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原油价格突破压力一路上行。以SC2502合约为例,2024年12月31日突破548元/桶压力位后开启趋势性上涨,涨幅一度超过45元/桶,SC2502—SC2503月差也一度上冲至11.6元/桶。纵观全球原油格局,SC的强势与BD(布伦特—迪拜原油)价差的走弱,从价格层面确实反映了近期在伊朗到岸受限后亚洲实货市场的紧张格局。
短期伊朗的供应问题扰动全球原油市场,但中期看,原油贸易格局的变化也将成为2025年原油交易的主要驱动逻辑:中国独立炼厂的廉价油红利将在2025年逐渐消失。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目前的外交方向有利于缓解俄乌冲突,但对伊朗更为强硬。这或导致俄罗斯能源重新被西方接纳,而后者会加剧伊朗原油出口的不确定性。二者共同影响中国原油采购的经济性。因此,2025年原油交易将围绕OPEC减产、美国外交走向以及中国需求三个关键词展开,成为原油市场累库预期的最大变量。
短期内存在利多驱动
尽管特朗普在原油上的主要措施是推动原油增产,也使得市场普遍认为其对原油供应的增加将给油价中长期带来压力。但具体分析看,碳达峰和需求增长不足的担忧使得美国石油公司并不愿意广泛扩大再生产,而是将更多的利润用作分红和股票回购,资本投入不足限制了短期内美国石油产量的增长前景。2024年美国原油产量仅增加30万桶/日,远不如2023年的85万桶/日,反映出石油厂商的生产意愿不足。
预计特朗普在短期内最明显的措施是加大对伊朗原油出口的制裁。这将使得伊朗原油出口至中国的STS(船对船转运)过程中后端运力不足,导致伊朗出口面临困境、供应减少对基本面形成支撑。这也是带动近期SC原油期货持续走强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炼厂开始加大采购中东油等标的品的力度,将带动BD价差持续偏低。
OPEC将继续维持减产姿态
目前OPEC+减产一共有三个层次的内容,包括200万桶/日的集体减产,以及2023年4月、12月的166万桶、220万桶/日两次额外减产。最新会议将集体减产和166万桶/日的额外减产将延长至2026年末,而另外的220万桶/日将从今年4月开始在18个月内逐步解除。同期尼日利亚和阿联酋的配额分别提高12万桶/日和30万桶/日。上述增产计划表明,OPEC在2025年全年增量为55万桶/日。
但我们并不认为OPEC+会在第一季度结束后取消这220万桶/日的减产转为增产。一方面,2024年12月OPEC会议未有超预期的减产行为导致市场对远月预期悲观并使得整个原油的价格曲线变得平坦,OPEC+在一个相对不坚挺的市场中并不会贸然结束减产,以防止出现恐慌式下跌局面。另一方面,两大主要原油出口国沙特和俄罗斯均在过去几年中签订了大量长协,这对他们来说增产以扩大市场份额的收益并不能赶上减产以维持高油价,且不确定性更大。这都使得OPEC将进一步延长减产或放缓增产速度,目前OPEC海运出口量约为2000万桶/日,占到全球出口总量的50%,短期内OPEC供应将维持稳定并为油价托底。
中国需求充满期待
预计2025年中国需求将持续恢复向好,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内需看,政策将为需求提供托底作用。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增长,这集中体现在财政政策上的化债。此前出台近年来最有力的12万亿元化债计划,其中包括6万亿元的新增债务上限,是历年来提升债务上限幅度最大的政策。债务问题的解决将推动政府扩大支出,特别是在基建工程方面的支出,进而带动中国的柴油消费。
另一方面从外需看,美国去年12月FOMC会议上的点阵图将美国降息的幅度下调50%,这意味着美国将在更长时间内保持更高的利率水平。而中国在最近提出将2025年的货币政策改为适度宽松,这增加了人民币的贬值压力。目前美元指数长期位于108点的历史高位之上,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升至7.3。这一条件为中国扩大出口提供了更好的贸易条件。出口的增长将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利润的改善以及人民收入的增长,并最终导致汽油等成品油需求扩张。
整体来说,短期随着美国寒潮、伊朗制裁的加剧以及去库存的格局使得油价偏强运行。中期OPEC增产预期仍在打压油价的上行空间,如果OPEC在4月以后继续延长减产叠加中国良好的需求预期,我们对未来原油的基本面保持乐观。
(作者系恒力期货研究院油品负责人)
【责任编辑:李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