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钟声刚刚敲响,俄乌即上演新一轮“斗气”。随着俄罗斯天然气过境乌克兰输送协议(以下简称“过境协议”)于2024年底到期,2025年1月1日,俄罗斯过境乌克兰管道输送至欧洲的天然气流量已降至零。这一结果不仅给俄乌两国带来损失,更导致欧洲陷入新一轮能源危机。1月以来,欧洲气温骤降,导致天然气库存告急、气价电价齐涨,欧洲国家再次陷入能源焦虑。
■■ 过境协议终止
业内普遍认为,如果俄乌过境输气彻底结束,将带来“三输”局面:俄罗斯失去欧洲市场、乌克兰损失过境收入、欧洲能源成本激增;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其他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国,将加速抢占欧洲天然气市场份额。
对俄罗斯而言,进入欧洲的管道天然气将进一步锐减。一直以来,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主要依靠6条管道,目前仅余两条管道还在运行,年最大输气能力约375亿立方米,大部分供应土耳其,每年只有160亿立方米经过土耳其输往东南欧。
对乌克兰而言,将损失一笔不少的“过路费”。欧洲非盈利研究咨询机构布鲁盖尔研究所指出,过境协议到期不续,乌克兰每年将损失至少10亿美元过境费。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最后一周,乌克兰通过希腊接收了来自美国约1亿立方米的LNG,乌克兰仅保留约1/10,其余转售给希腊,以此赚取一笔微薄“中转费”。
对欧洲而言,新一轮能源危机近在眼前。一方面,管道天然气进口量大降,导致海运LNG采购量增长,在全球LNG供应趋紧的背景下,LNG价格将随之上扬,从而直接拉动欧洲用能成本。另一方面,今冬欧洲气温持续走低,依赖过境协议天然气进口的东欧国家,大部分已陷入能源供应紧张状态。
■■ 库存加速耗尽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过境协议到期不续的责任在美国、乌克兰和欧盟三方,这将弱化欧洲经济潜力,对欧洲民众生活水平产生消极影响。
国际能源署警告称,随着漫长冬季和供暖季到来,欧洲国家不得不设法应对持续高企的能源价格以及由此引发的民怨。
1月2日,欧洲基准天然气价格荷兰TTF天然气期货攀升至每兆瓦时51欧元,创2023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与此同时,欧洲部分地区气温持续走低,高供暖需求推动欧洲天然气库存加速消耗。彭博社1月6日报道称,欧洲天然气库存量正以2018年以来最快速度消耗,库容率已经从2024年同期的86%降至约70%。
意大利能源网络和环境管理局表示,受地缘紧张局势持续和冬季气温较低影响,1月3日起,意大利2025年第一季度限制性电价环比上涨18.2%。摩尔多瓦宣布进入能源供应紧急状态,不得不切断对部分地区供暖和热水供应,并试图将能源消耗削减至少33%。
俄乌过境协议到期不续,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其中,斯洛伐克距离目前欧洲所有天然气管道相对较远,对过境乌克兰的俄罗斯天然气依赖度最深,该国气温又持续偏低。匈牙利虽然可以通过“土耳其溪”管道继续接收俄罗斯天然气,但接收量显然无法和过境乌克兰的俄天然气量相比,正在努力寻求其他替代来源。奥地利电力和天然气行业监管机构预计,短期内该国天然气价格将上涨3至10欧元。
欧洲政策中心政策分析师菲利普·劳斯贝格表示,东欧国家虽然加速寻找替代供应,但与过境乌克兰的俄罗斯天然气相比,替代源量少价高,将对其国内消费价格、生活成本产生影响,甚至可能重挫相关行业竞争力。
■■ 管道气改LNG
油价网指出,欧盟国家从俄罗斯进口的管道天然气比例显著下降,从2021年的40%减少至2023年的大约8%。随着过境协议到期不续,比例将进一步下降。不过,管道气量减少,LNG量却在加速上升。截至2024年,欧盟对俄管道天然气和海运LNG进口总量约占欧盟天然气供应16%。
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日前表示,2024年1至11月,俄罗斯经管道输送至欧洲的天然气以及出口欧洲的LNG总量超过5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至20%。
根据全球海运数据分析公司开普勒汇编数据,截至2024年12月中旬,欧盟2024年从俄罗斯进口LNG达到创纪录的1650万吨,高于2023年的1518万吨、2022年的1521万吨。
开普勒指出,2024年俄LNG占欧盟海运燃料进口总量20%,高于2023年的15%。其中,法国进口量是2023年的两倍,是欧盟最大俄LNG进口国,比利时紧随其后。
美国能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所分析师安娜·玛丽亚·贾勒—马卡雷维奇表示:“欧洲声称逐步减少俄能源进口量,但抵达欧洲港口的俄LNG船货却仍在增加。这表明,欧洲很难摆脱对俄能源供应依赖。”
2024年现货市场对俄LNG购买量有所增加。根据能源咨询公司睿咨得能源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约33%的俄LNG购买量基于现货合同,2023年这一比例约为23%。睿咨得能源天然气分析师克里斯托弗·哈尔瑟表示,对欧洲而言,美国海运LNG价高路远,俄罗斯LNG更划算。
业内普遍认为,不排除未来欧洲增加俄天然气购买量的可能。事实上,随着用能成本高企,不堪负重的欧洲工业制造业,最终仍将把目光重新锁定物美价廉的俄罗斯管道天然气。
一位不具名的大宗商品交易员告诉英国《金融时报》:“我们会再次看到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回到欧洲。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价格优势,欧洲离不开俄罗斯天然气。”
【责任编辑:李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