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望城:今夜无人入睡
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5年05月06日 15:29 作者:阚震
2025-05-06 15:29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阚震

在这个“五一劳动节”,中国能建数科集团的望城试验基地没有“假期”,各种紧张的试验依旧热火朝天,事实上,在这个位于湖南腹地的试验基地,忙碌的节奏已经风风火火持续了 2 年之久。

在这个“五一劳动节”,中国能建数科集团的望城试验基地没有“假期”,各种紧张的试验依旧热火朝天。事实上,在这个位于湖南腹地的试验基地,忙碌的节奏已经风风火火持续了 2 年之久。

节前,一家兄弟单位的来访交流,为这里的氛围增添了几分如 “爆轰” 般的热烈,让“希望之城”的炽热,燃烧得更加旺盛 。

“我们是来学习的!”中国能建从事民爆业务的易普力公司,在重组上市后从重庆迁往长沙。“有朋百里常相会”,坐落在长沙远郊的望城,是大家常态化科技合作交流的不错场所。

当天,数科集团有 3 位博士在望城“坐镇”,而易普力的来访也恰好包括 3 位博士。与此翠绿山林之间,伴随初夏的炙热阳光,“3 vs 3”的机缘巧合,开启了一场“小小的”关于工程应用科技的“高能”对话。

科研工作也是心理的重构

“高峰期,数科集团在这个试验场投入了十多人,包含七、八位博士。” 数科集团深地公司总经理纪文栋博士介绍,在湖北、江苏和安徽三个不同技术路线的材料研究和中试取得成功后,现在的试验开始与工程现场挂钩,完成后就要投入甘肃酒泉。全国首台套人工硐室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建设,正在那里全力推进。

望城的研究要去验证解决一项人工硐室的关键技术。“这是一个全新的工程研究,没有前车之鉴。” 纪文栋加盟数科集团前,在一家科研机构工作,“那时的工作想破脑袋,去寻找课题,而现在每天都会冒出新问题。去年我们的关注重点还在材料,现在进入施工运用阶段,发现工程结构问题同样突出。施工标准怎么定,工艺怎么做,质量怎么控制,需要根据人工硐室的特定要求从源头开始梳理,这是一个‘从1归0’的认知过程。”

“这是扎根工程一线带来的根本改变。浮在表面,很难发现真问题。” 面对不断涌现超出认知的挑战,纪文栋很感谢数科公司领导的鼓励:如果稀里糊涂把试验做成了,才是最担心的。情愿在试验阶段有更多发现,把问题充分暴露。

“把潜在问题留到实际运用中,损失会更大。”现在,他们把成功的定义确定为两个维度。一是用成功的结果来定义,同时也把过程中尽可能发现更多问题视为成效,“这也是一种心理的自我重构。”

纪文栋在试验基地

纪文栋的分享,换来易普力公司郝亚飞博士的共鸣。

郝亚飞是易普力民爆研究院副院长,非常有缘的是,他与纪文栋在博士阶段还是同学。基于彼此的熟悉,加上对技术共有的理解与敏感,让这种“战场”上的会面没有太多寒暄。

“文栋同学现在特别有激情,与过去简直是判若两人,真正是痛并快乐着。” 郝亚飞认为,科研工作建立持续的专注特别重要,“我们在某国家重点铁路隧道工程开展的现场混装炸药爆破研究,通过技术攻关取得成功,但事后复盘发现,当初试验阶段对地质环境差异的预判也不够全面。”

根据郝亚飞的介绍,此前的验证试验在地下铜矿巷道进行,因岩体完整性好,单次进尺可达 3 - 5 米,现场混装炸药很好地发挥了经济、高效的优势,“而该项目岩体呈现高地应力、高破碎带特征,部分工段仅能开展 1 米短进尺作业,这就带来炸药适配新问题。”

“总结经验,我们后来在现场混装水胶炸药研究工作,就组织得特别好。考虑到各种工况,现场有一帮人持续做。” 郝亚飞认为,工程企业的技术研发需不断迭代,保持技术攻关的持续性,加强对环境变量的前瞻性研究,尤其在复杂工程中考虑技术体系的适配要求尤为重要。

