和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国际大学科工程。

2021年 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

支持减缓气候变化的投融资

支持减缓气候变化的投融资。包括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开展CCUS试点示范;控制工业、农业、废弃物处理等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森林、草原及其他碳汇等。

2021年 国资委《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

深入开展CCUS等关键技术攻关

布局化石能源绿色智能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新型电力系统、零碳工业流程再造等低碳前沿技术攻关,深入开展智能电网、抽水蓄能先进储能、高效光伏、大容量风电、绿色氢能、低碳冶金、现代煤化工、CCUS等关键技术攻关,鼓励加强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加快碳纤维、气凝胶等新型材料研发应用。加强绿色氢能示范验证和规模应用,推动建设低成本、全流程、集成化、规模化的CCUS示范项目。

2022年 中国人民银行 碳减排支持工具:

聚焦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领域

2021年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该工具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采用“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相关企业发放符合条件的碳减排贷款,按照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提供期限1年,可展期2次,利率1.75%的低成本资金。

本次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聚焦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大领域,重点支持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促进碳减排空间较大以及给予一定金融支持便可以带来显著碳减排效应的行业。

2022年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术语》:

推动国内CCUS领域名词 使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术语》T/CSES 41—2021是国内首部CCUS领域团体标准。该标准规定了CCUS领域相关的术语,适用于化工、火电、钢铁、水泥等高排放行业的二氧化碳捕集、化工利用、地质利用及地质封存等相关领域的科研、管理、教学和生产活动。

该标准的发布,对CCUS领域的科学研究、生产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将推动国内CCUS领域名词使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步伐。该标准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2022年 工信部等六部门《“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创建CCUS创新中心

在提升创新发展水平方面,完善创新机制,优化整合行业相关研发平台。创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领域创新中心。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碳固定碳消纳优势,协同推进产业链碳减排。鼓励石化化工企业因地制宜、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绿氢”,推进炼化、煤化工与“绿电”“绿氢”等产业耦合示范,利用炼化、煤化工装置所排二氧化碳纯度高、捕集成本低等特点,开展二氧化碳规模化捕集、封存、驱油和制化学品等示范。加快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智能连续化微反应制备化工产品等节能降碳技术开发应用。

2022年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绿色低碳变革加力推进

在实施科技创新示范工程方面,瞄准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储能、氢能、新一代核能体系、CCUS、天然气水合物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示范项目。

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方面,加强煤炭绿色智能开采、先进燃煤发电、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老旧煤电机组延寿升级改造、煤制油、煤制气、先进煤化工等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在晋陕蒙新等地区建设CCUS示范工程。

在支持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方面,培育发展CCUS新模式。在强化政策协同保障方面,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加大对节能环保、新能源、CCUS等的金融支持力度,完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

在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方面,加强与有关国家在先进能源技术和解决方案等方面的务实合作,重点在高效低成本新能源发电、先进核电、氢能、储能、节能、CCUS等先进技术领域开展合作。

2022年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

完善火电领域CCUS技术研发和试验示范项目支持政策

完善火电领域CCUS技术研发和试验示范项目支持政策。加强CCUS技术推广示范,扩大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应用,探索利用油气开采形成地下空间封存二氧化碳。

地方发展

2022年 贵州《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

支持贵州探索实施CCUS示范工程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提出:巩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发挥森林固碳效益。探索实施CCUS示范工程,有序开展煤炭地下气化、规模化碳捕获利用和岩溶地质碳捕获封存等试点。

2022年 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强化CCUS技术研发 强调重点领域实现碳达峰

强化CCUS技术研发。紧紧围绕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科技需求,重点推进CCUS关键技术突破。结合自治区碳排放特点,加快在火电、化工、冶金等行业和地质条件合适地区开展近零碳排放试点示范,并在技术成熟的基础上率先在内蒙古实现CCUS技术的集群化和产业化。

重点开展CCUS对内蒙古碳达峰、碳中和技术支撑路径的研究,开展低成本煤化工二氧化碳捕集与压缩技术、化工产业二氧化碳减排及其高值化利用技术研究,开展火电行业CCUS关键技术集成和大规模低能耗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示范。

支持二氧化碳大规模管道输送工程技术开发,开展高寒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碳减排技术开发和工程示范。加强二氧化碳封存环境监测与灾害效应评估。

2022年 陕西 《2022年陕西省生态环境工作要点》:

推动一批CCUS项目建成投运

持续深化国家低碳省、低碳试点城市及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加大碳排放数据质量核查力度,加快形成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做好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工作。发挥CCUS技术优势和示范成效,推动一批CCUS项目建成投运。

2022年 重庆 《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建立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开展CCUS技术研究

建立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开展碳捕集、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碳封存等技术研究。

建立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绿色环保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企业孵化、科技服务、技术转移和产业技术资源整合、产业集群培育的创新引擎、核心载体和综合平台。

2022年  天津《天津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

开展CCUS技术研发

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持续推进节能、提高能效。推动储能技术应用,提升电网消纳、调峰能力。探索开展CCUS技术研发。

2022年 广东《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突破大规模CCUS技术利用

推动各领域终端能源消费低碳化、零碳化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推动电能替代、氢能替代关键技术研发,突破大规模碳捕集、二氧化碳生物和化学利用、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等关键技术,着力降低技术应用成本。

 

【责任编辑:刘澄谚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政策扶持开启接棒模式,CCUS行业发展前景可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