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10时,随着两名检修人员完成±800千伏鲁固线(赤峰段)0893号耐张塔极I大号侧两处均压屏蔽环更换,通过防坠轨道安全返回地面,标志着±800千伏鲁固线(赤峰段)年度检修工作全部完成。
鲁固线起于内蒙古通辽市±800千伏扎鲁特换流站,止于山东±800青州换流站,线路全长1233.7千米,近四分之一线路由国网蒙东赤峰供电公司负责运维管理。该线路是东北至华北的跨省大容量电力输送通道,主要为山东省提供电力支撑;截至9月20日,已累计外送电量超2000亿千瓦时,安全运行超2400天。
鲁固线(赤峰段)年检是赤峰主网秋检的一项重要内容,于9月19日正式启动。一周多的时间,国网蒙东赤峰供电公司共投入150余名检修人员,在16个作业面完成均压屏蔽环治理、消除缺陷、绝缘子盐密检测等5大类作业项目。此次检修也是该段线路历次检修中参加人数最多、工作内容最复杂的一次。
为顺利完成本次年检,在检修作业开始前一周,国网蒙东赤峰供电公司组织输电专业多次进行现场勘察,编制作业文本,不断完善作业方案,择取国家电网公司35条严重违章有关内容进行重点宣贯,确保作业人员熟悉作业流程,明确作业危险点,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2024年9月21日,蒙东赤峰供电公司红山输电工区作业人员对±800千伏鲁固线(赤峰段)开展年度检修工作。图为作业人员对耐张塔更换绝缘环。(摄影:崔志强)
由于作业位置处于高山区段,部分物料不易运输,国网蒙东赤峰供电公司红山输电工区利用装载无人机提前完成物料运输工作。“年度检修开始前,我们利用装载无人机将部分物料提前运至作业地点,不仅极大缩短了物料运输时间,而且也有效防止了物料运输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红山输电工区运维班班长季晓斌介绍。此外,该公司早在迎峰度夏期间就对该线路的715基铁塔的塔身及横担完成防坠轨道修整,形成刚性和柔性双道保护措施。防坠轨道能够保障作业人员安全登塔,相比于传统式双钩安全带还能节省作业人员体能。
面对检修项目多、安全管控压力大的情况,国网蒙东赤峰供电公司建立“1+2+N”工作机制,每日作业完毕后召开1次线上碰头会,指定2名项目负责人对检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复盘,重点了解现场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到岗到位人员履责情况,以及检修人员精神状态,并根据第二天的工作任务进行人员承载力分析,合理分配多个检修小组开展作业。“通过建立‘1+2+N’工作机制,做到了由上到下全链条管理作业计划,把控检修工作节奏,更好地进行作业期间人力和资源配置,保证年度检修工作安全有序、稳步推进。”红山输电工区主任裴凌云说。
为保障作业过程安全,该公司采用“无人机+对讲机+电力作业记录仪”相结合的管控方式,紧盯现场作业面每个环节,加强现场人员安全管控。“注意安全,避免物件高空坠落。”9月19日,当检修人员来到高达50米的导线间隔棒处,进行子导线间隔棒拆卸作业时,检修专责张天歌一边紧盯无人机画面,一边用对讲机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作业细节。“地面人员通过无人机能够清晰地观察到高空作业人员的作业行为,对讲设备就挂在作业人员肩上,地面人员随时可以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张天歌说。此时,在国网蒙东赤峰供电公司安全督查中心,安全督查队队员郭永良通过电脑后台认真查看现场工作负责人胸前配置的电力作业记录仪传送来的现场画面,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开展的秋季作业“反三违、除五害”活动,对现场安全措施落实等内容逐项检查,确保现场安全可控、能控、在控。
为及时掌握作业地点天气情况,国网蒙东赤峰供电公司红山输电工区与当地气象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开创“电网+气象”服务模式,及时监控检修作业地点的天气变化,为现场检修作业安全有序提供了坚实保障。“一个小时后将出现强降雨天气,各个工作小组请暂停检修任务,安全撤离现场。”20日下午,裴凌云接到赤峰市电力气象服务平台发来的预警信息,及时通知各个工作小组做好突变天气应对措施。今年3月份,国网蒙东赤峰供电公司与赤峰市气象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对输电线路、变电站气象要素的监测预报,提升电力气象服务产品的时空分辨率,利用赤峰市电力气象服务平台满足各类大型检修作业的工作需求,做到提前预判气象信息,更好地保障检修作业人员安全。
本次检修结束,能够促进鲁固直流(赤峰段)持续以健康状态运行,为迎峰度冬期间跨区电力输送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王少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