郝亚飞做学术报告

纪文栋感谢这样的理解,并坦率承认,“这几年做工程现场科研,确实有许多新认识,包括心态的改变 —— 变得很怀疑。用我夫人的话讲,我这人绝对善良,相信‘天下无贼’,但现在变得有些怀疑主义。一个理论可能没有错,但用到我们这里可能不对。工程科研始于细微,我们要防止被错误的评价标准牵着鼻子走。需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察觉不合理之处,并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这就是对新事物的认识过程。”

 纪文栋认为,工程科研不是纯理论研究,可能没有那么“高大上”,但一点也不简单。开始可能有十个问题,每个问题再细分下去,又有许多问题。需要不断积累、持续推进,很难有“晚上睡了一觉,突然发现‘苯环’结构的奇迹”。

“泛泛地搞一件事,发现不了问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利于成果的推出。”纪文栋强调,现在科研任务压头,数科集团董事长给了科研人员一些‘特权’,努力从许多琐事中超脱出来,“这帮助我们进一步突出专注,解放了生产力。”

在成功和失败中被反复摩擦

望城这片试验场地是个“小工程”,数科集团深地公司勘测设计部经理胡巍博士挂工程项目经理,这两年许多时间都泡在这里,包括打隧洞,好似施工队长。

“我们2023年12月进场,2024年1月20号硐室放的第一炮,一直到8月实验室正式落成,再到2025年1月16号正式开始第一次的试验。”胡巍说,回头看经历的全是漫长的挫折、痛苦与煎熬。

“往前走,抬头看,一片光明的天;但稍微低头看看脚下的路,还是荆棘一片。反复在希望和失败中被摩擦,十几次,几十次,解决完一个问题,又发现两个问题,解决完两个问题,又发现三个问题。许多问题在工程尺度会暴露出来,不断刷新我们的认知。”

胡巍调侃,大家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一次试验,连续工作了50多个小时,中间换班也就只睡了四、五个小时。大冬天空调还没有来得及装,南方的冬天透心凉,确实很不容易。

“刚刚开始,设计阶段规范都没有。参照水电、铁路行业,做完第一次试验,回过头来看不能完全参照。于是我们开始自己编规范,现场编、现场审,勘察设计、施工、检验、验收都是这样。甚至监理进场后,监理规划怎么编,分部分项工程怎么划分,也是一片茫然。整个过程都是探索。”

胡巍在做质量检测试验

易普力公司张程娇博士,立即呼应了胡巍的发言:“当年我们做露天三维爆破设计软件也是这样。这是推动爆破业务数字化升级的前瞻性项目,但在研发初期,国内企业应用动力不足,甚至找不到可转化的场景。”

“幸运的是,研究成果形成不久,公司承接了非洲纳米比亚湖山矿的总承包项目,这是世界第三大铀矿,业主沿袭西方采矿理念,设计上高度依赖工程软件,为我们的成果试用提供了机会。”张程娇说,各级政府加快推进相关管理落地,软件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得到迅速推广。

“做工程科研项目第一步至关重要,初始目标虽小,但随着项目推进,方向会逐渐明确。尽管过程充满煎熬,但最终的成就感和贡献都是巨大的。”张程娇是易普力绿色民爆研究院工程分院副院长,曾在新疆易普力项目上大力推动智能化钻爆,感受颇多。“过去行业上对这个方向研究不多,我们也遇到爆堆形态预测的技术性难题。后来结合工程实践自己建模,研究算法,遇到问题就从根上排查,最终取得成功。”

张程娇在项目现场

张程娇认为,科研是引领企业发展的关键一步,提前进行技术储备十分必要。科研不仅是将未知变为已知、变量变为定量的过程,也是围绕社会所需创造价值的过程。

胡巍对此表示认可:“未来我们计划把望城基地打造成一个长期的试验平台,申请省级、乃至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有专人负责,持续地研究下去。”

