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800千伏庆阳换流站主变压器嗡鸣启动,电流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穿越黄土高原,跨越915公里,向山东输送强大电力。在“十四五”国家重点项目的“山海答卷”背后,作为陇电入鲁工程的起点,在庆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国网庆阳供电公司充分发挥属地化力量,写下新时代的能源传奇。
政企协同,跑出工程建设“加速度”
属地化力量是政企协同的凝聚之力。贯通“西电东送”大动脉、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陇电入鲁”战略中,彰显出国家重视、国网担当、甘肃作为、庆阳负责。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对庆阳“挑大梁 作标杆”的定位要求,庆阳市委、市政府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国网庆阳供电公司迅速组建专项工作专班,这一高效决策与执行的核心引擎,拉开了工程大幕。庆阳市构建起“46部门联动”的庞大协作体系,以“节点化管理+闭环式督办”压实属地责任,联合印发工程前期工作责任清单8类25项,组织召开19场专题协调推进会、30余次政府专报、8次市级领导现场督办,推动长庆油田4处钻井场、6条油气管线迁改高效落地,破解1522户拆迁安置难题。将项目工程涉及的勘测定界、征地拆迁、手续审批等关键环节,巧妙纳入“并联式”操作链,打破部门间的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工作同步,大大压缩了工程前期筹备时间。
±800千伏庆阳换流站选址确定后,在用地预审期间,由自然资源、林业、电力等8部门组成联合专班,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用14天完成了换流站生态红线、基本农田、文物保护区“三线划定”工作,较常规流程缩短了45天,创下特高压工程用地审批的新纪录,让“庆阳速度”在能源工程建设领域声名远扬。“陇电入鲁智慧征迁系统”的上线,更是为工程建设按下“快进键”。
在±800千伏庆阳换流站建设时,用地手续办理成为关键节点。为解决这一难题,庆阳市政府各部门创新性地采用“容缺+并行”办理机制,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仅用7天就将28项组卷资料报送至上级部门,两个月内成功获得“两证一书”,让项目得以顺利开工。在后续工程建设中,国网庆阳供电公司与各方协同努力,先后取得庆阳北750千伏变电站项目的用地审批和±800千伏庆阳换流站不动产权证书,在同类项目审批中堪称“闪电速度”。
资源整合,织密利益协调“保障网”
属地化力量是资源整合的协调之力。“陇电入鲁”工程建设过程中,迁改难题错综复杂,涉及众多利益主体,协调特别重要。庆阳建立起“政企联动+柔性协作”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攻克难关。在涉及到长庆油田油气管线迁改中,长庆油田更是带了头,各方紧密协作,召开协调会议,共同制定迁改方案,深入现场,通过采油二厂、十二厂、第二输油处和页岩油分公司的配合,精准测量、精心施工,顺利完成2处石油钻井场和5处油气管线迁改工作,保障了能源输送的安全与畅通,为工程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三线”改迁是配套工程的重要基建项目,面对电力、通讯、广电等线路改迁现场,畅通协商机制,制定详细方案,强化施工管理,庆阳境内完成“三线”改迁130多处。
协调同频温暖底色。环县李子园果木及机井、围网等管理设施拆迁比较棘手,面对补偿标准与村民实际建园成本之间的差异时,政企双方特别重视,深入研究,多次协商,综合考虑建园成本、年产值等多种因素,最终达成了补偿协议,既坚守了政策的刚性原则,又充分体现了民生关怀。当线路通道发现文物遗迹时,政企迅速联动,启动突发问题特别协商机制,相关专家现场勘查,两天时间里完成了线路调整方案,既有效保护了历史遗存,又确保了工程进度不受影响。
通道清理面对面。由属地政府主动牵头,国网庆阳供电公司全力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工作小组人员逐户上门沟通,深入田间地头,用方言解读政策,争取群众支持,实现通道清理“无缝衔接”。陇东群体工程涉及庆阳8个县区房屋拆迁1522户,塔基占地、坟墓迁移200余处的协调任务,一一得到稳妥解决。
创新驱动,激活配套建设“新引擎”
属地化力量是创新应用的驱动之力。配套工程建设是“陇电入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序衔接都需要因地创新。庆阳市打造“全链条协同”模式,推动各方紧密配合、高效协作。庆阳换流站配套十二回750千伏线路全线相继建成投运,为新能源消纳提供强网支撑。33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产量创历史新高,投运涉及20条330千伏线路,14座330千伏新能源汇集站的“20线14站”。这些配套群体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属地化工作量史无前例,但在政企协作下均按节点顺利完成。
调峰电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华能正宁调峰煤电项目建设与换流站配套线路有机结合,形成“调峰+消纳”组合拳,有效解决了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为特高压线路提供灵活调节能力。
步调一致,攻克线路跨越难题。面对银西高铁、银百高速等“卡脖子”跨越工程,国网庆阳供电公司联合各参建方,与铁路、高速部门协商,每天利用凌晨1时至4时的“窗口期”紧张施工。工程先后分三期进行,每期工作10天时间。凌晨开始,作业现场灯火通明,无人机升空,张牵设备运作,安全保障人员全程紧盯重点区域,参建人员夜间奋战,刷新了施工效率纪录,实现了工程建设与交通运营的和谐共进。据统计,陇东群体工程跨越高铁10次,普铁6次,高速公路18次,不通航河流15次,110千伏及以上重要电力线路169次、10千伏及以下电力线路150余处。跨越施工安全风险最大的是陇东特高压直流线路跨越±800千伏特高压天中线,750千伏换流站接入工程钻越±1100千伏吉泉线3次,建设者们齐心协力,凝结了属地化工作的辛勤汗水,攻下了一个个“小山头”,创造了“陇电建设新速度”,实现了直流线路在五个省区内首个全线贯通、群体工程无障碍施工的电网建设新篇章。
党建引领,打造工程建设“红色堡垒”
属地化力量是党建引领的赋能之力。国网庆阳供电公司搭建“连心桥·光明驿站”,深入实施“三色行动”,为工程建设注入强大的红色力量。
加强“红色支部”建设,打造理论“传播站”、党员作用“标杆站”、支部共建“联络站”三大阵地,在施工一线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开展支部共建联建活动,加强与参建单位党组织的沟通协作,凝聚共建合力。
开展“绿色工程”服务,打造“碳达峰碳中和”的“宣传站”、政企共治“合作站”、服务客户“样板站”。工作人员深入社区、企业、乡村,开展“双碳”知识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环保意识;与政府部门联合开展环境治理行动,共同守护工程沿线的绿水青山;优化客户服务流程,为新能源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推进“蓝色建设”关怀,设立关心建设者“服务站”、关爱劳动者“爱心站”、警电协作“护航站”三大站,站点为施工人员提供生活物资、医疗救助等贴心服务;关注施工人员心理健康,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警电协作,维护施工现场治安秩序,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始终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构筑起党建与特高压工程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国网庆阳供电公司始终将陇电入鲁及配套工程属地化工作作为服务大局的重要政治任务全力推进,构建“全周期、立体化”服务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属地主力军作用,协调解决征迁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万余项,实现“电力动脉”建设与庆阳革命老区振兴的双赢格局。
陇电入鲁,一端连起西部“绿电粮仓”,一端激活东部“经济引擎”,架起了东西部能源互补、协同发展的桥梁,宛如一座跨越山川的“电力长城”,镌刻着属地化的生动篇章,以独特的力量,推动梦想照进现实。
【责任编辑:刘澄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