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由电子工业出版社主办的“指尖国粹·馆藏流芳”——《中国绣娘》新书发布及非遗图书影像捐赠暨刺绣文化推广仪式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举行。工业和信息化出版专家委员会主任田玉龙,首都图书馆馆长毛雅君,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兼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经理王传臣,电子工业出版社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编辑徐静,工业和信息化出版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绣娘》工作组主任张红宇,《中国绣娘》出品人黄毅,《中国绣娘》制片人许遐等嘉宾出席活动,共同推动中华刺绣文化的传承创新。
田玉龙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他高度肯定《中国绣娘》项目的创新实践,指出这种融合影视、图书、刺绣文创的多元呈现是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
张红宇表示,《中国绣娘》图书的出版是一段对中国刺绣文化的再认识、再挖掘的难忘经历,创作团队历时三年跨越30余省市,面对面访谈82位绣娘,深入调研了中国各地的刺绣文化,这些带着指尖温度的第一手田野调查,最终凝结为2套丛书、5集纪录片及非遗刺绣展览,首次构建起中国刺绣技艺的全息基因图谱。《中国绣娘》图书的发布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探索,希望《中国绣娘》能走出国门,将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王传臣表示,《中国绣娘》图书的正式出版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务实举措。电子工业出版社将持续发掘非遗刺绣文化精华,推动《中国绣娘》等精品图书版权走向国际舞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徐静表示,《中国绣娘》图书的出版丰富了中国刺绣文化的传播形式,电子工业出版社将推出更多精品力作,积极探索影像、图书、活动等立体化新型传媒传播模式,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田玉龙、王传臣、张红宇、毛雅君、绣娘代表张大丰和陈逸芸共同为新书《中国绣娘》揭幕。该书以绣娘群体的奋斗历程为载体,致敬匠心传承精神,彰显中国文化的韧性包容。
“荣耀捐赠·薪火相传”环节意义深远。王传臣代表出版方向首都图书馆捐赠全景记录刺绣技艺的《中国绣娘》图书;黄毅与许遐捐赠纪录片《中国绣娘》的U盘及光盘;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四川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成都市收藏家协会刺绣专委会副会长、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张大丰捐赠代表作《蜀刻成都典籍》《汉代车马临阙砖》;粤绣(小榄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中山市陈逸芸粤绣(小榄刺绣)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优秀民间文艺家陈逸芸捐赠刺绣精品《晨曦》。馆长毛雅君、副馆长张娟代表首都图书馆郑重接收这批文化瑰宝并向捐赠方颁发证书,标志着承载中华审美基因的非遗刺绣资源正式纳入国家典藏体系。
活动尾声,嘉宾共同参观刺绣文创展区,见证古老技艺在当代设计中的蓬勃生机。
本次捐赠开创性地构建了非遗保护的立体化路径——纪录片动态留存转瞬即逝的指尖技艺,丛书系统解析刺绣知识体系,绣品实物承载不可复制的艺术温度,三者共同形成“动态影像+学术出版+物质载体”的系统性传承范式。捐赠不仅为首都图书馆增添馆藏,更为非遗活态传承厚植根基,使千年丝线在新时代续写薪火相传的壮丽画卷。
北京城市图书馆非遗文献馆作为全国首家综合性非遗文献空间,集阅读、展示、体验于一体,开馆至今接待读者44万余人。为构建更完整的中华非遗基因库,现长期征集全国各民族非遗文献及手工艺品(含书籍、音像、图谱、手稿、实物等),诚邀机构与个人捐赠珍品并开展学术研讨、馆校合作、馆企协作、活动展览等项目,共筑城市文化殿堂,为非遗永续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社会力量!
【责任编辑:刘澄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