做会开“叉车”的博士

安晓宇博士是那种一看就是搞科研的“料子”:一双明亮、敏锐的眼睛,看什么都带一种审视的目光,这与其“试验”博士的独特专业背景十分契合。

“我来数科一年多了,原来在科研单位,说夸张一点属于‘锦上添花’,总想在工程中找点事做,但是与工程现场结合又不那么紧密。有企业找上门,或者走出去拓展业务,也会找到一些课题,但是不是现实所需,要打个问号。”安晓宇感觉,来到数科集团,才真正明白工程科研怎么干:“简单说5个字——穿透式科研,不仅要善于研究理论,还要研究工艺、工法和工装。”

“搞工程科研必须亲自下场。前不久,望城试验硐现场有个安装工作,操作人员跟我讲施工设备不能自动对中。我就钻到洞里,我说你把遥控器给我,我来调,一试结果发现没问题。对方尴尬地笑了笑,其实可能是他嫌麻烦。所以,工作中不能只听一面之词,不然很容易被误导。”安晓宇说。

“在原来单位搞科研,从试验设计、模型制作,再到正式试验和数据处理,我全流程都要去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正确的判断。”安晓宇是那种喜欢自己琢磨的研究人员,对此他也表现出十足的骄傲与自信:“其实,我对望城试验硐现场的许多设备都已了如指掌。包括你们在现场看到的叉车,我是有作业证的,天车作业证我也有。”

“我们这里的人孔管道有个钢制密封门,5吨多重,关闭时需要把许多螺栓精准对位。因为我会开叉车,我就知道密封门安装的时候,哪些地方该如何调整。在工程上,大家都是同行、内行,你如果不懂,别人就会认为你只会纸上谈兵。”

安晓宇在做材料实验

“说得太好了!我们都要做会开‘叉车’的博士。”易普力民爆分院副院长陈世雄博士拍手称绝。

陈世雄说,面向生产一线的工程化应用,创造性的“动手”能力,非常重要。这位南京理工大学的博士举例说:“调配牙膏,实验室里可以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就能混合均匀各种组分,但要制备千万支牙膏,尤其是如果膏体又黏稠如沥青,如何保证特殊组分的完美分散,就是实验室与生产线之间的技术鸿沟。”

陈世雄去年刚加入易普力做博士后研究,要主导攻关一项国家战略性项目——高能乳化炸药的产业化应用研究,就涉及到上述课题。

陈世雄介绍,这里的“炸药”并非传统认知中的工业炸药,而是一种能量密度可调的新型炸药,“如果仅仅懂理论,就像只会写菜谱的厨师突然要去设计中央厨房。未来的技术出路很可能出现在跨界融合,通过不同领域知识的排列组合,碰撞出颠覆性的解决方案。”

陈世雄认为,为了更好地服务现场一线,今后还要用模块化、移动式理念打造灵活“实验室”。可以像积木般拆解重组,无论是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还是零下30摄氏度的极寒地区,实时参数调试就像实验室一样方便,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场景。

谈及职业选择,这位本可以留在高校的博士坦言有三把“量尺”:“首要是工作激情,新平台激发出的创造热情对我最具吸引力;其次是价值匹配度,个人能力与岗位价值契合时,既能创造工作价值,又能实现自我成长,双向赋能更易形成专注力;最后是薪酬待遇,合理的物质保障是个体持续投入的基础。”

陈世雄参加学术交流

点燃热情、释放潜能——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参加讨论的博士们想必都找到了这样的事业平台,这是他们如此具有自驱的深层动力。

望城对话是广泛的。大家还谈到科技工作不同的组织方式,经费预算支持,研发贴近经营。也谈到如何将科技成果更好地展示出来,最大限度赢得各方的认识、理解和支持。大家也都感到,科技工作不能搞成封闭的“小圈子”,要把善于沟通作为重要能力,不断扩大知识面、朋友圈......

在数科集团和易普力公司,科技创新已被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任务,围绕中国能建“四新能建”建设和新质生产力的打造,两家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也形成了加强沟通与合作的共识。

在“希望之城”的探索之旅,今夜无人入睡——《Nessun dorma》也被赋予新的内涵:期待、焦灼与信念,如同在暗夜中守望黎明,静候命运的揭晓;无数无眠之夜的精神乐章,正在奏响科技赋能、创造价值的有力回响。

每一次的创新咏叹调,都是以智慧破解谜题、赢取胜利的征程。

【责任编辑:刘澄谚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对话望城:今夜无人入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