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IEC(国际电工委员会)获悉,由国网河北电科院主导发起的国际标准《基于电能质量约束的分布式电源配置方法》(以下简称“标准”)成功获批立项。该标准制定发布后,将有效指导解决分布式电源发展与电网容量不匹配等问题,进一步提升风光发电并网消纳能力。同时,该标准成功获批立项标志着我国在分布式电源布局规划、电能质量管理等领域的科研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走在了国际前列。
据了解,该标准是IEC TR 63222《电能质量管理》标准系列的一部分,主要针对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电能质量产生影响评估等作出定义,并从电压偏差、电网谐波、网架结构等方面出发制定规范统一的技术标准,对分布式电源布局规划做出技术性指导。
近年来,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分布式电源因其具有能源利用绿色、改善电压分布、降低线损等独特优势而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分布式电源发电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区域电力系统新能源消纳缓慢、电力供需不平衡、配电网电能质量下降等问题。加之各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式电源技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国际上目前没有能对电能质量进行把控、更好地匹配适应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承载能力的评价标准。“对此,我们提出了基于电能质量约束的分布式电源配置方法,通过制定规范化的国际技术标准,指导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规划和部署,推动解决分布式电源发展与电网容量不匹配的问题,进一步提升风光发电并网消纳能力,确保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保持合理利用水平,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该标准召集人、国网河北电科院电网技术中心新能源技术室主管周文介绍。
据悉,该标准是河北首个立项的电能质量领域IEC国际标准。为做好此次国际标准申报工作,国网河北电力成立了以电能质量技术研究领域专业人员为骨干的国际标准申报团队,并积极与相关国内外科研机构、标准委员会开展技术交流研讨。
下一步,国网河北电力将启动该标准编制及分布式电源配置方法研究工作,同时积极对接国际标准化组织,加快促成国际标准草案并通过审核发布,持续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的国际标准创制和成果应用。
【责任编辑:王少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