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蛟一号”全国首个陆缆穿海工程完成电缆敷设
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4年01月05日 16:06 作者:杜杨 富雨晴 张帆
2024-01-05 16:06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杜杨 富雨晴 张帆

1月4日,一条10千伏陆上电缆从浙江舟山北部海域海床以下7米深的预置通道穿出,标志着全国首个陆缆穿海工程完成电缆敷设,国家海洋输电技术品牌“国蛟一号”再添加新技。

1月4日,一条10千伏陆上电缆从浙江舟山北部海域海床以下7米深的预置通道穿出,标志着全国首个陆缆穿海工程完成电缆敷设,国家海洋输电技术品牌“国蛟一号”再添加新技。

据了解,目前全国范围内岛际间的能源供应主要依靠海底电缆进行输送。我国沿海海域航道密集,来往船只繁忙,船只抛锚时容易损伤海缆。相较于海底电缆,陆上电缆管道埋深远大于抛锚深度,无锚损等外力破坏风险,且成本更低、对施工环境要求更低,施工难度更小,前期审批更快,格外适用于短距离海岛间的能源输送。

该工程为全国首次陆缆穿海工程,国网舟山供电公司创新探索陆上电缆穿越海底的能源输送模式,利用定向钻深埋技术在海床7米以下打通一条“海底隧道”,将10千伏的陆上电缆从舟山本岛穿至上园山岛,全长1千米,解决了电缆易受锚损、工程前期审批时间长等问题。

为攻克陆缆穿海实施难题,国网舟山供电公司在施工前期开展了多项摸底测试。对跨海段地质进行详细勘测,根据地质情况选取最合适的穿越地层。提前对电缆敷设全过程受力情况进行仿真计算,并依托舟山海洋研究所对电缆敷设时受力情况进行仿真实验,反复优化设计方案。为减少电缆在牵引过程中的拉力和摩擦力,国网舟山供电公司首次采用钢丝绳牵引的方式为电缆安装“外骨骼”,并在国内首次采用管道润滑材料降低摩擦系数,确保拖拽过程中电缆完好无损。

未来,“陆缆穿海”能源输送新形式将以“下跳棋”的布局,大范围应用于间距在2公里以内的中短距离海岛之间。随着施工技术与经验持续提升,远景将实现中长距离的岛际联网,形成岛岛“陆缆互联”能源供应新格局,郑重履行海岛电力同质化服务的“庄严承诺”,奋力谱写共同富裕的新图景。


【责任编辑:刘澄谚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国蛟一号”全国首个陆缆穿海工程完成电缆敷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