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亚能源合作报告》在京发布
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3年01月09日 16:44 作者:周晴
2023-01-09 16:44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周晴

2023年1月6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正式发布“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年度报告——《中国-中亚能源合作报告》,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司长魏晓威出席发布会并致欢迎辞,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院长杜忠明出席发布会并致辞,党委常委、副院长姜士宏出席会议并主持。

2023年1月6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正式发布“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年度报告——《中国-中亚能源合作报告》。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司长魏晓威出席发布会并致欢迎辞,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院长杜忠明出席发布会并致辞,党委常委、副院长姜士宏出席会议并主持。

魏晓威在讲话中指出,中亚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首倡之地。共建“一带一路”从倡议到实践,十年来不断走深走实,能源作为重点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化。中国-中亚国家能源合作历史悠久,油气领域、清洁能源发电、电网等方面多点开花,成果丰硕。同时,魏晓威就深化中国-中亚能源合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强化能源安全协作。确保合理适度的上游投资,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保障国际能源资源运输通道安全与稳定,共同维护能源资源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畅通安全。二是拓展清洁能源合作。充分发挥相关多双边政府间能源合作机制作用,为企业在中亚开展清洁能源业务提供更多机会和便利,努力将中亚打造成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示范区”。三是加强能源技术创新“硬合作”和政策战略规划“软联通”。鼓励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围绕氢能、储能、直流电网、数字能源等领域开展联合研发、工程示范和商业应用,以创新为突破口实现高水平的互利合作;鼓励相关智库和研究机构加强对话交流,深入挖掘合作契合点,为政企各层级合作提出务实管用的建议。此外,魏晓威对电规总院在能源领域的智库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电规总院开展的“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系列年度报告研究工作,为促进我国与相关国家相互了解、对接合作诉求、推动务实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次发布的《中国-中亚能源合作报告》数据详实、内容丰富、观点鲜明,体现了电规总院作为国家智库的水平、站位和担当。相信报告内容将为有关企业参与地区市场开发提供有益参考,为拓展和深化中国-中亚能源合作提供积极助力。

杜忠明在致辞中介绍到,电规总院为助力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行业优势对接,推动企业开展务实合作,于2020年启动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年度报告的编制工作,每年选取一个特定区域开展深入研究,目前已经连续发布了《中国-中东欧能源合作报告》和《中国-东南亚能源合作报告》两本报告。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报告回到了“一带一路”倡议发轫之地,聚焦中亚地区,全面梳理了中亚国家国民经济和能源电力行业概况,系统分析了我国与中亚国家开展能源合作的基础和潜力,提出了中国与中亚国家未来能源合作的重点领域和行动建议。电规总院始终希望与各界朋友共享智慧,共赢合作,希望《中国-中亚能源合作报告》能够抛砖引玉,为中国-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研究带来新的思考,为中国-中亚能源高质量合作贡献一份力量。

报告编写组介绍了《中国-中亚能源合作报告》的主要内容。报告共分为六个篇章,第一篇章为综合篇,第二至第六篇章为国别篇。中亚地区天然气和煤炭储量丰富,水能与太阳能发展潜力大,风能国别差异较大;能源消费以化石能源为主,近年来呈平稳增长;中亚各国人均碳排放量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国家减排压力较大;中亚地区电力消费增速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发电装机容量稳步增长,火电是主力电源;电网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区域内外电力互联规模逐步扩大;未来能源需求将呈现低速增长态势,电力需求将维持中速增长,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规模将大幅提升。

来自能源电力企业和研究院所的四位行业专家围绕中国-中亚能源领域合作前景、商业路径、金融支持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交流。

中石油经研院院长陆如泉以“哈萨克斯坦的油,土库曼斯坦的气,乌兹别克斯坦的通道”精准解读了中亚在我国海外油气进口和安全供应格局中的地位。中亚地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面临地缘政治冲突等风险挑战,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亚地区大国平衡外交政策、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诉求为双方能源合作带来了新机遇。

国家电投集团国际部主任陈燕以成功投建哈萨克斯坦扎纳塔斯风电场和参与竞标乌兹别克斯坦新能源项目为例,分享了中资企业在中亚地区清洁能源合作经验。中资企业以居高的融资成本在单一市场规则下参与竞标不具备电价竞争优势,通过多双边银行合作以及与当地企业合作对促成新能源项目落地十分重要,建议从政府引导、规划先行、金融支持、风险防控四个方面开拓新能源合作空间。

华电海外投资公司董事长方正表示,规划是拓展新能源合作的基础。基于中亚新能源较为分散的特点,规划尤为重要,特别是针对新能源大基地项目,建议规划与投资企业合作协同、主动出击,充分发挥中国能源产业链延伸优势,赢得更大的投资机会。金融创新方面,建议吸收先进评价机制,针对新能源项目调整融资结构,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来抵御汇率风险。根据华电海投在俄罗斯的电源项目投资经验,中国在中亚地区的能源项目投资应重点关注标准风险、汇率风险以及监管风险。

中能建国际集团总经理乔旭斌认为,在中亚国家现有电源结构和电网强度下,区域地广人稀、经济体量总体较小、依赖油气资源和水能给非水可再生能源发展带来挑战,老旧机组和电网升级改造、产业园区建设以及区域外送可以助力新能源消纳。以中能建国际开展乌兹别克斯坦巴什50万千瓦风电场和赞克尔迪5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经验,建议提前做好重点区域重点国别的筛选识别、发挥中国产业链整合优势、以政府赋能呼吁多方企业和机构献言献策,合力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走出去”。

本次发布会获得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来自能源电力企业、研究院所和金融机构等50余名代表现场参加了本次发布会,同时,场外近1500人线上观看了会议直播。

【责任编辑:刘澄谚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中国-中亚能源合作报告》在京发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