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比去年更合理了,但仍有优化空间,教学时要加强与学生互动,用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扩散式思维。”5月1日,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武琼利用节假日远程指导玛多县民族寄宿制小学语文老师卓玛才让。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曾几何时,得到优质的教育、照亮学生成才的梦想,是这里最深切的期盼。
2011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开始定点帮扶玛多县。从改善教学环境起步,经过多年探索,2023年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紧紧围绕乡村教育振兴难题,坚定贯彻“定点帮扶 教育优先”策略,全力探索可持续人才培育路径,为这片土地的教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今年4月7日至10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们远赴玛多县,为三所中小学开展入校诊断,并就学校管理、学校规划、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经验交流。
图为玛多县花石峡镇藏文寄宿制小学学生与老师互动学习新知识。
卓玛才让是2024年“强师工程”的参与者之一。在专家指导下,她在日常授课中更加注重课程设计,让课件案例贴近生活,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让课堂变得更具吸引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因如此,在今年“入校诊断”期间,她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专家们的重点关注。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力量。今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更注重整体教学水平提升,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创新培养模式。一方面,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团队,围绕师德修养、学校规划、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学等重点内容,深入学校进行全面诊断。另一方面,积极鼓励玛多县教师参与省外集中研修活动,计划挑选30名学习积极性高、具备示范引领作用的教师参与其中。
在课堂问诊环节,专家们深入各学科课堂,对小学、初中四大学科的七节课进行全程观摩“把脉问诊”。他们从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到课堂管理的科学性等多个维度进行细致剖析,并结合教育发展改革趋势与素养导向要求,提出一系列具体、合理且极具操作性的改进意见。
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的校长李春感慨道:“国家电网开展的‘强师工程’,帮助我们探索出更贴合玛多县实际的教研工作方法,提升了学校教学管理水平,为学校培育了一支优质教师队伍。”
为确保此次入校问诊工作顺利开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营销部和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上下协同,全力做好组织保障工作。他们结合玛多县教育实际情况,提前与当地教育局、学校沟通,详细了解学校办学、教学、德育活动等情况,精心敲定“入校问诊”方向和后续培训方案,精准确定集中研修人员和数量。
图为国网青海果洛供电公司“岗坚梅朵守护团”在玛多县花石峡镇藏文中心寄宿制小学开展第三课堂公益活动。
“问诊回来后,玛多县的老师们遇到问题就来找我,他们的信任和认可让我深受触动。”武琼感动地说道。
自2011年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已累计投入3372.8万元,极大地改善了玛多县的教育办学条件。今年,在教学环境方面还将针对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实施供氧示范项目,建设750平方米的供氧站、配电室及单体配套工程,购置安装3组医用制氧设备,为学校2栋学生宿舍楼供氧,有效解决学生在高原环境下因缺氧导致的身体不适、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预计可惠及1388名学生。
同时,为持续推动玛多县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2025年,国网电网有限公司再次捐资1500万元,用于实施国网兴农学堂、国网同舟工程、国网阳光助学工程及国网医疗巡诊项目,提升当地教学条件和医疗水平,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产业带头人及技术人员技能水平,不断增强玛多县自我“造血”能力。
【责任编辑:刘澄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