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是“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十周年,也是中国品牌重要论述十周年。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中国向世界展示能源发展的新篇章,也为生态文明带来无限可能。十年奋斗,中国能源企业的发展导向、环境、业务、数量、体量、范围、价值观念等品牌要素都发生着巨大变化,而能源企业品牌建设关系着国家战略、公众和消费者利益、投资人利益等关键领域。踏浪而行,潮涌新篇。2024年中国品牌日之际,《中国能源网》特别策划“无限可能 中国能源品牌新篇章”,深入挖掘和传递中国能源品牌的竞争力变革与创新故事,共同推进新征程上的可持续发展。
本期聚焦企业为:山西华阳集团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阳股份”,证券代码:600348.SH)。它的品牌起点是1950年成立的阳泉矿务局,它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建企70余年来,累计生产煤炭20亿吨以上,上缴税费2000亿元以上,为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和新中国工业基础体系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在能源革命十年间,华阳股份积极从传统能源企业转型,一方面,立足煤、做强煤,推动煤炭产业的高产高效、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另一方面,延伸煤、超越煤,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探路破局,不断取得新突破。华阳股份交出了一份传统能源企业“二次创业”发展的新答卷,为这份延续70多年的能源品牌注入了新的时代价值。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华阳股份大力实施“双轮驱动”发展战略,践行安全、绿色、智能、低碳可持续发展新理念,在做强做大煤炭产业的同时,集中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蹚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煤炭产业坚持高产高效,实现绿色低碳智能化发展
华阳股份始终坚持立足煤、做强煤,做强做大传统煤炭优势产业,持续推进煤炭产业高效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面提升煤炭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高效化打造“最高标准”。对标对表,以高产高效工作专班、单进水平提升工作专班、千米钻机应用工作专班、机电设备标准化工作专班、拆除安装工作专班、地质构造探测工作专班、选煤建设工作专班、切顶卸压工作专班“八个专班”为抓手,协同发力、深耕细作,破解制约发展的挡手问题,推动煤炭产业高产高效发展,综合单产突破16.38万t/(月·个),综合单进水平突破242.6m/(月·个),12个工作面正常条件下达到了8刀煤,1个工作面达到10刀煤,成功打造了5个日产万吨高效工作面,11个采煤队达到了高产高效目标,日产8刀煤、10刀煤、甚至12刀煤成为“华阳标准”。千米钻机气动钻进瓦斯抽采技术单孔钻进深度达607米,碎软煤层定向钻进套铣打捞深度504米,均刷新全国纪录。
智能化实现“最快步伐”。2020年3月,国家8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煤矿智能化的三个阶段目标。其中指出,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行业政策的东风,激发了华阳股份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步伐。目前,华阳股份已累计建成6座智能化煤矿,1座智能化选煤厂,其中一矿获评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累计建成126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山西省累计建成的4处智能化高级掘进工作面,全部是华阳股份旗下煤矿。持续开展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数据标准化及融合分析研究,牵头完成了山西省地方标准《综采工作面数据共享规范》,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煤炭行业的智能化发展贡献力量。
低碳化打造“绿色矿山”。贯彻落实山西省煤炭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矸山绿化率达90%以上,公司旗下一矿、新景获评国家级绿色矿山,二矿、平舒、榆树坡2024年接受省级绿色矿山验收。
一项项记录被刷新,一个个煤矿旧貌换新颜。华阳股份在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跑出“加速度”,向着更高目标迈进。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坚持做精做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对于老牌煤企而言,煤固然重要,但只依赖煤,企业的未来是可以一眼看到头的。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在“双碳”目标下,最好的路径是“电动中国”,而储能技术是解决“电动中国”“卡脖子”问题的关键。对于正奋力走在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华阳股份而言,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新型储能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企业未来长远发展的“必答题”。
近年来,华阳股份轻装上阵,努力摆脱“一煤独大”的局面,坚持延伸煤、超越煤,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探路破局,重塑钠离子电池、光伏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聚成势,抢占新一代电化学储能行业“黄金赛道”,积极从“高碳”向“低碳”再向“零碳”转型,高质量转型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交出了一份传统能源企业“二次创业”发展的新答卷。
布局纳电产业,逐梦储能蓝海
钠电产业是华阳股份向“新”而行、产业转型的一个重头戏。华阳股份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强强联手,大力布局钠离子电池储能全产业链项目,已经完整打造从材料到电芯、再到Pack、集成、应用的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逐步形成“全链条、矩阵式、集群化”的钠离子电池产业集群。
2022年9月,全球首批量产1GWh钠离子电芯生产线在华阳投运,目前钠离子电芯生产线和PACK电池生产线已实现量产;2023年7月,钠电产品通过全国首批测评;2023年8月,全国首批钠离子电池电动二轮车正式发布,率先实现商业化;2023年9月,电动二轮车钠离子电池组批量交付,开启了与科达新能源的合作;2023年11月,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厂房顺利封顶,该项目达产后可年产2万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1.2万吨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今年3月,华阳股份与科达自控子公司科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并签署了万套钠离子电池包销售合同。今年4月,钠离子电池又一新应用场景—华阳钠离子电池LED强光手电面市。可以说,公司钠电产业发展的每一步都脚踏实地、铿锵有力,展示着华阳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风采。
目前,华阳股份拥有纳电产业领域相关专利9项,发布两项企业标准《钠离子圆柱电池产品标准》《钠离子圆柱电池Pack产品标准》,参与编制两项团体标准《电动自行车用钠离子电池和电池组技术规范》《钠离子电池通用规范》,公司旗下华纳芯能被评为“2023年钠离子电池十大创新企业”。
根据公司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未来钠离子电池有望被应用到更多场景,比如电动二轮车、纳电汽车、太阳能储能路灯、矿山储电装备、大型储能设备、重卡换电、井下无轨胶轮车、便携式储能设备等等,钠离子储能电池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助推企业转型突破、换道领跑,从“试点”走向“示范”,由“示范”迈向振兴。
光伏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华阳股份在加速能源结构转型进程中,瞄准光伏产业发展机遇,布局建设高效光伏组件生产基地。项目设计10条智能化生产线,目前已实现4条智能化生产流水线,公司全线光伏组件产品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简称CQC)太阳能产品认证,目前主要生产P型PERC光伏组件、N型TOPCon光伏组件,单线最高日产量达到1.60MW,产线效率不断攀升,已经与华能、华电等企业形成稳定供应关系。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光伏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未来,华阳股份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全面响应党中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要求,坚持做强做大煤炭产业和做精做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并重并举、双轮驱动,脚踏实地转型发展,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打造产业升级新优势,奋力蹚出一条传统能源企业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责任编辑:肖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