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电驶入积极安全有序发展快车道
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5年05月12日 11:44 作者:朱学蕊
2025-05-12 11:44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朱学蕊

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中国正引领全球核能可持续发展,4月27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核准三门核电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

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中国正引领全球核能可持续发展。

4月27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核准三门核电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压实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营核电机组,持续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切实兜牢核电安全保障网。

据《中国能源报》记者统计,从2019年至目前,我国核准核电机组数量分别为6台、4台、5台、10台、10台、11台、10台,近三年每年核准10台及以上,7年累计核准新核电项目28个,合计56台机组,持续保持积极安全有序发展的良好势头。按照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以下简称“核能协会”)4月27日发布的数据,加上新核准的10台机组,我国核准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刷新为54台,商运核电机组58台,总规模增至112台,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在建机组装机连续18年居全球第一

此次国家核准的5个核电项目为三门核电5、6号机组、广西防城港核电5、6号机组,广东台山核电3、4号机组,海阳核电5、6号,以及霞浦核电1、2号机组,合计10台机组。其中,“华龙一号”机组8台,CAP1000机组2台。除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ACP100),以及1台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其余54台机组均为百万千瓦级三代压水堆核电机组。

核能协会4月27日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蓝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商运核电机组总装机居全球第三。2024年,核电发电量4447亿千瓦时,居全球第二,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72%,等效减排二氧化碳3.34亿吨;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7797小时,福建、辽宁省核电发电量占比超过20%;在建核电机组28台,总装机容量3370万千瓦,在建机组装机容量连续18年保持全球第一。

作为清洁能源以及我国主要的电力来源之一,核电对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层面在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中均明确“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这个共识也已成为核能行业及整个核电产业链的积极行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并提出合理确定核电站布局和开发时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保持平稳建设节奏。《“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动沿海核电项目建设,合理布局新增沿海核电项目。《能源法》同样明确“国家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报告》预测,按当前的建设速度和节奏,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将跃居世界第一;2040年我国核电装机需达到2亿千瓦,发电量占比约10%。

具备同时建造40余台机组工程的能力

当前核电规模化、批量化获核准建设,我国核电产业链是否有能力保障这些机组安全高效建设?

据了解,经过40年不间断发展核电的技术和产业积累,我国在核电工程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能力,核电工程建设队伍不断发展,当前具备同时建造40余台核电机组的工程施工能力,能够应对多项目、多基地、几个堆型同步建设的挑战。

在核电装备制造等方面,我国已实现核电关键主设备100%国产化以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的自主可控,形成每年10完整台套以上的核电设备制造能力。同时,构建起完整、自主的核燃料循环产业链,建成覆盖压水堆、重水堆、高温气冷堆等多种堆型的核燃料元件加工供应体系,乏燃料后处理能力建设稳步推进,中低放废物“区域+集中”的处置格局已经形成。

核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关键在于先进核能技术多领域快速发展及工程应用的持续带动。

《报告》显示,目前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首堆已建成投产,并推动技术改进优化形成“国和一号+”总体实施方案;持续开展高温气冷堆运维技术研发与创新;“华龙一号”结合工程建设及运维经验,持续开展技术改进优化,完成后续机型标准初步设计和初步安全分析。

此外,我国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研发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实现满功率运行,“玲龙一号”完成外穹顶吊装,模块化多功能小型堆、浮动堆、气冷微堆等研发有序推进。核聚变方面,中国环流三号、东方超环、洪荒70等聚变装置不断取得实验新突破,为核能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规模化建设高峰期确保建造安全质量

“如何在核电大规模建设高峰期确保建造高质量,是我们必须答好的时代考题。”在日前召开的2025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的思考,引发在场专家及企业的共鸣。

围绕运行、建设机组以及首堆新堆等话题,董保同提出加强经验反馈、加快推进核电标准化设计等建议。“要尽快固化华龙、国和等主力堆型设计,以标准化设计和批量化建设带动核电建设提质增效、安全性可靠性持续提升。”

“我国核电过去形成了多种堆型、多个技术来源,这一状况有其特殊历史背景,无需褒贬,但面向未来大规模发展,我们要有主力堆型、形成主序列,不要动辄改来改去,‘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董保同坦言,“这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对我们实施高效的核安全监管、确保高水平核安全,同样至关重要。”

对于行业关注的首堆新堆的发展瓶颈期问题,董保同表示,当前我国核电领域已由跟跑进入并跑、领跑阶段,高温气冷堆等四代堆具有先进设计理念和较高本质安全度,但作为全球首堆新堆,没有太多国际经验可供借鉴,技术成熟性、运行稳定性、经济竞争力还面临不少难题,尚未跨越“摸石头过河”的发展瓶颈期。“这是当前必须解决好的特殊课题,这个问题解决好,对核电产业未来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大力加强协同,全行业‘同题共答’,在实践中摸索总结首堆新堆特性规律,逐步掌握技术,凝练形成技术规范。”

“要强化政策支持保障。”董保同强调,在新堆型的技术研发、示范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给力度。作为监管部门,国家核安全局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支持企业采用更具灵活性、针对性的核安全管理策略,尽快跨越发展瓶颈。


【责任编辑:李扬子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我国核电驶入积极安全有序发展快车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