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建设激活新能源产业竞争力
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5年05月06日 10:23 作者:杨梓
2025-05-06 10:23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杨梓

工信部近日印发《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明确加强优势产业标准建设,落实光伏、锂电池等产业标准体系,加快先进光伏、新型储能、高性能锂电池等重点产品分级分类标准制修订,加强智能光伏、锂电池回收利用、显示模块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技术标准攻关,以高标准带动关键材料、技术、产品研发。

工信部近日印发《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明确加强优势产业标准建设。落实光伏、锂电池等产业标准体系,加快先进光伏、新型储能、高性能锂电池等重点产品分级分类标准制修订,加强智能光伏、锂电池回收利用、显示模块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技术标准攻关,以高标准带动关键材料、技术、产品研发。

业内人士认为,光伏、锂电标准建设提速有助于引导企业聚焦技术提升,在推动产品向高效、稳定方向发展,促进光伏市场的规范化竞争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国际话语权。

■■标准建设必要且及时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光伏、锂电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光伏产业标准体系已覆盖产业链的设备制造、电池和组件、发电系统、光伏应用等多个环节,锂电产业现行标准涵盖电池及模组、系统集成等重点领域,涵盖基础通用标准和重点标准的产业标准体系框架建设稳步推进,为产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政策推动方面,2024年8月,工信部印发的《光伏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明确,到2026年,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60项以上,实现光伏产业基础通用标准和重点标准的全覆盖。鼓励社会团体研制先进团体标准,支持我国企事业单位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以上,促进光伏产业全球化发展。

为加强锂电池产业标准工作顶层设计,促进锂电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4年11月印发的《国家锂电池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明确,到2026年,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0项以上,引领锂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标准服务行业巩固优势地位的作用持续增强。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标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更加突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项以上,我国锂电池标准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工信部当前加快相关标准建设十分必要,所涉及的行业均处于技术持续更新发展的状态。在这些行业中,当下看似先进的技术,可能很快被更先进的技术替代。但更新的技术往往成本稍高,市场认可度也需一定时间建立。通过完善标准,可为这些新技术开拓市场空间。”

■■带动回收环节规范化

“标准建设一方面有助于明确技术规范与技术底线,避免企业间无序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效缓解因标准不一致导致的市场壁垒和不公平竞争现象,促进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格局;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倒逼技术迭代与工艺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可靠性。此外,标准建设能够打破产业环节间的技术壁垒,重塑产业链协同机制,有效促进上下游企业的精准对接,加速低效产能出清,驱动资源向高价值领域集聚。”孙传旺强调。

不过,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升级,设备更新换代加速,废旧动力电池、光伏组件及风机叶片等新能源设备面临批量退役,新兴固废回收处理问题日益显现。

孙传旺指出,目前我国光伏、锂电产业的现有标准多集中于生产制造工艺、产品性能测试等环节,但在上游原材料质量安全性管控、退役后的回收再利用和跨环节衔接标准等方面尚未形成专项细则和系统性规范。

“回收环节是产业链中现存的一块短板,当下制定相关标准举措已极为紧迫。”彭澎认为,我国当前有规模庞大的光伏、电池应用规模,未来将有大量设备面临回收或退役。“此前,回收方式较粗放,既缺乏系统化流程,也缺少统一标准。接下来,期望通过建立标准进一步完善整个回收体系,不仅有助于规范回收环节运作,对前端生产制造过程也能产生积极影响,促使企业在生产时就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使用,推动整个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提升国际竞争力与话语权

“当前,尽管我国在光伏、锂电产业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话语权有所增强,但部分国际标准的制定仍受到发达国家主导,我国主导制定的标准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孙传旺坦言。

在受访人士看来,进一步完善光伏、锂电相关标准对提升我国新能源产品国际竞争力与话语权意义重大。

孙传旺认为,标准完善将推动光伏、锂电等新兴产业市场集中度提升,促使龙头企业加速整合技术、资本与市场资源,形成规模化出海优势。同时,统一的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标准将缩短国际市场认证周期,削弱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进一步降低因标准差异导致的贸易风险。另外,通过深度参与国际标准互认与规则制定,不仅能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竞争力,还能进一步提升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增强抵御贸易制裁风险的韧性,助力中国企业从“产品出口”向“标准输出”转变。

彭澎表示,目前在国际标准方面,我国更多以参与为主,但随着采用先进新能源设备与技术的产品主要由中国制造,在标准制定领域,我国将在国际市场上逐步拥有更多话语权。“在此情形下,率先提高标准认证要求,并针对全球范围内过去没有公认标准的空白领域提出标准,将对提升国际市场话语权大有裨益。”


【责任编辑:李扬子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标准建设激活新能源产业竞争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