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漫卷黄河岸 砥柱中流铸丰碑——记“共和国水电长子”刘家峡水电站
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5年07月02日 13:52 作者:侯齐
2025-07-02 13:52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侯齐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的历史性时刻,回望黄河上游刘家峡峡谷间那座巍峨耸立的水电丰碑,看到的不仅是一项重大水利工程的崛起,更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天换地的壮丽史诗。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的历史性时刻,回望黄河上游刘家峡峡谷间那座巍峨耸立的水电丰碑,看到的不仅是一项重大水利工程的崛起,更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天换地的壮丽史诗。

1955年,当第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时,中国共产党向世界庄严宣示:要在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上,建设新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六十年后的今天,站在刘家峡水电站大坝之巅,看奔腾的黄河水化作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输向神州大地,依然能强烈感受到那段激情燃烧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震撼世界的建设奇迹。这座被誉为“共和国水电长子”的工程,不仅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治黄梦想,更以多项世界第一的骄人成就,生动诠释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1958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汇聚黄河之滨。他们中有刚从抗美援朝战场归来的钢铁战士,有刚刚毕业响应国家号召的热血青年,还有数以万计的普通劳动者。面对西方技术封锁、国内物资匮乏等重重困难,建设者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肩膀扛运建设物资,用双手凿穿坚硬山体。1960年1月1日,工程实现截流;1969年4月1日,第一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1974年12月18日,五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1975年2月4日,刘家峡水电站胜利建成。这一系列奇迹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的革命精神,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建设过程中,先后有多名建设者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黄河岸边,铸就了这座红色丰碑上最动人的篇章。

今年是刘家峡水电站全面建成50周年,50年栉风沐雨,刘家峡水电站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它是保障西北工业基地用电的“动力心脏”;在改革开放年代,它是推动西北经济发展的“能源引擎”;进入新时代,它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态卫士”。

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利电力枢纽工程,刘家峡水电站承担着防洪、防凌、灌溉、供水、发电、生态保护等多重功能。自投产发电以来,这座承载了几代中国人梦想的“黄河明珠”,将黄河的巨大能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神州大地,为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刘家峡水电厂成立之初,受生产力及科技水平制约,给生产、维护带来诸多困难。为改善机组运行可靠性,提高发电效率,自1986年起,刘家峡水电厂引进世界先进设备与技术,联合国内科研单位和企业,革故鼎新,历时17载,完成全部5台机组的增容改造,净增出力19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135万千瓦,开创了国内大机组增容改造的先河。

从2006年起,由于甘肃电网网架结构变化和出力增加造成的“窝电”新问题开始解决,一座全新的、现代化的330千伏GIS开关站在1720平台拔地而起,送出方式更加合理,自动化水平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11年1月,220千伏系统改造顺利完成。两座开关站交相辉映,彻底解决了送出受阻的“瓶颈”。

由于电站所处黄河上游,年均入库沙量8700万吨,距大坝最近的支流洮河,更是将大量泥沙带入库区,造成水库库容大量损失,同时在洮河口处的黄河干流上形成一道沙坎,严重威胁机组安全运行和电站综合效益的发挥。为有效降低洮河口沙坎,经过多年的反复论证设计,决定通过“穿黄排沙”方式截排洮河泥沙,减少洮河泥沙对电站和大坝正常运行的影响。2012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关于甘肃黄河刘家峡水电站洮河口排沙洞及扩机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2013年5月,工程被列为甘肃省重大项目;2015年9月6日,洮河口排沙洞工程关键环节——进水口水下岩塞爆破成功实施,实现国内首次大直径、高水头、厚淤积、大密度覆盖条件下的爆破施工;2018年8月,洮河口排沙洞扩机工程2台15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洮河口排沙洞实现“一洞两用”,进一步提高了电站水能利用率和电站调峰能力,缓解了甘肃电网并网新能源装机容量大电网调节困难的问题。

随着发电机组的长期连续运行,定子铁芯陆续出现老化、松动、断片、过热等问题,严重威胁到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2018年11月6日,3号机组定子改造工程开始,标志着新一轮设备改造全面启动。从2018年到2021年,刘家峡水电厂圆满完成3台机组的定子改造工作。2021年10月10日,随着2号机组整机改造工程拉开序幕,标志着1-5号机组的整机改造全面启动。2022年6月24日,2号机组整机改造圆满完成并网发电。2024年6月14日,3号机组整机改造圆满完成并网发电。2台机组整机改造均实现一次性启动成功且零缺陷高质量投产发电,经试验各项数据均优于国标要求,机组顶峰调峰能力显著增强。作为刘家峡水电厂开启新征程、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性工程,整机改造将为甘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服务“四强”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供坚强电源支撑。

投产发电以来,刘家峡水电厂不仅仅体现在安全发电的丰硕成绩中,更明显地体现在综合功效的发挥中。电站建成以来,充分发挥水库巨大的防洪、防凌功能,有效调控水库出库流量,确保了黄河的岁岁安澜。尤其在1981年、2018至2020年面对多年不遇的黄河汛情,成功调节流域多次洪峰,为黄河流域安全度汛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通过调整水库出库流量,减轻了宁蒙河段开河期防凌压力,确保了黄河700多公里封冻河段平稳开河。春灌期间,加大出库流量,为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农业生产补水8至12亿立方米,灌溉面积增加到1600万亩,引黄灌区灌溉保证率提高到85%,大幅提升了灌区粮食产量。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刘家峡水电厂主动担当作为。为了保持水库两岸水土丰润,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库区沿岸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先后削平6座山头,填起几十条沟壑,植树两百万多株,绿化面积3382亩,大大改变了当地生态环境。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以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为重点的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工作部署,在服务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上积极履责担当。自2018年以来,先后投入两艘自动化机械打捞船,全年常态化开展水面清理作业,实现坝前水域日清日洁,年均打捞运输枯枝断木等漂浮物达1.7万立方米,有效减轻了污染。与临夏州、永靖县生态环境部门合作,围绕多维环保指标监测分析、智慧环保用电监测指数研究及构建、排污许可证企业监测、特定区域污染情况监测等,开展一系列电力大数据在黄河上游生态治理领域的应用,持续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

高峡平湖,57亿库容的盈盈碧波,储蓄的是煌煌无尽的福能。银线飞架,166万千瓦装机,送出的是源源永续的光明。

这座矗立在黄河之上的红色丰碑,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光辉历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刘家峡水电站将继续发挥“共和国水电长子”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坚强的能源保障,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责任编辑:王少晨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红旗漫卷黄河岸 砥柱中流铸丰碑——记“共和国水电长子”刘家峡水电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