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广东珠海供电局多处变电站、供电线路走廊设有无人机“机场”,用于开展巡检工作。
随着夏季用电高峰临近,全国多地电力需求持续攀升,电网运行面临严峻考验。为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国家电网公司及各地电力企业积极响应,多措并举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智能技术应用、强化储能发展、优化用户服务,全面提升电网调节能力和供电保障水平。《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浙江、福建、四川、河北、甘肃等电网企业,看他们是如何以科技赋能、创新引领、服务提质为抓手,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安心用电保驾护航。
多地用电规模将维持高位
记者从国家气候中心获悉,预计2025年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江苏大部、上海、浙江、福建北部、安徽、江西大部、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大部、重庆、贵州东北部、四川东部局部、青海西北部、甘肃西部、新疆、内蒙古西部等地偏高1—2摄氏度。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
华北、华东北部、华中北部、新疆等地初夏高温热浪明显,华东中南部、华中中南部、西南地区东部、新疆盛夏高温伏旱显著。预计气温因素支撑下降温用电规模将维持高位。7月4日,全国用电负荷达14.65亿千瓦(较去年峰值增长0.14亿千瓦)、创历史新高。华东电网,以及蒙东、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省(区)电网,负荷分别创历史新高。
7月3日11时20分,江苏电网最高用电负荷达到14996万千瓦,创历史新高;7月4日12时40分,湖北电网用电负荷达5456.8万千瓦,较去年最高历史极值5401.7万千瓦增长55.1万千瓦、增幅1.02%,创历史新高。襄阳、宜昌、荆州、荆门、鄂州、随州、十堰等7个地市用电负荷创新高;7月4日,山东电网最高负荷再次创历史新高突破1.2亿千瓦大关……
“出梅后,我省迎来第一轮持续高温天气。7月4日,全省最高负荷达12173万千瓦,较去年峰值低160万千瓦,创年内新高,负荷突破1.2亿较去年提前15天。杭州、绍兴负荷均创历史新高。”浙江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综合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气候趋势预测等因素,浙江全省夏季午峰和晚峰最高负荷预计分别达到1.33亿千瓦和1.17亿千瓦,较上年增加约1000万千瓦,同比增长 7.8%。
夯实迎峰度夏保供基础
夏季用电高峰,全国多地电力需求持续攀升,电网运行面临巨大压力。为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国家电网公司及各地电力企业积极行动,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夯实电网运行基础,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以四川省为例,国网四川电力加快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建设,目前已经完成13项重点工程的建设任务。6月12日,眉山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投运,显著提升了四川电网的供电能力。该工程投运后,四川电网500千伏变电站数量增至67座,进一步增强了电网的输电能力和运行稳定性,为迎峰度夏期间的电力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外,国家电网“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四川攀西500千伏电网优化工程也即将投运。该工程历时三年,通过新建两回500千伏交流输电通道,提升输电能力250万千瓦。工程投运后,将实现攀西电网的结构性升级,增强外送能力,优化电网运行方式,进一步提升西南及华东地区在夏季用电高峰期间的电力保障水平。
在浙江,国网浙江电力同样加快电网建设步伐,以应对夏季用电高峰带来的挑战。截至6月14日,其已完成500千伏潘村输变电工程等9项超高压工程建设,投运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187千米、变电容量1539万千伏安,有效增强了电网的供电能力。国网宁波供电公司抢建电网工程,包括16项主网建设任务和71项专项配网建设项目。甘浙直流配套送出工程宁波首例试点开工,投产500千伏杭湾变、500千伏河姆变扩建、220千伏江南变等重点工程,有效提升局部电网供电能力。
在河北,河北省发改委印发《河北省2025年电力负荷管理工作方案》,明确将加强电网建设作为迎峰度夏保供的重要举措。方案提出,要加快推进电网升级改造,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升电网运行效率,确保夏季用电高峰期间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多地电网企业还加强了对重点输电通道和枢纽变电站的运维管理,实施“一线一案”专项巡检,确保电网关键设备安全运行。例如,国网福建电力在迎峰度夏期间,对285座重要变电站、71个重要输电通道进行了差异化运维,开展设备带电检测及线路通道扫描普查,进一步提升了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此外,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电网企业还加强了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例如,国网福建电力实施电网防灾差异化改造项目425个,完成输电线路防汛、防风隐患点治理和低洼易涝站房防涝补强,提升电网在恶劣天气下的运行能力。
