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浪席卷全国,包括内蒙古东部(蒙东)在内的16个省份电网用电负荷已36次突破历史新高。7月16日,全国当天用电的最高点首次冲上15.06亿千瓦,刷新历史纪录!酷暑之下,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成为保障民生和经济运行的生命线。
作为守护蒙东区域电力供应的核心力量,同时也是向东北、华北、华东跨区域输电的关键枢纽,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全面开启“迎峰度夏”保供模式。依托自身产业一体化协同优势,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一方面,要稳稳托住本地不断攀升的用电需求,让家家户户“有电用、不断电”;另一方面,要高效率、满负荷地将富余电力千里驰援,源源不断输送到用电紧张的辽宁、江苏、山东等负荷中心,成为全国电力安全保供大局中的关键支撑。
火力绿电齐发力 千里送电纳清凉
保供重任落实在发电侧,持续的高温高压考验着每一个发电单元。公司的火力发电、新能源发电早已开足马力,昼夜不息。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在全力保障区内需求的同时,积极响应调度指令,高效执行向“大东北”电网输送电力的任务,为区域电网互济贡献关键力量;同时,作为国家“蒙电外送”战略主干道的核心支撑点,持续、稳定、安全地将来自草原的高效电力,输送到千里之外的江苏、山东等电力负荷中心,有效解了这些用电大省的“燃眉之急”。
数据显示,从6月15日迎峰度夏以来,该公司火电机组累计发电量约43.88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加约1.01亿千瓦时;新能源累计发电量约10.9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约1.05亿千瓦时。各发电单位密切跟踪电网实时需求,确保每一台机组在需要时都能快速响应,做到“顶得上、发得出、稳得住”。
在迎峰度夏到来前夕,新项目的投产也为能源保供注入强劲动力。全国首套350兆瓦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国家电投通辽2×350MW智慧热电联产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在迎峰度夏期间,该机组已累计发电3.07亿千瓦时,成为保障蒙东电力的坚实“压舱石”;国家电投兴安盟突泉县445兆瓦风电项目等一批新能源项目陆续投产发电,公司新能源装机容量达797万千瓦。这些新增电力有效补充了电网,缓解了高峰压力,为电网稳定运行注入了新动能。
智慧矿山稳供应 路港联动保畅通
要让发电厂持续高负荷运转,稳定的煤炭供应是生命线。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分布在通辽和锡林郭勒盟的五座煤矿(两地五矿)已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通过精细组织生产、坚持每日分析汇报,全力保障煤炭稳定供应。进入迎峰度夏期以来,已生产煤炭638万吨,环比增长57万吨。
面对今夏极端天气挑战,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以智能化技术重塑矿山生产作业,为煤炭稳产保供注入“双保险”。露天煤矿配备的智能边坡监测系统化身“安全天眼”,实时捕捉地质数据、自动分析隐患坐标、精准预警滑坡风险,让安全防护从被动响应升级为主动防控。科技不仅筑牢安全防线,更大幅提升效率。在原煤生产现场,“机器换人”效果显著。240台采煤设备、1160台剥离设备轰鸣作业,其中超过300台无人驾驶宽体车穿梭不停,效率达到有人驾驶的92%以上。
有了充足的“口粮”,还需要强大的运输网络将其快速送抵电厂。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依托自有的627公里锦华铁路,不仅承载着“北煤南运”的重任,也是“通疆达海”的黄金通道。迎峰度夏期间,已向沿线内外部用户输送煤炭达201万吨,自有铁路日均最高保供发运26列,运量超8万吨,有力地支撑着电煤流通。
港口是运输网络的关键枢纽和应急保障。所属锦州港口公司,是辽宁省重要煤炭储备基地,同时也是“通疆达海”黄金通道的重要节点,年吞吐量350万吨。其价值在于强大的应急调拨能力,可在72小时内迅速调用20万吨煤炭,以应对突发紧急状况,确保电力供应不中断。
守护能源安全保供是头等大事!这个夏天,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将协同调度每一吨煤、每一度电、每一条运输链的力量,持续提升跨区域电力“大协作”的能力,为全国亿万用户在热浪中守住一片清凉安宁,贡献坚实的国家电投力量!
【责任编辑:刘澄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