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电力行业: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智慧引擎
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5年03月13日 17:19 作者:张琳瑜
2025-03-13 17:19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张琳瑜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能源领域作为国民经济命脉,成为技术落地的核心场景,国家能源局《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加快推动能源科技自立自强。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能源领域作为国民经济命脉,成为技术落地的核心场景。国家能源局《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加快推动能源科技自立自强。在此背景下,以“光明电力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与电网业务融合,标志着电力行业正从“信息化”迈向“智能化”的新阶段。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认真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决策部署,深耕多年成功获得国家科技部授牌,建设“能源领域唯一”的新型电力系统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以下简称“新型电力系统国家级人工智能平台”)。该平台依托公司光明电力大模型,打造电力行业“覆盖场景最全面、技术能力最先进、参与主体最多元”的科技创新及开放服务载体,为电力事业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科技创新不断突破。新型电力系统国家级人工智能平台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垂直领域和应用场景,在能源保供、双碳目标等战略性科技攻关中重点发力,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轻量级深度学习等前沿性科技攻关中抢抓机遇,在融合人工智能的云边端协同电力专用物联操作系统等基础性科技攻关中靶向施策。其中50余项技术被鉴定为“国际先进”,相关成果授权专利260余项,发布ITU-T国际标准等各类标准110余项,荣获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十大硬核科技”“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高水平奖励30余项。

落地应用持续深化。新型电力系统国家级人工智能平台以应用赋能为导向,研发了面向能源保供、电网生产、客户服务等业务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比如在能源保供领域,利用“人工智能+GIS”技术,构建空天遥感灾害智能监测体系,在台风“杜苏芮”“卡努”登陆时快速研判受灾设备情况,提高电网应急响应能力;在电网生产领域,打造“新型配电网诊断与规划”智能体,实现电网智能诊断分析和工程可研评审,规划工作质效提升60%,还首创了基于混合专家架构的异常行为识别模型,打造电力作业现场数字化安全管控系统,人均检查效率提升32倍,风险压降率提升23%;在客户服务领域,打造供电方案智能辅助编制应用,办电接电时长由7天缩短至1天,同时也贯通了i国网与微信服务,打造智能客服应用,提供微信查电费、抢修查进度等全天候线上智能化服务。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网业务场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电力大模型技术在落地应用过程中还面临诸多挑战,尤其随着光明电力大模型融入DeepSeek能力,如何充分发挥大模型技术优势,探索光明电力大模型更多的应用场景,赋能电网智能化升级,成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要进一步深化技术攻坚。当前的大模型技术在泛化能力、可解释性和计算效率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聚焦多模态数据融合、深度推理等方面,开展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攻坚,同时借鉴DeepSeek开源模型先进算法、模型训练范式,持续优化提升光明电力大模型能力,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工程化应用模式。

要进一步推进业务赋能。光明电力大模型已在多个业务场景得到应用,大模型应对复杂多变场景的能力仍需提升。围绕电网规划、电网运维、电网运行、客户服务等核心领域,聚焦细分场景以打造特色应用,探索多元模式以满足多样需求,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新能源消纳、做好供电服务提供“超级大脑”。

要进一步加速生态建设。电力行业高度专业化和规范化,亟需营造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推动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加大跨专业、复合型人工智能青年人才培育,建立高效灵活的人工智能创新团队,联合“政-产-学-研-用”全链条合作伙伴,构建创新创业合作生态圈。

【责任编辑:王少晨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人工智能赋能电力行业: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智慧引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