智能技术提升电网调节能力
随着新能源占比的不断提升,电网运行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尤其是在夏季用电高峰期间,负荷波动大、调节需求高。为应对这一挑战,电网企业加快智能技术应用,提升电网调节能力,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在福建,国网福建电力研发了配网红外图像快速筛查模块,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配网设备的巡检效率和检测精度。该模块自5月底上线以来,已筛查近100万张历史配网红外图像,智能过滤了99%以上的无发热缺陷数据,将人工审核的工作量缩减至原来的1%以下。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配网运维效率,也提升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在山东,国网山东电力国内首次在负荷预测领域实践“大小模型协同”技术路线,搭建“教师AI+学生AI”双AI预测模型自学习机制,培育大模型基于预测偏差和专家经验的自学习能力,实现对预测结果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调整,助力解决传统模型对转折性天气等情况下预测适配性差的难题。负荷预测专责深度参与建模过程,协助预测模型在考虑体感温度、风速、辐照度、分时电价峰谷时段调整、节假日等因素的基础上,构建积温效应、雨前闷热系数、东西部地区同热率等特征指标,有效提升了大模型在极端天气和转折天气下的预测准确率。
在陕西,国网咸阳供电公司迎峰度夏期间,创新应用移动式伞形跨越架技术,成功完成横跨高速公路的架线作业。该技术通过电动回转支撑快速展开,在高速公路上方形成坚固防护网,既保护下方车辆通行,又为高空作业人员提供可靠保障,提升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储能发展,电网企业不断提升电网调节能力,有效应对夏季用电高峰带来的挑战,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多措并举提升用户服务水平
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应紧张,用户对电力服务的需求也大幅增加。为保障电力供应,提升用户服务水平,电网企业采取多项措施,从电力保供、需求响应、服务优化等方面入手,确保用户用电安全、可靠、高效。
在四川,国网四川电力通过加强运维和优质服务,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例如,6月12日,国网绵阳供电公司通过不停电作业方式对10千伏祥工二线进行检修作业,带电作业人员在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用电的前提下,完成线路缺陷消除,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此外,国网四川电力还通过带电作业等方式,提升电网运维效率,减少停电时间,保障用户用电体验。
在浙江,国网浙江电力则通过多种方式提升用户服务水平。“我们设立1300余个‘政府+供电’微网格,走访5.8万余家企业,开展用户负荷特性摸排及告知,制定空调、产线等设备用电策略,并协同政府制定外贸企业‘白名单’,实行‘一企一策’和‘点对点’服务。”浙江电力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我们还通过分时电价政策、节约用电活动等措施,引导用户主动错峰避峰,提升用电效率。”
在福建,国网福建电力则通过智能巡检技术提升配网运维效率。例如,福建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发的配网红外图像快速筛查模块,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红外图像筛查效率,将人工审核的工作量缩减至原来的1%以下,大幅提升了配网运维效率和检测精度。
同时,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电网企业还加强了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我们提前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实施电网防灾差异化改造项目425个,完成输电线路防汛、防风隐患点治理和低洼易涝站房防涝补强,提升电网在恶劣天气下的运行能力。”国网福建电力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
通过多措并举保障电力供应,电网企业不断提升用户服务水平,确保用户用电安全、可靠、高效,为迎峰度夏期间的电力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
文丨本报记者 苏南 王林
【责任编辑:刘澄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