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壳牌国际联合发布:“面向未来 助力增长——构建中国新型能源体系”课题成果
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4年05月17日 09:19 作者:李慧
2024-05-17 09:19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李慧

5月16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壳牌联合发布《面向未来 助力增长——构建中国新型能源体系》一书,该书对中国能源发展的未来蓝图进行了综合研判,提出了面向2060年的新型能源体系的愿景和政策建议。

5月16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壳牌联合发布《面向未来 助力增长——构建中国新型能源体系》一书,该书对中国能源发展的未来蓝图进行了综合研判,提出了面向2060年的新型能源体系的愿景和政策建议。

据了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壳牌自2011年起开展了系列关于能源问题的战略合作研究,面向未来 助力增长——构建中国新型能源体系》是双方第四期合作研究的成果。

本项研究指出,中国新能源时代正在到来。2023年底,中国风电、光伏累计装机量达10.5亿千瓦,占全球新能源总装机量的四成。新能源还在加快发展,终端能源利用将由传统化石能源为主转换成电力为主,到2060年,电气化率将由2023年的26%左右提高到60%左右。新能源发电将成为电力的主要来源,风电和光伏的装机规模将成倍增长,预计到2060年分别达到32亿千瓦和35亿千瓦,是2020年的11.3倍和13.8倍。非电能源将主要依托氢能和生物燃料,预计到2060年中国氢能需求总量在8000万吨至1.2亿吨之间,氢能的供应逐步由化石能源制氢转向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为主,生物液体燃料替代有望持续增长,到2060年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生物航煤的供应总量将超过1亿吨标准煤。

本研究认为,构建中国新型能源体系,“安全”是底线,“创新”才能创造更好未来。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可控电源始终是安全的“压舱石”。在用足抽水蓄能、电网互济、需求响应、电动汽车以及电化学储能等调节资源的基础上,中长期直至2060年依然需保留并合理布局一定规模的火电,主要用以提供电力和调节能力。解决由新能源资源分布与负荷中心不均衡问题带来的安全风险,需持续强化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大电网+中小型区域电网+智能配电网及微网”的柔性互联架构。

根据技术重要性及所处发展阶段,2030年前应侧重零碳电力系统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2035年左右氢能技术、生物燃料、CCS技术可以实现商业化;2050年左右受控核聚变等新型核电技术及其他概念性技术力争派上用场;2060年前二氧化碳CCU循环利用技术及未知重大技术等推广应用。

本研究发现,新能源仍将是中国新经济的重要引擎。2020—2060年间,仅低碳电力系统、氢能和生物质系统、CCUS以及工业领域配套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总额就将超过80万亿元;考虑到电动汽车、工业减碳、节能建筑领域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以及由于技术变革带来的竞争力提升的影响,低碳化对经济增长的将有重大带动作用,仅能源电力建设及装备制造业可贡献超过5%的GDP增加值。此外,虽然能源转型也会造成煤电等传统电力行业就业岗位的消退,但综合来看,风光电全产业链就业岗位将大幅增长,电力系统的总就业岗位数仍将呈现净增加态势。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也将面临能源系统稳定运行难度加大、能源成本可能提升、大量传统能源行业就业和资产转型难等系列挑战。本研究建议,发展好新能源需构建“一个先行、三大战略、五维支撑”政策体系。应按照“长期愿景、中长期战略、短期规划”的总体思路,始终重视规划先行提出“概念图、设计图、施工图”,扎实有序推进能源转型和新能源发展;并始终坚持节能循环优先、促进电能替代和能源去碳三大战略,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用好电价和碳价两个价格、适度超前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做好区域协调和国际能源合作,以及完善法规制度保障。

文 | 中国能源报记者 李慧

【责任编辑:刘澄谚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壳牌国际联合发布:“面向未来 助力增长——构建中国新型能源体系”课题成果
分享到: