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以资源优势谋发展优势
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5年07月14日 10:04 作者:卢奇秀 渠沛然
2025-07-14 10:04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卢奇秀 渠沛然

▲图为晋能控股电力集团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天镇旭升光伏电站,田忠/摄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党中央交给山西的一项战略任务,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保持定力,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

▲图为晋能控股电力集团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天镇旭升光伏电站。田忠/摄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党中央交给山西的一项战略任务,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保持定力,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重点要抓好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适度多元发展。要在扛牢国家电煤保供责任前提下,推动煤炭产业由低端向高端、煤炭产品由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攀升,同时着眼于高水平打造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配套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要扎实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逐步形成体现山西特点、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用好多元发展条件,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把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次到山西考察调研,深切关怀、殷殷嘱托,为山西发展把脉指向,更极大增强了全省上下将转型综合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今日之山西,传统产业正经历焕新蝶变,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全省上下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在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中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由“一煤独大”到“多元支撑”

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提供鲜活样本

巍巍太行,茫茫吕梁,汾河源远流长。

作为资源型省份,山西煤炭保有资源储量2709.01亿吨,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17.3%,居全国第三位;煤层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304.09亿立方米,全国首屈一指。

山西兴于煤也困于煤,因一煤独大,经济结构过于单一,转型发展具有紧迫现实需求,更有长远战略谋划。2017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能源供给、消费、技术、体制革命和国际合作,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要求山西通过综合改革试点,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

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以来,山西在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先立后破,由“一煤独大”到“多业支撑”,加快形成多轮驱动能源供应体系。

煤炭产量由2019年的9.88亿吨增加到2024年的12.69亿吨,占全国1/4以上,以长协价保障24个省份的电煤需求。电力外送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外送电量1547亿千瓦时,外送省份扩大至23个。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超过165亿立方米。清洁能源实现规模化突破,2024年山西电网新能源装机达6189万千瓦,占比历史性突破50%,新能源出力最高时占全省用电负荷的九成以上,绿电外送交易电量保持全国第一。

降低含“煤”量,增加含“新”量。近年来,山西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方面下功夫——从马兰矿的智能化开采到潞安化工的煤制油项目,再到美锦华盛化工对煤炭资源的“吃干榨净”式利用,将高新技术深度融入传统煤炭行业,走出一条“黑色资源、绿色转化、高端发展”的转型路径。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调控中心电力现货价格大屏上的数据曲线每隔15分钟更新一次,电可以像其他商品一样现买现卖。体制机制改革突破,为深化能源革命提供重要支撑——2023年12月,山西电力现货市场成为国内首个正式运行的电力现货市场,让电力回归商品属性,充分发挥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年,山西出台全国首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工作的省级地方性法规,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法律保障;在煤层气开发领域,山西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规范处理煤层气和煤炭矿业权重叠区争议,推动省属企业与央企合作开发资源。

国企智库副理事长李锦向《中国能源报》记者指出,作为“全国资源型经济转型最典型试验田”,山西通过制度破壁、技术赋能、开放突围三重路径,证明了“传统能源大省亦可走绿色新路”。其经验核心在于:以能源安全托底转型空间,以制度创新激活产业跃迁,为东北、西北等类似地区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转型方法论。

技术创新为要

构建山西特点、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7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考察。在听取近年来山西省产业转型升级情况汇报后,他走进企业生产车间,详细了解煤气闸阀、电动翻板阀等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他指出,传统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市场需求,加强科技创新,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他对企业员工们说,我国的工业发展,过去是靠一榔头一锤子地敲,今天要靠先进技术和装备来提升水平。实业兴国,实干兴邦。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更上层楼,为建设制造强国多作贡献。

阀门是工业流体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被称作现代工业的“守门人”。近年来,阳泉阀门聚焦智能化、极端工况材料、精密制造技术创新,先后研制出10余类、120个系列、1300余个规格阀门产品。其中,58个品种的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10个品种的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煤气闸阀、电动翻板阀等龙头产品远销海外,“阳泉阀门”已成为全球工业阀门领域的一张闪亮名片。

阳泉阀门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亚蓉表示,要牢记总书记要求,继续聚焦主业,优化产品质量,加快转型发展,走专精特新之路,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如何培育有特点的优势产业?要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融合,既要在煤、焦、冶、电四大传统主业上做文章,也要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跑出加速度。

“聆听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我们深感振奋、备受鼓舞。山西是煤炭资源富集区,其能源转型路径并非简单的基础能源提质增效,而是要坚守保供底线与产业升级并重、煤炭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最终构建‘煤炭高端化+新能源多元化’的新型能源体系。”兰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明向《中国能源报》记者介绍,兰花集团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转型为方向,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能源产业体系,为山西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贡献兰花力量。

合邦电力执行董事罗琦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传统产业高端化跃升、新能源产业化集群发展、数字能源融合创新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三大方向。要重点开发煤基碳纤维材料应用、矿井智能化管理系统、智能化巡检机器人等关键技术,加快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同时,推进虚拟电厂、跨区电力调度、云边协同数智化示范,降低全省用能成本。“作为扎根山西的能源电力企业,我们必将牢记总书记嘱托,久久为功,做出更加优质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与高科技产品。”

如今的山西,新技术不断突破,新产品竞相涌现,新产业方兴未艾,新质生产力春潮涌动。从传统“原材料”基地到“高精尖”产业集聚,从“工业重镇”到“智造高地”……这些都持续刷新着人们对于山西的印象。

老能源基地书写“新”故事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从传统能源大省到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新时代能源革命让三晋大地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在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电池片以每张不到2秒的速度顺利下线。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总经理杨立友向《中国能源报》记者介绍,公司深耕光伏电池及组件领域,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智能制造升级,已发展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光伏解决方案提供商,构建了从核心材料研发到智能制造的完整创新链。“总书记的讲话鼓舞信心、催人奋进。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研发与产业转化方面的优势,加速推进‘异质结+钙钛矿’叠层技术平台建设,为山西推动资源型经济绿色蝶变添砖加瓦。”

山西有煤气,也有好风光。近年来,山西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推动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发展氢能、甲醇全产业链,稳步发展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全省向新而为,向绿而行。

山西芮城县庄上村,“零碳”已经成为当地的生活方式,村里不见烟囱升起的煤烟,荒山荒坡变成了光伏廊道,废弃窑洞成了光伏庭院,老百姓节省了电费,还有经济账和生态账可算。“中国零碳村镇示范村”的美名享誉海内外。

山西晋中市,作为全国最早从事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应用的试点城市之一,经过30余年的探索发展,已初步形成了甲醇研发、甲醇装备制造、燃料输配的完备甲醇产业体系,是我国推广运用甲醇经济成果最多、产业化力度最大的城市,成功打造甲醇生态“晋中样板”。

山西吕梁市,依托龙头企业,建成以工业副产氢为主、天然气制氢等为辅的氢能保障基础和完善的供应网络,形成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示范园区,初步构建起“制—储—加—用”的完整产业链条。

一点点大胆探索实践,一项项先行先试案例,连点成线、织线成面,勾勒出一幅能源产业新画卷。

日前,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5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全面开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提供清洁电能93亿千瓦时,每年节约标煤265.64万吨,届时20万亩采煤沉陷区地表得到生态治理和修复,昔日生态“伤疤”将重新焕发出绿色生机与活力;山西繁峙400MW/16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正加紧建设,作为“大型充电宝”,项目能灵活储存电网多余电力,在用电高峰释放能量,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筑牢屏障。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西已提前完成能耗强度“十四五”目标并持续下降。平朔煤矿生态修复建设成为全国典型经验。“三晋绿色生活”碳普惠机制入选全国十佳案例。PM?.?年均浓度降至36微克/立方米,PM??年均浓度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站上绿色发展新起点,保持定力,坚定有序推进,扛牢“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历史使命,山西能源转型步履更加铿锵。

文丨本报记者 卢奇秀 渠沛然

【责任编辑:刘澄谚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山西以资源优势谋发展优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