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绿色低碳出行逐渐成为新潮流。由于浙江嘉兴开始布局充电网络时间早,缺少相关经验参考,这导致充电桩选址布点不均衡,难以满足市场实际需求。针对此问题,国网嘉兴供电公司运用社会责任理念方法推进充电桩建设选址工作创新,立足本地区充电设施现状,与内外部利益相关方充分沟通合作,聚合技术力量,创新“热力值导向”评估办法。本项目自2017年在嘉兴全市实施以来,实现了内充电桩利用率明显提升、低碳环保理念广泛传播等综合价值,入选了中电联电力企业公众透明度典型案例名单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商业案例库。
一、背景分析
为了对电动汽车便捷充电提供较好支撑,满足市民绿色出行意愿,需要科学规划充电桩位置。国网嘉兴供电公司在早期进行充电桩建设选址时,曾遇到以下问题:
(一)选址“一言堂”,难以匹配地方发展规划
由于公司开始充电网络布局的时间较早,缺少相关经验参考,在充电桩建设选址时曾采用“自行选址”模式,缺少与地方发展规划的协调,致使部分充电桩的建设位置与城市道路、绿化等冲突,或是充电桩选址距离城市新规划商业区、交通枢纽较远,带来额外的充电设施迁改成本。
(二)选址“想当然”,难以满足市场实际需求
公司早期的充电桩建设选址缺少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大多为凭经验简单选址,在充电桩投入使用后才发现,部分充电桩的位置远离负荷中心,充电车辆较少,使用率不高,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还有部分地区车流量大,已建成的充电桩数量少,难以满足车辆充电需求。
二、绿色方向
伴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增加,暴露出早期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不足。公司运用社会责任理念方法推进充电桩建设选址工作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本地区充电设施现状,与政府主管部门、电动汽车公司、用户等内外部利益相关方充分沟通合作,聚合技术力量,创新“热力值导向”评估办法,让充电桩选址更科学、群众低碳出行更便利。
三、创新方法
(一)理念转变:从“以我为主”到“用户为主”
在公司早期充电桩建设选址过程中,多凭借专业部门的个体经验进行充电网络规划,存在一定局限性。依托本项目的实施,公司以不同类型用户的充电需求为依托,开展充电桩选址优化,推动需求与资源精准对接。
(二)方法转变:从“单打独斗”到“整合资源”
依托本项目的实施,公司根植利益相关方理念,识别出与充电桩建设选址有关的内外部利益相关方,分析各方诉求,整合优势资源,促成交流合作,形成包括政策、市场、行业等各类信息的信息池,以支撑充电桩建设科学选址。
充电桩建设选址工作涉及的利益相关方
(三)目标转变:从“经济效益”到“综合价值”
在根植社会责任理念方法后,公司不仅是为了完成充电桩建设数量、充电量、预期收益等“硬指标”,更是通过“热力值”评估方法创新,为政府规划制定和其他行业企业了解市场提供有效的参考。通过充电数据价值挖掘,不断提升公司优质服务水平,助力地方低碳环保事业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
四、循环模式
充电桩建设选址工作模型
(一)整合“友朋资源”,建立合作机制
公司识别出与充电桩建设有关的主要利益相关方,通过走访调研、公开信息查询等方式进行利益相关方分析,以此作为开展沟通合作的基础。
利益相关方分析
推进政企合作。与嘉兴市各区县政府深入沟通,建立政企合作机制。
建立合作机制
签订合作协议
联合专业力量。通过电动汽车公司了解已投运充电桩的定价策略、维护周期等。
分析定价和维护周期
吸纳社情民意。高度关注并采纳社会面关于充电设施建设的意见建议,做到充电设施规划布局集众智、汇众力。
两位政协委员关于充电设施建设的提案节选
(二)搭建“沟通桥梁”,及时汇总信息
公司组建充电设施项目团队,负责与利益相关方保持稳定联系,及时收集政策类、市场类、运营类信息。
1.政策类信息
政策类信息收集“两阶段沟通法”
2.市场类信息
市场类信息收集标准
3.运营类信息
收集各阶段运营类信息
(三)开展“三步调研”,深入了解意向
采取桌面调研、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相结合的“三步调研法”,对公共停车资源、商业体等进行全面调研和摸底排查。
三步调研重点内容
工作人员在停车场、加油站开展实地调研
在调研范围方面,从桌面调研到实地调研再到深度访谈,范围逐步缩小。
“三步调研法”调研范围
(四)绘制“热力地图”,形成选址储备
创新采用“热力值”评估方法,在评估过程中联动政府、交通局、浙江省电动汽车公司、用户等利益相关方,以周边环境、潜在收益、建设意向等因素综合评定热力值,形成充电设施“热力地图”。
1.技术支撑,形成充电“热力地图”
根据居民用户用电明细表、充电用户用电明细表以及所有充电桩位置等信息整合分析,输出客户分布图。
嘉兴市电动汽车客户分布图
通过居民家庭用电情况结合居民充电费用情况获得区域气泡图,再关联客户充电的地址,分析出客户目的地热图。借助“热力地图”梳理出地理位置好、业主意愿强的区域,作为充电站建设的储备选址。
嘉兴市充电设施“热力地图”
2.多方合作,让“热力地图”更完善
在热力值评估各阶段,公司主动与利益相关方开展沟通合作,对“热力地图”进行调整完善。
与利益相关方共绘“热力地图”
五、案例成效
(一)充电桩利用率提升明显,带动市民绿色出行
通过热力值计算优化站点选址布局后,充电桩站点平均利用率从4.2%提升至98.93%。更合理的充电桩布局带动越来越多市民选择电动汽车。2017年市本级电动汽车保有量不足8000辆,2023年底全市电动汽车保有量已达12000辆。
(二)低碳环保理念充分传播,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累计约13万人次参与公司“随时充,任我行”品牌活动,打响了公司充电桩品牌。在公共场所张贴宣传海报,向市民介绍充电桩使用方法、电动汽车出行优点等,获得了市民对公司的广泛支持和认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向车主介绍充电桩使用方式
(三)创造经济社会环境价值,实现多方价值共赢
科学合理的充电桩布局带动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创造了经济价值;用户友好的充电设施为本地车主和外来游客带来良好出行体验,创造了社会价值;充电站2017-2023年累计充电量达5284.26万千瓦时,共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56万吨,创造了环境价值。
六、雄心目标
2024年公司计划新建111个公用充电桩,拓展车网互动、高速服务区移动充电桩等应用场景。落实用户侧储能新型主体并网服服务规范,服务新能源发展。
【责任编辑:慕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