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能源出口监管体系实现结构性创新 生物航油出口有了“户口簿”
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5年05月21日 15:50 作者:渠沛然
2025-05-21 15:50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渠沛然

日前,嘉澳环保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式获得生物航油出口许可证,成为国内首家被纳入“出口商白名单”的企业,此后不久,其控股子公司连云港嘉澳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连云港嘉澳”)生产的13400吨生物航油正式启航,驶向国际市场,成为国内首家生物航油出口企业。

日前,嘉澳环保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式获得生物航油出口许可证,成为国内首家被纳入“出口商白名单”的企业。此后不久,其控股子公司连云港嘉澳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连云港嘉澳”)生产的13400吨生物航油正式启航,驶向国际市场,成为国内首家生物航油出口企业。

“这是生物航油首次市场化出口,相当于有了正式‘户口’,是规范操作的第一步,完成了生物航油从技术攻坚到实际销售的产业闭环,也打破了国内无国际出口通道的现状。”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客座研究员冀星说。

从“跟跑”到“并跑”

据了解,这是商务部等四部门首次通过“白名单”机制核准生物航油出口资质。该机制设置37.24万吨满负荷产能的准入门槛,兼具产能优化与技术创新双重监管。在遏制低效产能无序竞争的同时又为技术领先企业构建市场先发优势,也标志着我国绿色能源出口监管体系实现结构性创新。

冀星表示,生物航油的首次市场化出口,标志着我国在全球航空减排领域完成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应用的关键跨越。

此外,此次突破性还体现在三重认证体系构建,即民航局适航审定、欧盟ISCC可持续认证以及荷兰DDC技术认证。“这不仅是制度创新突破,也是正式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示范。这种‘技术+可持续’双认证模式,为我国生物航油产品建立了国际互认的技术基准。”浙江嘉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

冀星认为,本次出口资质的突破标志着我国生物航油产业完成从“跟跑”到“并跑”的阶段性跨越,具有突破性价值。“随着第二批‘白名单’企业即将公布,中国占全球生物航油生产供应能力也将不断提高,为全球航空业2050净零目标提供了中国方案。”

“双碳”目标下,今后类似白名单机制可能向其他具备原料优势和技术储备的民营企业开放。上述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生物航油出口离不开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为后续产能释放和民企加入奠定了基础。“以前我们的产品出口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和规范的出口机制,企业面临诸多政策障碍。这次不仅为本土企业提供了合法、稳定的出口通道,也让企业更加顺利地参与全球碳中和进程,为全球航空业减排贡献力量。”

打破瓶颈“释放”产能

冀星表示,以前国内也有一些相关产品出口,但是没有以生物航煤的名称正式报关,没有专用的出口编码,生产生物航油的民企因缺乏航空煤油出口配额而面临出口困境。“这次获批使用27101911编码出口生物航油,参考了成品油出口配额的方式方法,打破了长期以来困扰国内生物航油产业发展的出口瓶颈,为其他民营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当前,全球航空业绿色转型加速。欧盟ReFuelEU法规要求自2025年1月起,所有在欧盟起飞的航班必须使用含2%以上SAF的燃料,并计划到2030年将比例提高到10%,到2050年提高到63%。

“这样的要求撬动了市场规模,但目前全球生物航油市场面临产能瓶颈,中国作为生产大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广阔的销售空间。”冀星说。

有业内人士表示,面对欧盟2030年生物航油强制掺混的政策窗口期,我国出口资质的开放恰逢其时。冀星认为,这一突破向市场释放出积极信号,将激发更多企业的积极性和投资热情,促使国内生物航油产业加速发展。“这不仅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大生物航油的生产技术研发、产能扩张等方面的投入。同时,也将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如废弃油脂回收利用、生物航油生产装备制造等领域。”

目前,山东海科化工、河南君恒生物等在内的主要生产商,规划总产能已接近300万吨/年。随着这些产能的逐步释放,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来消化,以实现国内生物航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述企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希望这次的出口能让其他迷茫的企业看到希望。“目前生物航油还是用废弃油脂作为原料进行生产,我们也在探索更多的新技术路线,避免仅依靠单一技术路线的生产方式。”

助推供应链体系完善

随着国内生物航油产能的不断扩大,对废弃油脂等原料的需求将显著上升,将促使国内进一步完善废弃油脂的回收和利用体系,提高原料的自给率,减少对国外原料的依赖,也将推动餐饮垃圾处理、油脂提炼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废弃油脂供应国,生物航油生产商获得出口许可后,将增加全球市场的原料供应稳定性。

IATA数据显示,当前全球生物航油产能缺口达87%,海外生物航油产能因资金压力等问题面临不确定性,中国产能的注入或将有效缓解欧洲多个项目因融资困难导致的停滞危机,增强全球航空脱碳进程的供应链韧性。

在推动并稳定产业链供应的同时,出口还将倒逼技术研发升级。“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出口许可将激励国内生物航油生产商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满足国际市场的高标准要求。同时,也将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等的合作,推动生物航油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升级。”冀星说。

“我们也会有更多机会和国际先进企业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我国生物航油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冀星补充道。

在受访人士看来,更为重要的是,过去我们主要承担原料供应的角色,向国外大量出口废弃油脂等。中国生物航油出口资质的开放,不仅为本土企业参与全球碳中和进程提供了制度保障,更标志着我国生物航油产业将实现从原料出口到高附加值产品输出的质的转变。

“我们也会和其他生产企业一起,促进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上述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李扬子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我国绿色能源出口监管体系实现结构性创新 生物航油出口有了“户口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